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煦國際】臻品鑒賞-清代束腰銅砝碼二十兩
清代的銅砝碼,需要先知曉中國古代度量衡的一個重要概念——“權”。《漢書》有云:“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權在民間還有個生動的名稱叫“公道老兒”。“權,俗稱秤砣、秤錘、秤權,包括懸掛秤桿之上可以移動的銅、鐵、陶、瓷、石的秤砣以及和天平配套使用的砝碼。”
重量:737.9g
權是考證、研究我國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計量的珍貴實物,可以佐證我國古代度量衡的發展史。據記載,早在夏朝,我國就出現相當于砝碼的“權”。此后的4000多年間,不同朝代有不同形狀和材質的“權”作為衡量的量具。從出土及傳世的文物來看,我國比較有名的權就是戰國時期流傳較廣的秦權和楚權。由于我國出土的楚國銅砝碼都是環形的,所以這枚藏品為清代風格的砝碼
清代地方行政分省、道、府縣四級,省一級實行督撫制,長官為總督或巡撫,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府的長官為知府,亦稱正堂。
清代開國之初便著手整飭度量衡制度,譬如順治十一年,校訂砝碼,嚴禁私自增減。經康乾兩朝厘定,清代度量衡體系已基本建立,即營造庫平制,其中橫制以金屬立方為標準。清代對度量衡器具有一套嚴格的廣利制度,官用度量衡器由戶部議定式樣,工部制造,戶部會同工部校準后頒發至各地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依其形制與標準制造民用度量衡器,校驗后再供民間使用。衡器大致分為四類,即天平、砝碼、戥和秤,《清會典事例》、《大清律例》對砝碼的管理均有明文準則。
這次收到的一枚清代二十兩老砝碼重737.9克左右,外皮是銅的,里面灌鐵,做工規矩,手感厚重,包漿老道,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