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開放和固守之間的博弈——壽字香薰爐 群仙赴瑤池執壺 提梁壺 胭脂盒
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傳統文化的回歸,正在形成一股推力,使得熏香爐和清明時期的執壺,提粱壺也逐漸回到人們的視野 它獨特的制作材料,造型優勢和欣賞使用的價值,隨著拍賣的價位提高順勢上揚,興起一股“銅爐熱”一時成為買家的新寵,受到買家的推崇,從幾十,上百萬的高價屢見不絕。
熏香爐的歷史在我國由來已久,漢代著名的博山爐就是人們為熏香而設計的。熏香爐也叫香熏或者香爐,最初采用青銅為材料,漢代的博山爐就是青銅制成的。熏香并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點綴,它還有熏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作用。
近日,天翼文化有幸征集一壽字熏香爐
該壽字熏香爐鑄制精美,“壽”字口深峻,繁體鏤空造型,銅身重且壓手,外觀有濃厚的包漿,帶有十足的年代感,一看就是古代有身份地位之人用,古人放幾片熏香,晚間有助于睡眠,當今社會有品位之人依然在延用這個習慣,晚上睡覺之前燃上幾片,不僅整個屋子都有香氣,帶有熏衣草味道的還能促進睡眠,玫瑰芬芳的還能讓整個房間散發迷人的香味,為情侶之間制造浪漫,現在的熏香由來就是如此,此爐也具有唯一性,因為是祝壽之用,古人一般為家里最尊貴的老太君慶祝才用到此物,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間,專家有說生活中與銅器親密接觸,就有可能攝入更多的銅離子,這樣有助于增強體質。
執壺,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銅器而來,南北朝早期的青瓷當中,已經完成了這種執壺的造型。其后在唐宋兩代是金銀器中的一種酒具,這從唐宋繪畫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現在,還有宋代青白瓷的執壺流傳下來又稱“注子”、“注壺”,隋代出現的酒具。明、清之后,造型增多,多用作茶具。壺身主體采取了瓶的形狀。如果把蓋子、柄(把手)、流(壺嘴)都省略去,它便是一只美麗的花瓶。近日,天翼文化有幸征集一群仙赴瑤池的龍頭執壺和群鶴提粱銅壺
執壺壺嘴的設計對于線的運用非常流利,在造型上是使一條向上斜挑起來的弧線,從壺身的一端向空間延伸開去,略呈拋物線形狀。壺嘴的頂端和壺身保持較大的距離,構成大約30°的銳角。同時頂端微細,增加了自然飄灑的感覺,避免了突兀鈍重的缺點。壺身另一面的把手像一條龍神一樣,俏皮婉轉地附在壺身上。壺腹上是群仙赴瑤池圖,雕刻的栩栩如生,讓看者也是身臨其境,想跟隨,另外一把群鶴飛翔提粱銅壺的壺身規整,仙鶴雕刻清晰,都是用于茶具,市場上此類紋飾的提粱壺,非常少見,仙鶴代表閑云野鶴的用意,古代運用之人肯定也是非常有賢德之人,故此非常值得收藏。
胭脂盒,顧名思義就是女子用來放胭脂、香粉的盒子,是古代女性閨房必備之物。女為悅己者容,化妝并非現代女性特有的專利,從某些方面來說,古代女子對妝容的注重,遠遠超出了現代人的想象。以胭脂盒中盛放的胭脂為例,古時胭脂又稱作燕脂、焉支或燕支,據說早在商周時期便作為化妝品被女性廣泛使用。彼時雖然沒有“胭脂盒”的記載和確切的出土標本,但想必也有一番玲瓏小巧的器皿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