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煦國際】臻品鑒賞-罕見的“夜明珠”
夜明珠是一種稀有的寶石,古稱“隨珠”、“懸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況下所說的夜明珠是指熒光石、夜光石。
它是地球大地內的一些發光物質經過了幾千萬年,由最初的火山巖漿噴發,到后來的地質運動,集聚于礦石中而成,含有這些發光稀有元素的石頭,經過加工,就是人們所說的夜明珠,常有黃綠、淺藍、橙紅等顏色,把熒光石放到白色熒光燈下照一照,它就會發出美麗的熒光,這種發光性明顯的表現為晝弱夜強。此外,部分工藝品也利用螢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稱的飾品。
重量:20g
夜明珠是地球大地內的一些發光物質經過了幾千萬年,由最初的火山巖漿噴發,到后來的地質運動,集聚于礦石中而成。夜明珠是世界幾個杰出古老文明中同時存在的一個自然、歷史和文化之謎。據史籍記,史前炎帝、神農時就已發現過夜明珠,如神農氏有石球之王號稱“夜礦”。春秋戰國時代,如“懸黎”和“垂棘之璧”,價值連城,可比和氏璧。當時只有大官家陶朱公(范蠡)和猗頓(戰國時大商人)二人買得起。
晉國曾以“垂棘之璧”為誘餌“假首與虞以代編”。楚、秦、魏等國的大夫曾借夜明珠寓意哲理,討論國家大事。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燭”。漢光武皇后的弟弟郭況“懸明珠與四垂,晝視之如星,夜望之如月”以炫耀其富有。武則天賜與玄宗玉龍于夜明珠,玄宗又回子(世宗)一清珠,光照一室。唐有車時,一顆名為“水珠”的夜明珠,售價億萬。
宋元明時,皇室尤喜夜明珠,其中成吉思汗夜明珠,在臺灣曾被偷盜,后被破案,物歸原主。元明曾派官員到斯里蘭卡買到紅寶石夜明珠和石榴石夜明珠。明代內閣曾有數塊祖母綠夜明珠,夜色有光明如燭。
夜明珠顧名思義就是在夜里能發光的珠子,這么說可能不太專業,設想一下,在古代漆黑的夜里,一顆寶珠散發著淡淡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一般。那番景象是非常美的。而這種美,在古代是有著致命的吸引力的,現代的人習慣了夜晚的光亮,很難體會到那份來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獨特魅力。
除了這份特殊的美麗,夜明珠能如此珍貴的原因也來自于它的稀有,物以稀為貴是永遠不變的定理。夜明珠來源大地內的發光物質,通過火山噴發,再到地質運動,聚集到礦石之中,歷經幾千萬年而形成。這份由時間累積起來的珍貴,簡直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