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加坡秋拍精品推薦:第三套紀念版人民幣
陜西煜品臻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藏.薦】欄 為藏品強大的傳播效應向各位買家推薦經一級鑒定專家甄選的藝術珍品,為藏家牽線搭橋,讓藝術珍品價值被發掘與重視,在拍賣會上得以高價成交。
【名稱】 第三套紀念版人民幣
【規格】 整套(10張)
【類別】 錢幣
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于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行的。與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相等,并在市場上與之混合流通。這套人民幣與第二套人民幣相比,取消了3元紙幣,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保留了1分、2分、5分紙幣。
紙幣中“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由馬文蔚先生所書寫。票面上兩方印章分別為“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紙幣背面印有用漢語拼音、蒙古文、維吾爾文、藏文、壯文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15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歷時38年。
第三套人民幣從1955年就開始組織調查,制定方案。1959年1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第一次向國務院上報關于更換新版人民幣的請示,2月14日,又將新版人民幣設計畫稿的主題思想上報中央政治局各位領導審閱,周總理作了十分詳細認真的批示,提出了很多意見。在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專家羅工柳、王式廓、周令釗、侯一民、陳若菊、鄧澎等主持下,組成由印制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張作棟、石大振、賈鴻勛、劉延年、沈乃镕等參加的設計繪制小組。經過美術專家和印制專業技術人員的密切合作,反復修改,設計出了新方案。1959年6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再次上報設計修改稿。
這期間,除10元券和5角券外,其他面額的票券設計方案均被批準并已陸續投入生產。10元券因正背面圖案及水印內容沒有確定,其方案經反復修改,直至1965年6月18日才被中央批準,故年號也改成了“1965”年;5角券因1959年周總理審批設計稿時提出“角券中是否用一個輕工業”的意見,也一直沒有定稿,至1972年7月24日才上報設計稿樣,7月26日國務院批準。因此票面年份也改成了“1972年”。第三套人民幣上的漢字行名仍沿用馬文蔚的書體,但漢字面值改成了印刷宋體字。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設計圖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組織吳彭越、鞠文俊、林文藝、劉國棟、趙亞云、蘇席華、王雪林、高增基、賈緒豐、張永信等著名雕刻師共同會戰,充分發揮各自雕刻特長,手工雕刻與機器雕刻相結合,使第三套人民幣的藝術性和防偽性更為突出,其代表性作品是吳彭越雕刻的5元券正面的煉鋼工人和鞠文俊雕刻的1元券背面的天山放牧圖。為高質量高速度地印制第三套人民幣,及時滿足市場流通需要,印制系統的工程技術人員沈永斌、李根緒、劉正祥、柳溥慶、陳彭年、鮑振增等和有關單位技術人員通力合作,突破了印制設備的技術難關,同時造出了我國自己的水印鈔票紙,如空心五角星布幣混合滿版水印、國旗五角星滿版水印和天安門固定水印,均由袁榮廣和鄭新臣設計
雕刻。從此結束了我國貨幣生產依賴外國的歷史。
歷史的角度而言極具研究價值,情懷而言極具紀念意義,價值而言現在集齊第三套人民幣無異于天方夜譚,現在已經是收收藏界的寵兒。
2019新加坡秋拍精品推薦:第三套紀念版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