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1911年12月29 日經辛亥革命后,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民國成立時鼓鑄的紀念幣。
由于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于幣制混亂,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于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萬元紀念銀幣以為整頓。
圖案采用大總統孫中山肖像,以后的通用銀幣再改花紋式樣。孫中山令財政部行文,同意鼓鑄紀念幣,并命令其余的通用銀幣新花紋,"中間應繪五谷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訓令財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不久,財政部就頒下新模給江南(南京)、湖北、廣東等造幣廠依式鑄造,這就是"中華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的由來。
紀念幣”,隨后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這就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的由來。
銅幣 現存世量極少,且保存較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由于雙旗幣產生于民國時期,民國在中國歷史上僅僅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因此,在兵荒馬亂、國內戰爭頻發的期間內,錢幣在經歷了艱難的歲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來,實屬不易。從雙旗幣中,我們在客觀上見證民國雙旗幣歷史沉淀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這枚來自于民國期間的雙旗幣的完美品相以及居高不下的市場價值,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價值、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藝術品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