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伴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和信息化數字化的創新推動,服務消費在整個消費市場中的占比快速上升。生活服務業在業態、產業組織結構等方面發生明顯變化,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1月28日下午,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與消費潛力釋放專家座談會在京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濟研究所所長王微在會上表示。
會議現場
黨中央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提出要把擴大內需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引領和創造需求。在此背景下,座談會旨在對當下及未來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及消費潛力釋放的相關諸多實際和前瞻性問題進行討論。
會議主要討論了數字化轉型對促進生活服務供需匹配的作用和對生活消費的主要影響、我國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進展和發展趨勢、如何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培育和壯大生活服務消費新增長點、促進生活服務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重點難點堵點等議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
王微在會上指出,生活服務業已經到了擁抱數字化的時代,過去服務業的發展方式較為傳統,數字化來臨以后,互聯網的創新和傳統業務的結合,給了生活服務業一個巨大轉變的機遇。這不僅創造了互聯網的線上服務,同時也為線下的服務創新、企業轉型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她認為,生活服務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主要有三點利好。首先,最大的獲利方是老百姓。通過美團等生活服務類互聯網平臺,老百姓獲得更好的服務和更多的便利,實現了消費成本尤其是時間成本的節約。他們通過互聯網得到了很多實惠,這種實惠不能完全用金錢來衡量;其次,生活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改善了社會對于服務人員的認知定位,提升了服務業的社會地位,越來越多的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開始投身生活服務業。這些變化會進一步激發老百姓對服務消費的需求,推動行業的發展,推動制度的變化,再循環回來又推動消費。大循環實際就是供求互動、制度調整的大過程,形成很好的正反饋機制;再次,生活服務業與數字化的結合,特別是傳統生活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對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消費、促進生活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非常重要。中國服務業過去高度依賴于人工,疫情發生后智能化服務不斷涌現。今后,我國生活服務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會成為大趨勢。
生活服務業存在大量個體工商戶、中小微企業,它們缺乏“上云用數賦智”的能力。對此,王微分享了其在浙江調研農貿市場數字化轉型的經歷。我國傳統農貿市場商戶較多、數字化轉型難度較大,地方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和采購技術服務等方式,利用第三方技術團隊為農貿市場提供整體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運用數字化手段對農貿市場的價格信息、品種類型、銷售數量等后臺數據進行維護和運營,推動了浙江全省的農貿市場整體的數字化轉型。目前,江蘇、云南、廣西等省區也相繼推進農貿市場的數字化轉型。
針對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消費增長點的培育和壯大問題,王微坦言需要進一步深化對于生活服務業的認識和界定。生活服務業往往被理解成日常生活中旅游、餐飲、電商等相關的服務業,這就將教育、醫療等和人的發展密切相關的服務排除在外。未來應該思考將更多行業納入生活服務業數字化的范疇。
關于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方向,王微強調需要從三個維度深化。第一個維度的深化,是在生活服務業企業內部,除了數字化與服務的創新結合外,更重要的是注重企業自身運營管理模式的數字化轉型;第二個維度的深化,是圍繞著生活服務業供應鏈的深化,即數字化向產業鏈條的延伸和實現供應鏈的數字化。生活服務業的數字化除了服務產品的創新、服務模式的創新,更多的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整個鏈條打通以后的整體數字化轉型,之后就是發展模式的創新;第三個維度的深化,是生活服務業發展的動力機制轉變。通過數字科技的賦能,讓生活服務業的發展動力從過去依賴土地、傳統勞動力和小規模的資本,轉變為依賴科技、創新和更大規模的社會資本、高素質人力資源的支撐,實現發展動力的轉型。
王微表示,生活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消費潛力的釋放存在著內在的相互聯系,中國經濟發展也恰恰到了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從政策的角度來講要把互動的機制搞清楚,在關鍵的堵點上、重要的短板上發揮政府的作用,施加政策的影響力,增加投入,讓這個互動機制真正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