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低門檻、強互動、易傳播,短視頻和直播正深刻改變著人們接收與獲取信息的習慣,更成為了新的知識載體和知識傳遞方式。為了更好地發揮短視頻和直播促進知識普惠的作用,近日,快手和清華大學慕課平臺學堂在線聯合發起《清華大學慕課·快手金秋班》,邀請清華名師打造精品公開課,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此前,快手于2022年暑期舉辦的第一季《新知如師說》清華大學慕課暑期班活動就廣受好評,課程總觀看量達1022萬,超過7萬老鐵在快手成為“清華同學”。延續夏季的學習熱浪,本次活動將再度在快手平臺上掀起一股全民學習浪潮。
名師主講9門精品公開課,用戶上課可獲證書獎勵
相比第一季,本次金秋班公開課的課程內容涵蓋更多領域,富有知識性、專業性的同時兼具趣味性,貼合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興趣。
課程以國際化、社會化熱點為切口,從文明演變、生活智慧、文化傳承三個主題角度出發,囊括時政、經濟、歷史、哲學、傳播、建筑等9門不同類型的精品課程。來自清華大學不同院系的教授將在課程中帶領用戶走進不同的專業領域,并通過直播形式與快手用戶面對面分享答疑,提供多元化理解世界的視角,拓寬用戶的知識視野。
深入文明演變的宏觀歷程,用戶可跟隨清華人文學院教授彭林老師,從俗到禮學習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道路,在人文學院教授張國剛老師的《資治通鑒》導讀中,看到華夏大地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聽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張利華從“中國傳統和諧思想”解讀國際關系,在清華人文學院教授黃裕生的《從哲學角度考察現代性社會的知識基礎》課中體悟現代社會蘊含的哲學思想。
用戶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和對“冷”知識的好奇也可以被滿足,清華建筑學院教授王麗方將主講《〈桃花源記〉對園林藝術的影響》,清華土木水利學院副教授溫慶博將主講《發現身邊的自然美——從石頭說起》,讓用戶以獨特角度感受藝術的匠心之美與自然之美。
學問不止于書齋,清華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靳衛萍講授《生活中的經濟學》,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梁君健講授《短視頻是如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清華語言中心對外漢語文化教研室副教授李繼先講授《用批判性思維應對假新聞》,將讓用戶在干貨滿滿的文化與哲思中,收獲解讀生活百態的新視角。
在通過線上慕課和直播公開課學新知、會名師的同時,用戶還可以獲得快手和學堂在線提供的證書獎勵,為這趟云上學習之旅留下寶貴紀念。
快手與清華長期深度合作,強強聯手促進互聯網知識普惠
據了解,此前,快手就已與清華大學、學堂在線建立了從技術維度到內容維度的深度合作。2018年,快手和清華大學共同成立未來媒體數據聯合研究院;2019年,清華大學正式入駐快手,開展了系列精品課程直播;2020年,快手與學堂在線達成戰略合作,成為學堂在線指定的獨家直播技術合作平臺,為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技術服務支持。
2022年,快手和學堂在線連續推出兩季清華大學慕課活動,深入挖掘短視頻和直播在知識傳播方面的更多可能性。作為國民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快手擁有規模龐大的受眾群體和成熟完善的短視頻直播生態,其與國內頂級學府清華大學的深度合作,將促進大學優質教育資源下沉,通過短視頻和直播更廣泛、更公平地讓教育惠及更多人,提升廣大網民文化素養,在云上打造起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
不止是與清華大學合作,一直以來,快手持續深耕泛知識領域,先后推出“快手新知”“快手新知播”等知識活動IP,聯動各界專家學者、專業機構共同參與,邀請探月院士歐陽自遠、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沈奕斐、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等知名學者入駐,推出上萬場知識直播,也與今日美術館、觀復博物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國家圖書館等機構合作,推出線上展覽直播等活動,不斷提升泛知識短視頻及直播內容質量,優化平臺泛知識內容生態。
未來,快手也將繼續秉持公平普惠、技術向善的價值觀,和更多專業權威機構合作,從源頭上增加優質泛知識內容供給,用平臺技術和創新活動打破阻礙知識流動的藩籬,積極拓寬知識傳播的內涵。而在優質知識內容的啟發下,會有更多來自各行各業的創作者通過快手短視頻和直播傳播專業知識,惠及更多人。
附《清華大學慕課·快手金秋班》公開課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