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徐立受邀出席2021全球智能新經濟峰會,與特斯聯創始人兼CEO艾渝、《奇葩說》第七季BBKing傅首爾跨界對話,共同探討科技對未來世界及城市的重塑。
科技對世界的改變及對生活的重塑一直是《奇葩說》賽場上的熱門話題。這一次,傅首爾也把科技帶來的無限想象力帶到了跨界對話的現場,站在普通人的視角,向兩位科技創變者拋出了一個個刁鉆問題。
空間拓展帶來更大可能性,創造性工作更不易被機器取代
針對傅首爾提出的機器替代是否會為人類帶來潛在更劇烈的競爭,徐立表示,從遠古時代開始,人類為了打獵,就要爭奪土地,就會發生紛爭。隨著農業發展,人類的活動和探索的空間外延了,紛爭就相應減少。他認為,封閉系統必然會引發競爭,一旦封閉系統開放,隨之而來的空間的可能性就會更大,因而人類生存的關鍵在于空間的進一步開拓。
對此,艾渝持有相似看法,在他看來,當前人們焦慮的許多問題是源于身處當下的空間——“資源的不足,空間的不足,一定會導致摩擦,產生矛盾”,而隨著科技加速拓展更廣闊的空間,人類所面臨的境況亦將發生改變,故而,要回答“機器替代會否加劇人類競爭”的問題,就要先回答“未來人類深處何處”的問題。
談及不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行業,徐立則指出:機器學習速度快,更易替代人類需要花長時間習得的職業技能,“人類擅長的則更多是創造性的、突發性的工作。機器就目前而言,扮演的是幫助人類拓展認知邊界的工具的角色——機器可以復制,甚至模仿人的風格,但人才是真正的創造者,風格的定義者,”就短期而言,機器并不會顛覆人或取代人。
人工智能具備情感尚需思考倫理問題,推動技術普惠化需要過程
隨傅首爾將話題引向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對未來人類生活的影響,徐立表示,當前的人工智能發展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具備與人類似的能力(如:計算能力,感知能力)——甚至,人工智能的能力可以遠超于人;而另一類,則是“模仿人類具備的情感,在這一方面,未來還有許多倫理層面的問題需要思考。”在徐立看來,前者并非最理想的人工智能形態:“最好的人工智能并不是永遠都能贏棋的人工智能,而是可以輸棋——輸棋之后還會沮喪的人工智能,那時候人工智能就真正擁有了情緒。”
徐立指出,人工智能在現階段的一大不足是還無法給人帶來溫度,這也導致了當前人類在生活中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接受度較低,而讓人工智能“有溫度”則可進一步推動技術及服務的普惠化。
對此,特斯聯創始人兼CEO艾渝亦表示:讓技術有溫度,恰是AIoT時代加速技術在更多場景應用落地的關鍵所在:“以前,AI是一個奢侈品,不是每個人都用得起,而如今科技公司的最大目標就是希望讓每個老百姓都可以使用AI,這需要一個發展過程,但也是真正創造價值的過程。”
底層需求長期存在 科技創造未來無限精彩
談及科技飛速發展對未來人類精神世界的顛覆影響,傅首爾再次犀利發問:“人類最終的命題是要戰勝精神上的虛無,當科技可以幫助人類完成所有工作時,人類還能把精力投入到哪里?”
對此,兩位科技創變者均指出,盡管科技日新月異重塑著我們生活的世界,即使未來所有工作都被替換,但人類最底層的需求——社交的需求,聯結的需求,精神層面的追求將一直存在——因而“不要讓繁忙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未來的生活將無限精彩,”徐立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