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名稱】山水畫
【藝術品類別】字畫
【藝術品規格】長:155.3cm 寬:67.5cm
【編號】GS190073
山早期山水主要作為地圖的形式存在,出現在四川的畫像石上。地圖上山水存在的目的是“案城域、辨方州、標鎮阜、劃浸流”,但其并不具有審美價值,只是體現出它的實用性。
魏晉南北朝政治混亂,世人朝不保夕,百姓生活顛沛流離,社會上長期籠罩著悲觀消極的情緒。文人名士們對社會現實充滿失望,滿身才學無處施展,只有將滿懷才情寄托在山水之中,以逃避動蕩不安的現實環境,由此開始追求自由與開放的藝術形式。
文人開始推崇老莊思想,繼而發展為玄學思想。玄學推崇關注自然,于是藝術家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山水,名士們寄情山水的情懷直接促進了山水畫的發展。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我國三百多年的南北分裂的局面。政治的統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繪畫藝術的進步。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是傳世第一幅完整意義上的山水畫。
唐代更是對繪畫進行了細致的分類,在透視和構圖兩方面也達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隨著空間處理水平的提高,如散點透視、近大遠小原則的熟練掌握,畫家開始能較好地處理空間關系。
藝術家開始越來越多地表現現實生活與抒發情感,創作領域逐漸擴大,由此山水畫從人物畫的背景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畫科。
晚唐時期,山水畫獨特的創作技法——皴法初步形成。山水畫的表現手法進一步豐富,從單純的線條勾勒敷色,發展到根據對象的質地、紋理、向背等情況進行皴擦。
皴法不僅反映了藝術家的審美取向,也代表了山水畫的藝術生命。從隋唐時期開始,皴法與中國山水畫同步發展,皴法的成熟也為山水畫在五代、宋朝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