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中恒鄉村醫生培訓活動通過一年多來的培訓實踐,已經逐步探索出適合鄉村基層醫生的培訓課程,在遵義市正安縣的培訓內容和形式有了新的改進、完善和提高,形成了較為穩定和可靠的教學模板。我們一定要創新務實,扎實推進中醫藥適宜技術”中恒集團總裁助理詹百靈表示。
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健康司指導,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主辦、貴州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遵義市人民政府、遵義市衛生健康局、正安縣人民政府、正安縣衛生健康局共同協辦,中恒集團梧州制藥公益支持的“鄉村e 康工程-中恒鄉村醫生培訓”活動在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舉行。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司家庭醫生處副處長徐瑋、中恒集團總裁助理詹白靈、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國內項目部部長劉麗容、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浩、遵義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侯衛偉、正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蔡勇參加開班儀式并致辭,開班儀式由遵義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雷鵬遠主持。
圖為排隊等待義診的村民
來自正安縣各村鎮的160名村醫匯聚在一起,五天時間里,他們將得到來自北京、廣東等地的專家的面對面授課。而同時在遵義市正安縣和溪鎮大坎村委會廣場人流如潮,背簍背著孩子的村民排成了長龍期待著義診專家的到來。
圖為:曾老師帶著村醫學習八段錦:“習武先習德,學藝先學理”
講臺上,廣東省中醫院推拿科醫生賴淑華聲情并茂地講解著治療腰腿痛的經驗技法,講臺下的村醫眼中流露出的是憧憬和渴望,活動現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圖為廣東省中醫院符仲華浮針醫學名醫傳承工作室孫健博士講解浮針
“土地干涸,就要鋤地松土,還要補充水分養料。浮針治療就是用硬針平刺淺表皮下,平掃疏松結締組織,產生放松效應;然后通過軟管進行再灌注, 改善血液循環。”廣東省中醫院符仲華浮針醫學名醫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孫健博士為鄉村醫生深入淺出地講解“浮針是什么,怎么用。”
他將浮針針具分發給大家,并走下講臺,現場演示進針平掃的手法,讓學員近距離觀察和體驗浮針應用之妙。“浮針療法僅僅刺激非病變部位的淺表皮下組織,比傳統針灸、推拿還要安全。”“ 要是針灸的適應癥,浮針療法 多能勝任。”
圖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朱鈺主任在義診
“我的小孫女最近總是吃不下飯,人也瘦了好多,她是不是生了什么病啊?”一位白發蒼蒼、操著當地方言的老伯問道,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門診部小兒推拿科主任朱鈺耐心地為小女孩診斷,不時詢問她的情況,并給出老伯解決的辦法。
朱鈺一邊給孩子做著治療,一邊提醒患兒家長,如果肝有熱,寶寶眼屎會增多,脾氣大,性子急躁,一旦肝火得不到及時的控制,寶寶就會出現眼屎把眼睛糊住,出現眼睛紅腫等急性結膜炎癥狀。建議家長可以通過小兒推拿幫寶寶清除內熱,調理小兒體質,保健脾胃,縮短病程,減少用藥。
圖為培訓現場
“餐后血糖才3.2,早該撤胰島素單位了啊!要不低血糖太危險了!自己在家也要堅持測血糖,不能把胰島素當萬能殺手锏啊!”中國醫學可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內分泌科馮磊一邊說一邊在64歲糖尿病患者的檢查單上寫著醫囑,村民們經過專家診斷后,還可以憑著處方免費領取藥品。而此刻,在雨中搭建的義診棚已經擠滿了村民。
圖為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朕針灸康復科副主任醫師曾科學老師現場施針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朕針灸康復科副主任醫師曾科學老師的義診臺前一排排小凳子坐滿了病人,“嶺南飛針”虛無彈發,每一個病癥部位都扎滿了飛針,很多都是即刻緩解了病人的疼痛。
“眼睛里面長針了,痛的很呀”一位老人捂著眼睛來到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白內障病區護理組組長韋梅老師面前,韋老師翻開老人的眼皮一看,當即確定這位老人眼睛里面長東西了,需要及時清洗消毒。經過韋老師的治療,老人滿懷感激的道謝離開了義診現場。
開班儀式結束后,徐瑋、劉麗容、詹百靈、侯衛偉一行陪同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再見,還專門前往和溪鎮大坎村看望貧困戶王尚奇、于德英一家,在老人家中,王再見和村醫劉自強交流了老人的治療方案。今年70多歲的于德英患有高血壓、腦供血不足等疾病,王再見首先請劉自強開藥方,隨后對其進行指導,優化治療方案。他還留下了聯系方式,方便劉自強后期與其溝通交流。此次培訓,創新式地引入了以醫帶教方式,專家“手把手”指導村醫應對復雜病癥,并針對患者病情適當增減用藥。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和梧州制藥專門針對村民病情準備了免費常用藥箱和慰問金。
在遠程診療車上,本地醫生帶著平時看護的貧困大病患者一邊體檢,一邊把影像數據實時傳輸到北京的專家會診室。遠在北京另一端的中國中醫科學院李鴻濤副研究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靖副教授坐鎮北京為疑難病患者提供遠程診療服務。遠程診療車為當地村民帶來了便利,患者無需遠行,就可以與遠隔千里的專家直接對話。在專家診療結束之后,許多人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據悉,“鄉村e康工程—中恒鄉村醫生培訓”項目自2017年12月立項至今,已在廣西、山西、甘肅、新疆等26個縣、區舉辦,正安站是該項目舉行的第27場活動。項目以深度貧困地區的村醫為培訓對象,逐步探索出適合基層鄉村醫生的培訓方式。為讓學員學會兩到三項適宜診療技術,增強培訓效果,本次培訓不但增加了專家師資力量,改大班授課為小班授課,將學員分成不同小組,方便實操,而且重視考核,接下來,可能形成較為固定的教學模板。許多學員表示,這樣的培訓很有收獲,所學內容十分實用,許多知識技能回去就能用到。提高健康扶貧力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