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煦國際】臻品鑒賞-雙旗幣貳佰文
雙旗幣起源民國,1911年清帝退位后,中華民國宣布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在頒布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后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朝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并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河南省造雙旗幣,因稀少程度而出名,在錢幣保藏界以其存世量稀疏而遭到大家的珍愛,并且,還因為它的制造反常精巧而倍受大家的寵愛。在我國近代銀幣中,它是久享盛名的一種,也被列入我國近代機制幣10大珍。
直徑:43.2mm;重量:24.3g
貳佰文雙旗幣,是近代中國錢幣中罕見的精品,在錢幣收藏界以其存世良稀少而受到人們的珍視。由于它的制作異常精美,倍受人們的寵愛。在我國近代銀幣中,它是久享盛名的一種,頗受收藏愛好者青睞。
貳佰文雙旗幣紅銅質直纓版之鑄主,應為川省境內某地方軍閥。民國初年,四川軍閥私自設廠鑄幣之風尚未興起.即有少數亦未成規模,多為購置手搖機具,小批量鑄造,其雕模制版及鑄造工藝皆不能與成渝兩地造幣廠同日而語。故鑄工粗劣的雙旗二百文紅銅質直纓版存世量頗少,甚至少于黃銅質直纓版的存世量。雙旗二百文直纓版無論紅、黃銅質者,皆可按其幣面之嘉穗圖麥穗大小,有無麥芒及麥芒長短、麥粒疏密,而分為若干小版式。
雙旗二百文銅元由于不是單一鑄造者生產,故其版式亦相應較多。僅僅是有明顯差異的版式也在數十種以上。雙旗二百文銅元可按其幣背交叉雙旗下垂之旗纓不同而分為兩大類版式,旗纓垂直下垂者,帶稱“直纓版”;旗纓環繞旗桿下垂者,俗稱“曲纓版”。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