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和牛財經 作者|紫霞仙人 牛爺
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說過,“創業過程就像咀嚼玻璃,凝望深淵.....”,強如馬斯克也多次陷入絕望,對著鏡頭痛哭。面對極端的創業環境,你會如何應對?
今年,國內首款突破3000ppi,VR觀影體驗達到IMAX級的LUCI immers設備面世。其創造者,LUCI(露曦科技)創始人李凱應該有發言權。他在VR領域深耕了5年,在做出這款殺手級產品之前一直飽受質疑。
李凱并非一個“愣頭青”創業者,他從2011年就開始創業,曾是大眾娛樂(影視劇、游戲等產業)領域的連續創業者,他做的電影硬件產品,曾占市場的65%的份額。
2014年在遇到VR之后,他逐漸All in VR領域。“我在電影、游戲等內容領域多年,VR的出現,讓我覺得像電影、電視、手機一樣,VR將是下一代大眾娛樂內容的主要入口.....”
一、不跟風,做硬件需要“坐冷板凳”
李凱是國內最早決定做VR的創業者,這來自于創業多年的“產業嗅覺”。
然而,隨后興起的“VR風口”也給他帶來了困擾。2015~2017年之間,VR產業掀起創業熱潮,當時國外的Google、Facebook、HTC,國內的BAT等頭部玩家入局,許多之前互聯網的中小創業者也搖身一變,成了“VR創業者”。
然而2017年之后,隨著這一波創投熱潮褪去,許多創業企業被淘汰,VR似乎成了許多人眼中“不靠譜”的創業賽道。
“硬件和互聯網不一樣,是成熟周期很長的領域,一擁而上的風口沒有意義",李凱在接受采訪時說。他認為VR創業風潮甚至對VR產業造成了損害,“很多不成熟的,體驗很差的產品被推到大眾面前,大家用了就會覺得VR產品根本不好用,很多人不再去體驗了”。
李凱認為,做硬件,特別是VR這種注重體驗的硬件產品,需要一些能“坐冷板凳”的工匠精神。第一,產業鏈上下游很長,技術復雜;第二,產品達到不錯的體驗需要一定時間的產業鏈成熟、以及產品迭代積累。
急功近利的資本催生很多投機的企業,粗制的產品涌入市場造成巨大泡沫,然而,產業真正成熟需要一個周期。這正符合了硅谷的“Gartner”技術創業曲線——一個技術趨勢,到成為成熟的產業需要經歷爆發期,破滅期,以及恢復期。
(硅谷著名的Gartner技術曲線)
二、研發產品的“偏執狂”,不滿意就砸掉
十幾年的創業經驗,讓李凱對于面對創業中的泡沫以及“至暗時刻”都有所準備。
李凱2014年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2016年VR風潮正盛的時候,LUCI研發出了它的第一款產品,也就是immers的前身,當時VR正是最大風口,李凱只要把產品推向市場,自然會被市場矚目,資本追捧。
隨后,李凱帶著這款產品到洛杉磯E3、Chinajoy、東京電玩展參展,相比于當時的同類產品,無論從硬件或是體驗上,都做到了超越,LUCI也因此提高了知名度。但在得到了八千多名實際用戶的反饋后,李凱和團隊冷靜下來,決定再進一步優化,為了達到更加優質的體驗,他們不斷修改產品細節。
行業有人說李凱是像喬布斯一樣的“偏執狂”,不滿意的產品能狠心“砸掉”。“我不缺快錢,我只想打造一款極致的產品,一款讓自己都覺得非常‘酷’的產品。我創業十幾年來見過很多起起落落,一個產品的生命力絕對不是趕風口趕出來的,而是這個產品要真的極致,讓大眾喜歡”。
這也是李凱堅持下來的原因,“VR行業的周期非常長,而且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李凱將幾年來的收入都投入到研發當中,即使日子不好過,思考清楚后,李凱還是投身進去。
游戲和觀影是VR市場重要的應用場景。
由于國內發展節奏的原因,許多創業者繞過了主機游戲市場直接進入到網游、手游,因此國內目前沒有龐大的主機游戲用戶基數,也缺乏對應的內容生態。這個市場一直以來都是索尼、任天堂、微軟等巨頭在海外角逐的戰場。
而中國市場83.2%的人群是在用頭顯觀影,這將是一個突破口。在整個產業鏈還不完善的情況下,LUCI決定研發能夠解決觀影訴求的頭顯。所以在前期,LUCI一直在基礎性研發上花費了大量時間,申請了很多專利。
LUCI immers也就順勢誕生。在李凱看來“雖然不能稱之為一個完美的VR設備,但它在細分領域的觀影市場下做到了完美。”
2018年,LUCI在美國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展出了第二代原型機:alyx。當時很多人去體驗,人們看到LUCI后,有專業硬件媒體在博客上寫道:如果說alyx展示的參數是真實的,那它就是一個Game changer(行業顛覆者)。
而LUCI從在各大會展上亮相,到下一步推向市場,他們需要再等等。年底,李凱將整個團隊從美國搬回中國。他在等待時機,一個產業鏈的時機。
三、顛覆性創新,都是深入產業鏈的
硬件玩家,能成為Game changer(行業顛覆者)的,必定是深入產業鏈的。
蘋果手機能做出極致新一代手機,擁有觸摸屏,3G,自主操作系統等顛覆性,是因為它對上游產業鏈的深度改造,使得產業鏈完成了自己的技術產品想象。如果蘋果沒有深入產業鏈,它仍然用著諾基亞等傳統手機的產業鏈,那它造不出蘋果,而只會是另外一個諾基亞而已。
而李凱也在VR產業做著蘋果手機一樣的事。
電影行業的多年深耕,讓李凱對這個行業有了更深的認識。他看到了這個行業的最高需求。
李凱說:“想要做到顛覆性創新,就要找到消費市場的平衡點。它可以分為兩個維度,一個是2C,一個是2B,在VR行業,它對應著日常娛樂交互,以及生產力工具。”
李凱認為,站在消費者來說,人們有情感訴求,需要情感慰藉,滿足了衣食住行,就有精神層面的需求。而精神層面的需求,歷來都需要科技推動,所以才會出現滿足娛樂需求的各種手段,包括電影、游戲等等。
“多年來,娛樂需求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做從身臨其境到置身其中,所有的娛樂產業,都在盡量還原,以假亂真,這是一個大方向。那么這個方向的終極其實就是VR。”
另一個需求維度是B端,也就是生產力,生產力的推動更多是依靠于生產工具的發明。生產力工具永遠是從三維世界當中,通過人類的抽象思維構建成一個二維的東西,人類再通過二維進行傳遞和傳播,到了另外一端再把二維解析成三維。
而VR的出現能夠讓三維到三維。這樣一來,擺脫了數千年對文字、圖片、視頻等二維抽象信息載體的依賴,直接還原了信息傳遞方式,極大的提高了溝通效率、生產效率。
VR在過去產品一直面臨三大難題。第一,設備重,體積大,不能長時間佩戴;第二,人們佩戴會產生眩暈感; 第三,畫質差,有紗窗效應、顆粒感很強等問題。
李凱決定打造能夠撬動VR市場的完美硬件,就要解決傳統VR產品存在的問題。要達到顛覆性創新,他必須在底層摸索,深入到產業鏈當中去。
李凱在研發過程中,也在觀察著國內VR行業的發展情況。他向記者解釋道,當時的產品選擇的路徑是LCD屏(液晶顯示屏),或者OLED屏,加上菲涅爾鏡片或者非球面鏡片的技術,這一套組合下來,視覺效果會有很多顆粒感。
屏幕和眼睛之間的距離是恒定的,對于PPI(像素密度)要求很高,PPI至少要3000以上。如果達不到3000,就會看到顆粒。而LCD屏和OLED屏都做不到,現在全球實驗室里最先進的LCD的PPI只能做到1600。
李凱認為這個路徑是走不通的,所以在LUCI的研發中,采用了Mrcio OLED屏+折反式成像技術,這種方式能夠讓體積足夠小,并且畫質更高。但Mrcio OLED屏的成本很高,設備的價格也必定低不下來,李凱還是決定往這個方向走。
在他看來,一開始產業鏈還不完善的時候,整個硬件成本一定會偏高的。企業最先需要滿足服務的,是那些前期愿意嘗鮮的人群。隨著產品不斷出貨,口碑提升,也會逐漸去下探更多愿意接受VR行業的人群,這個行業發展的規律如此。
直到今年年初,LUCI immers正式開始發售,這是LUCI基于階段性技術成果在特定細分領域能夠達到最好體驗,目前市場反饋良好,網友戲稱這款產品為“地表最強的沉浸式頭顯”,海外和國內的訂單都在陸續跟進。
李凱認為,2020年是時機剛好的一年,技術已經成熟,產業鏈上游相對完善,硬件成本也逐漸降低,LICI的技術儲備已經達到一定的階段了。
“產業鏈上游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就是一個一個的技術積累,才能推向完善。而產業鏈不成熟時推出產品,是違背規律的”。
四、VR市場回暖
VR雖然不再受到外界媒體追捧,但產業一直在發展。近期美股上市公司貝殼買房還主打VR看房概念,VR已經在很多領域實際應用,而缺乏的正是LUCI這樣好的產品去承載。
根據AR/VR行業市場分析機構Greenlight Insights(綠光洞察)的預測,2020年全球VR產業規模將達到1600億元,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900億元。中國的VR市場,需要一場變革,當初活下來的企業,身上都背負著使命。
李凱說,做VR這個行業,沒有那些所謂的光鮮亮麗的東西吸引著你,甚至你需要經歷行業波動,需要做一些等待。
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做的只有兩件事:
第一,仰望星空,你這個方向到底對不對。
第二,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做就行了,不要違背行業規律。
經歷了五年的蟄伏,不斷推翻過往的產品,被業內人稱為偏執狂,李凱終于等來了他最好的時機。
今年誕生的《半條命:Alex》,被人們認為是擁有最高水準的VR游戲設計,只用了12天,收入已經達到了7000萬美金。這款作品的出現直接推動了市場,進一步拉動了VR產業,形成良性循環。
海外的游戲生態相對比較健全,并且對于限制級內容來說,海外也先于國內。所以從VR 硬件、VR 市場形態、游戲本身的技術特性來說,海外的VR發展是具有參考意義的。
對于國內市場來說,今年5G迎來大發展,它的第一階段,使得移動設備的算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以至于能夠帶動4K以上的數據傳輸。5G的第二階段把很多運算傳輸到云端,進一步降低了硬件對于算力的依賴,在整個硬件結構上會有一定的調整。
“硬件相關的產業,好的硬件能夠解決,至少一個細分的應用場景下人們的體驗問題,才有可能形成硬件標準,當有了硬件標準,就能實現內容生態。”
李凱帶領團隊從2014年布局VR至今,默默從底層開始做起,深入到產業鏈當中研發,如今終于“撥開云霧見天日”,逐漸打開局面。在這幾年中,市場情況不斷變化,外界的非議不停地“砸”向他們,資金的壓力、人員的波動都沒有讓他們忘記內心的堅守。
好在,近年來人們對國內VR市場漸漸恢復信心。LUCI的二代設備Alyx也在持續研發中,他們將在PPI(像素密度)、FOV(視場角)、刷新率、畫面色彩表現、傳輸效率等層面,實現全面提升。這是LUCI的一場突破,VR行業也將迎來一個新的高度。
李凱也在這幾年的經歷中不斷沉淀,LUCI依然有很多難關等著去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