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品玩
從 2014 年 Google Carboaed 誕生,科技行業經歷一次又一次的 "VR 元年 ",但由于軟件生態內容不足、技術發展緩慢以及網絡環境等原因。VR 行業到了近兩年才慢慢的走上正軌。
早在 1984 年,VPL 公司就推出了一款虛擬現實眼鏡,也讓虛擬顯示這個概念第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之后的十年間,VR 技術促進了多項商品推出。但由于開發成本和技術問題,虛擬現實工具并沒有大范圍的推廣開來。雖然不少公司都在 VR 產業開始布局,但真正落地的消費產品寥寥無幾。
一直到 2014 年,谷歌的 Google Cardboard 紙箱 VR 眼鏡順利走向消費者的眼中,才引起了一波 VR 行業的浪潮。也是這一年,VR 這一概念開始爆發,引起了人們熱議。
圖源:谷歌
然而 VR 這股邪風只吹了 2 年多,到 2016 年下半年,VR 的熱度開始逐步冷卻,缺乏相應軟件和使用場景導致 VR 硬件設備的銷量造成了影響。失去了的用戶關注的 XR 生意逐漸淡出了用戶和投資商的視線。
而同年推出的高通 VR 芯片,也沒有幫助 VR 產品獲得爆發。
領頭羊的出現
一直到 2019 年,5G 商用化的開始,VR 行業才算匯集了天時地利人和,迎來又一次的爆發。Oculus 也趁著此次機會,在 VR 行業站穩腳跟。成為了同期中為數不多獲得較為不錯的發展的 VR 企業之一。
2010 年,Oculus 推出了 Oculus Rift 的原型機,并于 2012 年在 kickstarter 上開始眾籌,最終籌得 250 萬美元的資金。之后到 2012 年,Oculus 正式成立,全力投入 VR 設備的研發工作中,一直到 2014 年 Oculus 被 Facebook 收購。
在被收購之后,Oculus 獲得了 Facebook 的全力支持,并在 2016 年發布了 Oculus Rift 的首個消費者版本。出色的硬件配置讓用戶們見識到了 VR 世界的魅力。作為 Oculus 的第一臺商業化產品,Oculus Rift 還存在很多缺點,比如分辨率不高,運動追蹤方面不完善等問題,讓這款設備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但這終歸代表 Oculus 邁出了商業化的第一步。
在這之后,Oculus 也在 2018 年和小米合作,推出了 VR 一體機 Oculus Go。這款 VR 一體機已經可以脫離復雜的連線,獨立運行軟件并為用戶提供多款軟件。在 2019 年,Oculus 推出了兩款產品 Oculus Quest 與 Oculus Rift S,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選擇。Oculus Rift S 是 Oculus Rift 的升級版,對屏幕、音頻和控制器等硬件都進行了相應的升級,但用戶仍然受到連線的限制。
而 Oculus Quest 的出現,讓 Oculus 真正的成為了 VR 市場的領頭羊。作為主打消費級產品的 VR 一體機,Oculus Quest 帶給了用戶更舒適的佩戴體驗。而其 6Dof 操控體驗,也帶個游戲玩家更強的沉浸感。配合逐漸豐富的 VR 軟件產品,讓人們的目光重新看向 VR 市場。
如果說 Oculus Quest 重新開辟了一次 VR 市場,那 2020 年 9 月 Oculus Quest 2 的發售則是掀起了新一輪的 VR 盛況,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這款 VR 一體機的銷量就突破了一百萬。在 Oculus Quest 2 的帶動下,短短兩年的時間里,VR 硬件設備的出貨量大幅增長。據 Counterpoin 計算,2021 年,XR 終端的出貨量達到了 1110 萬,其中約 90% 的產品是 VR 設備。
Oculus Quest 2 為 VR 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也讓不少軟件開發商開到了 VR 行業的可能性。近兩年,各種 VR 視頻播放器、VR 游戲,甚至藝術創作工具不斷涌現,豐富著 VR 行業的軟件生態。
元宇宙讓 VR 再次起飛
對于 Facebook 來說,收購 Oculus 不僅改變了 Oculus 的命運,也改變了其自身發展的方向。2014 年的 Facebook 營收增長開始放緩,其第四季度營收增速下滑至 49%。
此時的 Facebook 定位于熟人社交平臺,將自己作為用戶社交圈子的線上延伸。這讓更注重新聞推送的推特迎頭直上,搶奪 Facebook 的用戶市場。與此同時,Tiktok 等新的短視頻平臺也逐步發展起來,讓 Facebook 不得不開發新的發展方向。
而到了 2018 年,劍橋分析事件又讓 Facebook 陷入用戶隱私數據泄露的風波之中,在全球各地遭到多起訴訟。自身品牌形象陷入危機。扎克伯格不得尋找一個新的概念來壯大 Facebook 的版圖。這個時候,Oculus 和元宇宙出現在他眼前。扎克伯格可能是預見了 VR 行業和元宇宙的未來,在 2021 年將公司改名為 Meta,布局 VR 行業,目標將 VR 設備打造將成為下一代計算機平臺。
圖源:源于網絡
僅靠硬件設備和數量較少的軟件難以達成這個目標,想要讓 VR 設備像電腦一樣普及,勢必要打造一個和電腦一樣豐富的軟件內容生態。這也是 Meta 大量布局元宇宙這一概念的原因。
元宇宙,這個概念來自于 1992 年的科幻小說《雪崩》,指代由人類運用數字技術構建的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一個完整的元宇宙空間可以供人們在其中娛樂、工作、學習、購物,甚至是讓人們通過數字化身進行社交。Meta 花費了大量的盡力在元宇宙領域,不過目前成效尚不明顯。
從 2021 年開始,元宇宙這一概念開始在全球爆發,不僅僅是 Meta,許多公司也意識到了 VR 行業未來的可能性,開始在相關行業布局。而這其中不乏國內廠商,像小米、愛奇藝等科技企業,紛紛公布自己的 VR 頭顯產品,開拓相關市場。
國內有一家企業,與 Oculus 幾乎有著相同的發展路徑,那就是 PICO。
受到 2014 年的 Google Carboaed 影響,不少人都投入 VR 創業大軍中,其中就包括 PICO。這家初創公司成立于 2015 年,并在當年 12 月推出其第一款 VR 盒子產品 PICO 1。PICO 1 成功的讓 PICO 在 VR 行業站穩腳跟,也幫助他們收獲了數千萬元的投資,平穩渡過了 VR 行業火爆過后的寒冬。
到了 2017 年,PICO 推出了 VR 一體機 PICO Gobin,讓用戶在進行游戲的同時,也脫離了連線的束縛。同年,PICO Tracking 誕生,實現了 6DoF 操控技術。在 VR 行業積累了不少經驗的 PICO 又在 2017 年 12 月推出了第一臺實現量產的 6DoF VR 一體機 PICO Neo,在 VR 行業打出了自己的名聲。
這之后,PICO 保持每年一臺的速度推出新的 VR 設備,一直到 2021 年。
2021 年 8 月,字節跳動宣布以 50 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 VR 企業 PICO。而經過一年的調整和發展,字節跳動 VR 一體機 PICO 4 終于在今年 9 月發布。而在不久之后的 10 月 12 日,Meta 發布全新 VR 頭顯 Quest Pro。一時之間,很難不讓人將兩款 VR 頭顯設備進行比較。
圖源:字節跳動
PICO 4VS Meta Quest Pro
不管是 PICO 4 還是 Meta Quest Pro,兩者均采用 Pancake 光學元件,讓頭銜的厚度大幅減少,重量也大幅降低。這點 PICO 4 的表現更為亮眼,整機重量只有 586 克,而 Meta Quest Pro 的重量則達到了 722 克。接口方面兩者沒有不同,均采用 USB-C 接口。
而屏幕方面,PICO 4 采用兩塊 LCD 屏幕,其分辨率為 2160X2160,最高支持 90Hz 刷新率。視場為 105 度,支持自動調節瞳孔,IPD 調整范圍在 62-72mm。Meta Quest Pro 同樣采用兩塊 LCD 屏幕,其分辨率為 1800X1920,同樣最高支持 90Hz 刷新率。其視場水平為 106 度,而垂直為 96 度。支持連續適眼距階梯式 IPD,而 IPD 調整范圍達到 55-75mm。
配置方面,Meta Quest Pro 運行高通公司專門定制的高通驍龍 XR2 Plus 芯片,內存達到 12GB,最高存儲容量為 256GB。Meta Quest Pro 配有 5000mAH 電池,但續航時間只有 1-2 小時。
而 PICO 4 采用高通驍龍 XR2 處理器和 Adreno 650 GPU,內存僅有 8G,同樣可選擇 256GB 存儲容量。而 PICO4 擁有 5300mAH 電池,續航時間可以達到 2.5 個小時。此外,兩款 VR 頭顯設備都加入了彩色透視功能,讓用戶可以在使用 VR 功能的同時,觀察周圍的真實情況。
圖源:高通
從頭顯配置來看,Meta Quest Pro 和 PICO 4 沒有太明顯的區別。但 Meta 在 Quest Pro 的手柄上下足了功夫,加入了許多實用的功能。Quest Pro 的手柄搭載驍龍 662 平臺和 3 個攝像頭,同時具備自跟蹤功能,即使控制器不再頭顯實現范圍內也能操控,這點超過 PICO 4 許多。
系統方面,PICO 4 搭載 PICO OS 5.0 操作系統,并加入了新的 Avatar 系統。Avatar 是 VR 中的捏人程序的統稱,借助它用戶可以建立自己的專屬形象,是建立元宇宙社會的基礎功能之一。PICO 4 可以幫助用戶建立自己的專屬形象,讓用戶利用這種形象和好友進行互動和娛樂。
而 Meta 也為 Quest Pro 推出了特定系統,采用的是自研的 Codec Avatar 系統。借助 Quest Pro 內部的傳感器,Quest Pro 可以讓用戶建立的虛擬形象產生和用戶同樣的表情, 比如微笑、皺眉和眨眼。
軟件方面,PICO 4 支持大部分主流 VR 游戲,并和育碧合作,將在明年推出獨占版《舞力全開》。另外還有《三體》和《Project PICO World》等非游戲內容。不過整體而言,PICO 4 的軟件內容更偏向娛樂化,仍然以游戲為主。
而 Meta 為 Meta Quest Pro 準備的軟件內容則更加專業一些。Meta 與微軟達成一項新合作,它將把微軟 Windows App、Teams 等產品與 Meta 元宇宙硬件整合。微軟還會提供技術,讓 Windows App 以流形式對接 Meta 頭盔,并加入 Xbox Cloud Gaming 流游戲服務。而 Meta 自己開發的 Horizon Workrooms 也將會與 Teams 連接,用戶可以直接通過 Workrooms 參與 Teams 會議。
圖源:源于網絡
售價方面,Quest Pro 的定價為 1499 美元,折合人民幣約 10900 元,而 PICO 4 的起售價只有 2499 元。當然,售價和兩者的定位不同有很大關系。
Meta Quest Pro 是 Meta 對于元宇宙領域的一次嘗試,Meta 希望可以借助這臺機器,向用戶展示他們 " 下一代計算機平臺 " 具體是如何運行的,讓人們明白,他們在虛擬世界也可以完成工作、學習、社交等日常的生活行為。Meta Quest Pro 不僅僅是一款娛樂設備,Meta 更打算將其打造成電腦、手機一樣的工具。
而 PICO 4,則是為人們提供娛樂方式的另一種選擇,他真正對標的是 Meta 的 Quest 2。
PICO 4 可以用豐富用戶的游戲、觀影甚至是運動體驗,但它只是一項娛樂產品,距離真正的元宇宙設備還有一定距離。不過,PICO 4 的發售是字節跳動布局 VR 領域的第一步棋,標志著他們對于該領域的第一次全面探索。
圖源:源于網絡
隨著元宇宙概念的興起以及 5G 時代的到來,VR 產業真正發展起來的條件已經具備。不同于 2016 年 VR 爆發引起的躁動,在冷靜下來之后,科技企業也開始腳踏實地的慢慢探索在 VR 領域的應用。
而相信在他們的發展下,以 VR 技術為基礎的下一代計算機平臺,將在不久之后真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