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我國《“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就明確指出,要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突出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撐作用,促進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各領域廣泛深入滲透。在創新過程中,要不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加快技術自主創新,培育和掌握國產核心技術。
近年來,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勢頭如火如荼,成為重塑傳統行業、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與關鍵技術。企業上云用云的背后需要一個強大的云平臺為企業筑基,為數字化轉型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底座支撐,保障業務安全穩定運行。
作為云服務國家隊,天翼云依托云網融合的資源優勢開展深度技術創新,早在2020年10月就啟動了自研天翼云4.0云底座計劃。經過堅持不懈的技術攻關,天翼云完成了超大規模彈性計算的核心調度系統、高性能自研存儲引擎、高性能云網絡控制器和數據面網元等系統的研發、基于智能網卡的彈性裸金屬研發及上線,并開展了DPU2.0的研發,同時還完成了定制服務器、定制交換機的研發設計與落地工作。
2021年11月,天翼云升級為4.0分布式云,實現了一云多態、一云多芯、一張云網、一致架構、統一調度和統一運維。其中,天翼云自研云操作系統正式演進為TeleCloudOS4.0,構建了業界領先的云網底座,突破了超大規模計算管理與調度、多AZ大規模云網絡服務、超大規模存儲集群、多AZ大規模集群納管與監控等多項核心技術,支持多AZ能力,集群管理規模提升了10倍以上,資源池集群管理調度能力也進入國內云服務提供商第一陣營。
具體來看,天翼云4.0云底座具有四大核心技術能力。第一,天翼云操作系統TeleCloudOS4.0具備數萬臺服務器的大規模資源管理和調度能力,與3.0版相比資源調度性能、核心服務性能都大幅提升;第二,云服務器操作系統CTyunOS支持X86、ARM、LoongArch等芯片架構,提供一云多芯服務,通過CPU調度、內存、網絡等多方面深度優化,提高了宿主服務器的性能與可靠性;第三,軟硬一體“紫金架構”將虛擬化應用卸載至自研DPU云核,實現了計算、存儲、網絡、資源云化加速;第四,天翼云圍繞“紫金架構”自主研發了紫金系列硬件,推出了紫金山彈性裸金屬服務器、紫金橋定制交換機、紫金湖存儲服務器、iStack一體機等。
作為一款戰略性平臺,天翼云4.0云底座具有自主可控、統一架構、統一底座、軟硬協同、超高性能、高效運維六大特征。
自主可控:天翼云操作系統TeleCloudOS4.0突破開源OpenStack限制,同時采用自研云服務器操作系統CTyunOS替換CentOS,支持市場上所有主流的國產化芯片架構,實現了基礎軟硬件及云平臺自主可控。
統一架構:TeleCloudOS4.0實現了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信創云、邊緣云的核心技術棧統一,為用戶提供一致體驗、一云多芯、一云多態的云服務。
統一底座:基于TeleCloudOS4.0打造支持多AZ能力的大規模IaaS資源池,實現了對PaaS、大數據、AI、安全、應用的統一承載,提供IaaS+PaaS+安全+X的全棧云服務。
軟硬協同: TeleCloudOS4.0、CTyunOS與紫金系列硬件實現了云與基礎軟件、云與基礎硬件、基礎軟件與硬件的協同,提供了軟硬協同的云基礎架構和高性價比的云服務。
超高性能:基于TeleCloudOS4.0,天翼云提供更強算力、更多規格、更加可靠的彈性計算、彈性存儲、彈性網絡基礎服務,以及基于云底座打造的高性能、彈性可擴展的云化平臺與云化應用服務。
高效運維:基于TeleCloudOS4.0,天翼云4.0云底座實現了大規模云資源池可視可觀測,并打造出AIOps 智能運維能力。
目前,天翼云4.0云底座作為一云多態、一云多芯的自主可控云底座,已在全國各地陸續建設落地。在江蘇、廣西、湖南、上海等地,天翼云操作系統TeleCloudOS4.0已部署應用在中國電信IT系統和業務平臺上云、混合云等項目中,同時啟動了全面推廣與應用。未來,天翼云4.0云底座將重點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川陜渝四大區域中心和省級中心公有云資源池,擴大建設規模與完善運營,為政務、金融、醫療、交通、工業、互聯網等行業的各類業務應用上云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