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對航空作戰和戰局的影響有多大? 火箭殘骸會砸到人嗎?宇航員在太空中怎么上廁所?在今日頭條,西安航空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講師梁毅辰和“三一博士”一樣,因為一個個高質量的“硬核”科普視頻備受關注。
“Mr茍勝”,是他在這一平臺上給自己取的網名。鮮少有人知道,這個“土氣”的名字背后,藏著一個小秘密。“搞科普千萬不能陽春白雪,我給自己取個接地氣的網名,就想先從潛意識里拉近大家與浩瀚宇宙的距離。”如今,他的頭條賬號已吸粉44萬,獲贊139萬。
無意上傳微課視頻引發關注
從一名高校教師到今日頭條的科普創作者,32歲的梁毅辰經歷了一條“曲折”的道路,更像是一場“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巧合。
他向三秦都市報記者介紹,自己從小就有一個“藍天夢”,本科、碩士均在西北工業大學讀的飛行器設計專業,父母都是老師。“祖傳的講課手藝不能丟,于是畢業后我也選擇了當老師。最初做視頻,其實只是為了給學生上微課。”梁毅辰說,2016年,“慕課”和“微課”在全國風行,他按學校安排,將自己教授的《航空航天概論》做成系列微課放到了網上,得到了還算不錯的評價。
2019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梁毅辰心血來潮,將一段微課視頻發到了抖音,沒想到一覺醒來居然吸引了上千個粉絲。“本來抱著發朋友圈的心態發的,只是想讓朋友們看看,沒想到得到這么大關注,這對我來說算是個正向激勵,于是我開始每天截一小段微課視頻放到抖音上,粉絲數雖然不算爆發,但一直在穩定增長。”
一段時間后,粉絲越來越多,梁毅辰開始覺得僅僅截錄微課顯得“誠意不夠”,于是決定拍攝科普視頻。但很快,他發現這件事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容易。
“在抖音上,大部分人的心理預期是在1分鐘內獲得足夠的信息,這對于我們這種不給90分鐘根本講不完一節課的教書匠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挑戰。”為了縮減時間,稿件要精簡再精簡,語速也要盡可能快,但這樣很難將一個選題講清講透。“幾乎每天都在'留住客官不劃走’和‘把事情講明白’之間找平衡。”
這個時候,今日頭條和抖音的及時引導,化解了梁毅辰面臨的困境。“他們的運營人員聯系到我,建議我入駐今日頭條,以及主打中等長度視頻內容的西瓜視頻。”他介紹,這一過程中,平臺運營非常用心,“每天都追著跟我溝通,指導我標題怎么做、封面怎么做等等,這樣子一段時間后,視頻的傳播效果越來越好,粉絲量也逐步上來了。”
Mr茍勝講解探月相關科普知識
認真做視頻 只為用知識影響更多人
擁有了固定受眾后,如何選題、如何最大程度提升內容質量,從而實現最廣泛的傳播成為梁毅辰思考的重點。
對自己的粉絲群進行分析后,梁毅辰發現,90%以上都是青中年群體。他經常向網友們詢問,“你最想知道哪些有航空航天有關的知識和問題?”與此同時,他留意到,與大家生活相關或者一些比較新奇、腦洞大開的話題,更容易得到青睞。
“比如近期大家都比較關注嫦娥5號發射成功的事兒,我就借此講解了‘嫦娥五號’要采集的鈦鐵礦、稀土等月壤資源,以及這些資源的戰略價值。比如我曾就自己小時候的一個‘腦洞’,‘如何將骨灰變成一場流星雨’做了一期科普視頻,效果都不錯。”
“聽茍勝老師講課如飲甘醇,有趣又有營養!”“通俗易懂,講的好。就連我這個沒多少科學基礎的人都能聽懂。”點開“Mr茍勝”的今日頭條主頁,幾乎每一條視頻下方的評論區里,都能看到類似的稱贊。
梁毅辰直言,這讓他覺得十分有成就感。“在我看來,知識就是用來影響人的,能影響更多人就影響更多人。這是我決定認真將這件事做下去的初衷。”他表示,除此之外自己發現,很多人很喜歡航空事業,但并不了解,甚至存在一些誤解,“比如曾有人問我,你近視還能學這個專業嗎?其實設計飛機是與視力無關的。從這個角度,我想做航空人的‘發言人’,揭開這一行業的神秘面紗,讓更多人了解、關注到我國航天事業的前景和現狀。”
Mr茍勝講解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
因視頻創作獲益 希望更多人加入
至于這一年多來的收獲,梁毅辰感慨,多到不勝枚舉。“通過視頻創作,我認識了一批高教界、科普界、科研界的同行,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另外這件事帶我體驗到了一種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生活,似乎每一天的狀態都是全新的,都是充滿驚喜的;還有就是我做出了一些成績,給我帶來了'名',以及一些額外收入。”
同時,他提及,做視頻對自己的教學工作也有一定幫助。“有人曾質疑,老師做'網紅'是不是'不務正業',其實這二者的關系并不是對立的。接觸網絡科普視頻的制作后,我發現在通識課內容設計以及教學設計中積累的經驗給我的科普視頻制作幫助很大,而科普視頻在網絡平臺上的運行結果,又可以讓我知道,大眾對什么樣的知識更感興趣,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更容易懂,從而反哺我的課堂教學。”他說,更直接的好處是,他錄制的幾乎每一個視頻都可以用作自己課堂上的素材。
對于未來的規劃,他也有清晰的構想,“首先要繼續提升視頻質量,接下來還打算做航天史的系列視頻,去拍紀錄片,考飛行駕照,完成博士學業。也希望更多這一領域的專家老師加入到今日頭條的創作陣營當中,科普航空文化,讓它有一天可以像汽車文化一樣深入人心。
他向記者提到了一個小細節,“每年新生開學我都會問我的學生,你們誰是真的喜歡了解這個行業自愿報考的,說實話,舉手的人并不多,所以我有時候看到有家長留言說,我家孩子很喜歡看你的視頻都會很開心,我希望這些視頻能幫助他們找到興趣,未來再問這個問題時舉手的人更多一些。”
多種“姿勢”扶持 頭條幫創作者“減負”創收
繁重的教學任務之余,還要花費一定時間去搞視頻創作,精力是否跟得上?梁毅辰向記者介紹,其實從今年初起,視頻后期就已經不用自己做了。“今日頭條專門為我包裝了獨家系列節目《日理萬機》,我只需要策劃好選題,將講述的部分錄完發過去,素材收集和疊加都不需要自己操心,平臺一力承擔。這種情況下做一個視頻我的負擔是沒有那么重的,不會影響到工作,還可以將節省出的時間用在查找資料、撰寫內容上,保證視頻內容更精確詳實。”
他評價,今日頭條在保護扶持創作者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生態。“無論是前期的培訓體系,合作過程中的專業支撐、還是后期對作者權益的保障,都非常完整。”
事實上,這一點正是今日頭條當下及接下來重點發展的方向。11月25日剛剛落下帷幕的2020今日頭條生機大會上,一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健康、財經、科學、教育等多個專業垂直領域內容,在今日頭條大受歡迎。相關垂類內容在平臺上的月閱讀和播放量超過10億次。
今日頭條內容生態總經理洪緋表示,平臺將推出“頭條行家計劃”,在未來一年投入2億現金和價值20億元的品牌曝光資源,并將拿出100億流量來支持專業創作者。所謂專業創作者,在洪緋看來,主要就是指“具有一定知識和專業背景的行業人士”,其特點是擁有專業實踐經驗、熱愛總結分享和富有社會責任。據統計,目前今日頭條平臺上擁有職業身份認證的創作者超過13萬人,包括醫生、律師、博士、學者、考古專家、農技專家等多領域人士。
據介紹,除流量和現金扶持外,該平臺還計劃提供創作者品牌打造服務。今日頭條奇點工作室將在IP孵化、內容策劃、作者包裝等層面助力專業創作者。此外,為了降低視頻制作的技術門檻,今日頭條將與剪映產品聯動,預計到今年12月,創作者可以使用剪映制作視頻并一鍵發布到頭條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