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的影響正貫穿內容生產的各個環節。日前,阿里文娛集團CTO兼優酷COO莊卓然在《人民日報》文藝評論版發表文章,呼吁善用大數據,賦能好作品。
文章中,莊卓然表示,大數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戶面貌,為視頻內容的采買、制作、投資、宣發和播放等各環節提供參考。例如優酷《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的扮演者雷佳音就是由優酷智能預測平臺北斗星參與推薦的。
莊卓然也指出,數據光“大”是沒有用的,在大的基礎上,如何梳理有價值的維度,成為“好數據”、“準數據”,才是事情的關鍵。
今年,優酷越來越關注用戶情緒這樣的“好數據”,AI技術領跑行業。10月30日,優酷內容開放平臺宣布上線全網首個AI觀影情緒模擬產品,為合作伙伴提供用戶情緒模擬數據,幫助他們優化成片剪輯和指定營銷策略。“觀影情緒模擬”由優酷大數據智能預測平臺北斗星團隊研發,已經廣泛運用在優酷劇綜項目中。此次“觀影情緒模擬”加入優酷內容開放平臺的產品模塊,首次向視頻網站的合作伙伴開放。
最新消息,北斗星團隊還聯手優酷綜藝制作團隊開發了全網綜藝史上第一個觀眾反饋AI解決方案,在錄制現場即可提供觀眾反饋數據,方便快速調整節目錄制及后續方案。
談到數字技術的未來,莊卓然表示,技術對文藝創作的影響,有兩條路徑:一是Netflix式的“技術+內容”,即通過互聯網做發行,通過發行積累數據,再通過數據指導創作。二是“內容+數據”,即用數字技術使得整個影視制作變得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質量更好,例如虛擬拍攝、數字分鏡在《阿凡達》中的應用。
“如今我們談論影視工業化,絕不僅僅是追趕和照搬好萊塢。”莊卓然表示。在他看來,中國影視工業化基礎不足,導致成本高,商業化鏈路不順暢,泡沫叢生。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水平,有能力幫助傳統影視行業跳過“工業化時代”,直接邁入“數字工業化”階段,助推中國文娛產業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