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貨幣,大約是在夏商之際,海貝成了先祖們制作貨幣的首選,也成為了中國最早的錢幣,貝幣。商周時期貝類的貨幣職能并不單一,有時也被制作成裝飾品,象征著財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用骨、陶、石、玉等制作仿貝,以滿足人們對于貨幣的需求,直至以銅為材質的金屬仿貝出現,由此,我國貨幣的發展進入到了金屬鑄幣階段。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鑄造始于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統三年),流通時間較短。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各地鑄造比較統一。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大清銅幣寧字版,重7.5g,直徑2.8cm。大清銅幣戶部造寧字版,字跡清晰,背面龍紋、龍鱗栩栩如生,用手觸摸,有很強的凹凸感。此枚為“戶部”造,“寧”字版本,珍稀少見,為不可多得的收藏品。雖說錢幣上留有歲月侵蝕的痕跡,但大清銅幣一向是錢幣市場上不可多得的品種,仍值得各位藏友入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