不斷改善民生,是實現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夢”的題中之意和最終理想。夢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詮釋。在這個大背景下,很多企業把參與發展民生事業作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投入地方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為企業健康發展創造了條件。
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江西廬山嘉業旅游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廬山嘉業)把廬山品廬項目的開發與民生工作在實踐中結合起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助力當地住民改善人居環境
廬山是歷史文化名山,生態環境優越的勝地佳境,也是全國紅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大廬山旅游接待6180.2萬人次,增長23.3%;旅游總收入400.2億元,增長16.8%;廬山核心景區購票人數同比增長8.74%。
牯嶺鎮是廬山山上唯一的游客集散地和吃住游玩場所聚集地,但也存在著居民居住條件差等諸多不利因素,特別是窯洼片區,這種情況已嚴重制約著這個旅游勝地的可持續發展。
當地一位居民向先生告訴記者:“這里是原廬山皮件廠等老廠的房子,樓體細長狹窄,環境破舊不堪,居住條件不好。很多人家里不夠住,就自己在屋頂、外面來搭建。”
民生工作無小事,群眾利益大于天。做好民生工作,不是光有“熱情”就行,還必須講究“方法”、把握“策略”、練好“本領”,才能真正將好事做好、實事做實。
廬山品廬項目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窯洼片區是廬山牯嶺鎮最核心地區。棚戶區改造工程不僅改善居民生活條件,也是旅游核心區城市建設工程。”
廬山嘉業積極參與廬山牯嶺鎮的建設運營,窯洼區棚戶改造工程同步在原址順利竣工交房,這樣不僅在居住環境煥然一新的條件下實現了牯嶺鎮居民原有生活方式保持不變,未來他們也能充分享受到廬山品廬項目引進的現代化消費與文化生活配套服務,讓“山上山下的生活不再有距離”。
“在廬山能擁有這樣一套房子是很難得的。原來我們廠的職工住的火車樓,有的家里只有20-30平米,廁所和廚房都是在外面自己搭建的。現在無論面積大小,都有規整的一套屬于自己家的房子,圓了我們的安居夢。”已搬進小區居住的劉先生喜悅地告訴記者。
產業升級,為廬山人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十九大以來,民生福祉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最大的目標與追求。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群眾的小事當作大事,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加強全方位就業服務,推進民生保障精準化精細化,已成為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的方向。
近日,江西省“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工作推進會指出,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關鍵時期,要通過突破補齊深度貧困地區“短板”這個難點,抓實抓細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和消費扶貧三個重點,持續推進“千企幫千村”工作走深走實。
據統計,目前江西廬山牯嶺鎮常住人口約兩萬人,貧困群眾78戶114人。對此,廬山嘉業的做法是通過產業扶貧來幫助一些貧困群眾脫貧。
廬山嘉業傾力打造的廬山品廬文化藝術街區是當地首個綜合型旅游文化商業街區,也是江西省政府重點關注的文旅項目。
當地村民向記者介紹說:“廬山原住民大多在九江市上班,不愿下山的居民僅能在山上自己創業或在街面上旺季時打零工,工資水平不高。品廬項目將為當地原住民創造不少就業機會。”
廬山嘉業相關負責人也對記者說,“作為幫扶的一股社會力量,我們積極支持政府引領、企業主導、當地群眾廣泛參與的可持續產業扶貧體系。未來項目招工將會優先吸納當地群眾,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
據介紹,未來廬山品廬項目還將投資扶持一批根植廬山文化的文創產業的開發,通過深入挖掘廬山生態優勢、自然風光和紅色歷史的資源,進一步打造新時代背景下的廬山生態、廬山文創的系列IP,推動廬山全域旅游的消費升級。
這位負責人還透露,廬山品廬項目已邀請清華工美和清華文創院的專業人士參與,進而創建出一種可持續的扶貧、造富、構建幸福牯嶺的文旅產業生態體系。
對于產業扶貧模式,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認為,將貧困人口納入扶貧產業發展過程中,更有利于激起他們脫貧致富的熱情,將外部幫扶和內生動力有機結合,扶貧產業才能更有生命力,發展才可持續,脫貧質量才能提升。
重視民生,為企業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目前,國家積極鼓勵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廣泛參與到改善民生的事業中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互為支撐,旨在開創多維聯動的社會扶貧新格局。
作為一家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廬山嘉業從成立之初就將扶貧工作納入公司年度工作計劃中,把民生重任扛在肩頭。
廬山嘉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通過多種幫扶途徑和形式參與到發展民生的偉大事業中,這也非常有利于企業未來的健康發展。品廬項目就是我們在發展民生事業上的探索與實踐,力求尋找改善棚戶區民生和企業創新發展的共振點。”
這位負責人還介紹,“我們未來將通過不同形式積極參與到民生發展工作中來,例如向貧困學校捐贈書籍校服;要求公司采購部在物資采購中優先采買扶貧項目經濟作物,間接幫扶農民自給自足,改善生活條件;還如基于文化理念,在街區設立公益類產品以及打造志愿服務基地等。”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特聘副會長栗文忠認為,要實干會干巧干,把政府、平臺、專業公司和專業水平合作聯動起來,唱出一臺精準產業扶貧的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