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泓文化打造聚天下之奇珍異寶 精品藏品賞識!
浙江省造光緒元寶 民國雙旗幣十文 民國雙旗幣
編號:JHZLFW-00798
規格:重:6.92g 直徑:2.78cm 重:7.37g 直徑:2.88cm 重:7g 直徑:2.76cm
光緒元寶是銅幣珍藏的大類,向來都受到許多藏家的關注,差異版本的光緒元寶都有奇異的韻味,值得藏家深品。在種種差異版本的光緒元寶蟠龍圖案機制銅幣中,幣文楷書字樣光險些如出一轍,唯有“浙江省造光緒元寶”銅幣獨具匠心,接納奇異的北魏體鑄成錢文,打破了一個時期以來錢幣書法如出一轍、“千錢一面”的傳統名堂。
該枚錢幣為浙江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重:6.92g,直徑:2.78cm。正面中央為“光緒元寶”,左右兩邊各一字為滿文鑄局,中心烙有梅花紋飾,外環珠圈,上緣文字 “浙江省造”。下緣紀值文字為“當十”;背面中央鑄龍圖及火龍珠,威風凜凜,龍眼炯炯有神,無其它紋飾。藏品雖經歷了無窮歲月,但紋路依然清晰可見,也見證了其歷史的積淀,具有非常明顯的歷史過渡性特征,有著難以言喻的價值。
整個幣面的造型非常和諧美觀,錢幣的設計非常精致,不僅圖案保存完整,刻字還異常的清晰,這在當今的錢幣市場中已經不多見,小而精的造型更是讓人大開眼界。
近幾年來,古錢幣的市場行情獨領風騷,受到錢幣愛好者們的一度追捧。同時,隨著各地拍場古錢幣的交易場次變得越來越多,我們可以預見,古錢幣在藏品市場中的位置,開始變得更為重要和愈加珍貴。
此幣,重7.37克,直徑2.88cm。錢幣正面圈內圖案鐫兩面交叉的國旗,左為鐵血十八星旗,右為五色旗,中間系結帶,旗幟飄揚,雙旗上方有五角星裝飾。圈外上環楷體“中華民國”字樣,下環“開國紀念幣”五字,左右兩側長枝花飾之。錢幣背面圈內為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圖案,中央豎寫“十文”2字,紋飾逼真,凹凸有致,栩栩如生,圈外英文環繞。雙旗幣材質珍貴,藝術價值高,不失為一件珍藏投資領域的優良藏品。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十文,又稱“雙旗幣”,雙旗幣是近段時間比較熱藏品,銅黃色的外形不僅給人一種凝重的歷史滄桑感,且整個錢幣的版面分為內外圈兩部分,整體設計非常細致,英文字母、中文楷體以及花紋設計圖案精美,因而在拍場上也吸引了相當一大批業內藏家們的關注。
錢幣既是商品交換的手段,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美的藝術品,也是各國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狀況的反映。如今隨著古玩藝術品市場的持續發展,收藏古錢幣的藏家越來越多,市場上的精品古錢幣供不應求,惹得眾多藏家競相爭奪,其前景一片飄紅。
雙旗幣雖然經歷無窮歲月的洗禮,品相或許受到影響,但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效。也許是因為此緣故,導致如今一些雙旗幣價值連城。隨著珍藏投資熱的一直升溫,雙旗幣在錢幣市場中極大可能成為珍藏投資領域中的一匹“黑馬”。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收藏文化作為一種藝術文化,受到許多人的喜愛。而收藏者也大多以年代越古老越好,隨著時間推移,近代機制幣也因此受到青睞。
此枚中華民國雙旗幣當十銅元直徑:2.76cm,重:7g,上方寫著“中華民國”四字,下方則“當十銅元”字樣,左右兩邊鐫繡兩朵瑰麗的梅花。背面圖案為稻穗組成的嘉禾紋。
經過了幾十年時間的洗禮,在兵荒馬亂、國內戰爭頻發的期間內,錢幣在經歷了無窮的歲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來,實屬不易,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價值、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藝術品鑒價值,很值得收藏。
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朝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是民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狀況的反映,因此它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發現,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收藏。通過清民錢幣,達到“以錢證史、以錢補史”,可以進一步了解清朝晚期及民國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脈絡,極富有收藏價值。
民國三年袁世凱錢幣
編號:JHZLFW-00733
規格:重:21.48g 直徑:2.85cm
這枚民國三年袁大頭品相非常精致,其審美風格獨持,錢幣正面鮮然可見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 而錢背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字樣。這兩枚錢幣表面有一層透亮的包漿,渾厚入骨、自然老道,紋路雕刻細致精美,邊齒勻稱規整、壓痕一致,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這枚民國三年袁大頭簽字版品相較為精致,錢幣正面中央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右側刻有一豎行英文字母“L.GioRGi”,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輪廓清晰;而錢背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字樣。其包漿入骨,熟舊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跡明顯,邊齒過關,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
此枚袁大頭錢幣正面鮮然可見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眼睛注視前方,上方為楷體書寫“中華民國三年”; 而錢背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字樣。該幣表面有一層厚實的包漿,圖案精美別致、文字深俊,有自然流通的痕跡,非常值得收藏。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我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俗話所說的"袁大頭",指的是民國三年(1914年)開始鑄造的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這種銀元在抗戰前曾廣泛流通,此后也長期存在,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此枚袁大頭幣面整體設計和諧,圖案精美,工藝技術精益求精,有著軍閥時期的歷史痕跡,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從過去幾年各地拍場的交易數據顯示,錢幣的交易依然持續火熱,展現出其深厚的收藏底蘊。如今,市場上此類錢幣隨著各大博物館及有心人士的收藏,加之其不可再生的特性,呈現出日益減少的趨勢。倘若藏友們手中持有一枚,必定會隨著年代的久遠大幅度提升其收藏價值空間!
咸豐重寶
編號:JHZLFW-00487
規格:重:12.77g 直徑:3.74cm
咸豐錢的品類很繁雜,僅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達917種。當時的鑄局有:泉、源、直、薊、福、陜、昌、河、德、晉、云、東、武、桂、浙、濟、臺、蘇、鞏、川、黔、南、廣、伊犁、迪化、葉爾羌、庫車、阿克蘇等。傳世以雕母、大樣、小平錢、寶福局計值、計重錢少見,新疆寶迪局“當八十”為珍。
咸豐通寶咸豐元年首先準備開鑄“咸豐通寶”制錢。由于鴉片戰爭、列強的掠奪和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發生,錢局鑄造制錢已很難正常進行,很多省錢局實際上處于停頓狀態,即使開鑄,也是偷工減料 。因而造成咸豐通寶制錢精好者少 ,而粗制濫造的多,大都質劣而輕小,或造成鐵錢、鉛錢代替銅錢。咸豐元年時,規定錢重一錢二分,至第二年,變為一錢,但具體鑄行大多輕于規定重量。“咸豐通寶”面文有楷書等,背文滿文局名有:寶源、寶泉、寶河、寶德、寶東、寶伊、寶濟、寶晉、寶陜、包鞏、寶蘇、寶浙、寶昌、寶福、寶臺、寶武、寶南、寶廣、寶桂、寶川、寶云 阿克蘇、寶黔,等二十四個局。其中寶臺、寶德、寶廣、阿克蘇等局數量極少。
咸豐通寶在大平軍連捷,各地反清起義風起云涌下,清軍疲于奔命,清廷驚慌失措。這時,清朝的軍費開支大增,而稅額收入大減,再加上鴉片戰爭的影響,導致財政拮據,為了籌款繼續鎮壓太平軍,緩解財政危機,于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清廷被迫鼓鑄大錢。《大錢圖錄》說:“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軍務日滋,清餉不能繼,壽陽相國權戶部議,請鑄當十大錢,兼增鐵冶以供度支。旋推及當五十,當百錢。巡防王大臣續請鑄當五百,當千兩種。”說明咸豐大錢是在迫不行已的情況下鑄行的。“咸豐重寶”始鑄當十大錢,繼而又開鑄當五十、當百和當百以上,并令全國各省迅速鑄造推行。“咸豐重寶”鑄行情況十分混亂復雜,當值等次,大小輕重,鑄造材質,鑄造工藝,文字書體,錢文等,在各局甚至在同一局監內鑄造時,都差異很大,以至有當值大小和錢體大小輕重倒置的,此外還有鐵錢和鉛錢。
咸豐通寶為了能迅速推行大錢,咸豐鑄錢局數量上比前朝又有增加,并在原有寶源、寶泉和各省錢局外,又設立熱河寶德局,江蘇寶蘇局再設清江浦分局,新疆喀什局,還準許克勤郡王,設立捐銅局專鑄大錢,已停鑄的錢局紛紛恢復鑄行。咸豐大錢的當值有多種。“咸豐重寶”當十錢的鑄行最普遍,各開鑄大錢的錢局都有鑄行,鑄造量頗豐。其次是當五十,當百大錢,當五百,當千僅寶泉局、寶源局、寶鞏局、寶陜局、寶河局和克勤郡王等鑄造過。除上述幾種當值外,還曾鑄行過當五、當二十、當四十到當四百等大錢。寶文當十,當五十大多用“重寶”,當百以上用“元寶”。但有的錢局或用“通寶”重寶,或兼用幾種寶文。咸豐大錢的錢文書法,各局自成體系,差異明顯。
咸豐重寶的造型多種多樣。另外,錢幣的大小也有不同,從小到大可分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一般說來,錢體越大,越貴。
咸豐重寶一直被收藏家們視作無價之寶。地域性政權發行貨幣的時間也相當短,加上流通地域狹小,所鑄貨幣價值不菲。另外,由于改行紙鈔,銅幣發行量較少,故也較高。
民國雙旗幣十文
編號:JHZLFW-00488
規格:重:6.21g 直徑:2.82cm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后,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并在頒布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后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 “中華民國開國幣”銅元輔幣,以十文二十分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開國紀念幣 雙旗 ,主要是獎勵給軍政界的名士或有功的將士而制,有說是安慶造幣廠之樣幣,待考。數量極少,甚為稀有。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雙旗.背二十文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二十文背英文(試制樣幣)中華民國第一次參議院會議決議以國旗五色旗與九星軍旗分列左右,一同作為鑄幣圖案,鑄造“開國紀念幣”。完全依照大總統令設計鑄造新式開國紀年幣的是武昌、南京兩個設備最全、革命中受損最少的大型造幣廠,武昌造幣廠主要生產楷書版的“開國紀年幣”十文,并試制有五文、二十文兩種樣幣,未發行。南京廠初期被列為中華民國中央造幣廠,主要生產隸書版的“開國紀年幣。新式銅元很快通行全國,逐步在各地取代舊式銅元。
民國建立以后,銅元繼續被大量行用,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帝王色彩濃郁的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最先將嘉禾紋鑄于銅幣的應屬開國紀念幣,民國建立之初各地均有民國成立的民國紀念幣發行,面值十文的銅元最為少見,其品種樣式極為繁雜,但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正面為雙棋,背面為嘉禾圖及英文“中華民國·十文”雙旗外部還可分為有珠圈和無珠圈兩種;另一類背面為嘉禾圖及連葉紋,連葉紋一般都是逆時針排列,若見到有順時針排列的屬“反花”數量較少。
開國紀念幣在民國流通的時間并不長,發行數量自然比較少。由于中華民國成立至今已,已經經過了百年的時間,保存完好的紀念幣非常少。雖然紀念幣相對比較容易保存,但大多數人在中華民國時期,缺乏對這些紀念幣的保存意識。導致一部分紀念幣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至今保存完好的數量非常少,這也是直接影響這枚紀念幣一路增長的原因
當前,錢幣在海外的交易市場依然保持著毫不遜色、持續火熱的現狀,通過線上和線下的交易,確實讓更多的投資群體收獲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