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2020第13屆中國綠公司年會"產業互聯網趨勢及解決方案"焦點論壇舉辦,邀請眾位行業精英結合自己所在產業和最佳實踐,解讀對產業互聯網的理解和數據分析。曠視合伙人兼總裁付英波受邀出席,向行業分享了企業在"AI+產業"領域的的宏觀戰略與實踐成果。
圖:付英波在中國綠公司年會分享曠視人工智能產業落地實踐
抓住主要矛盾,三位一體解決算法生產力難題
美國《在線》創始人STEVE CASE在《三次浪潮》中把信息技術變革分成三次浪潮:第一次是互聯網組網階段,第二次是在已經建立的互聯網網絡上做互聯網應用,第三次則是以2016年為界限,未來20-30年可能是IoT時代。
當下的"產業互聯網"正是第三次浪潮的關鍵時期,實業型企業正在被浪潮裹挾的同時進行IT與IoT的升級,企業變革的注意力正從前臺數字化、智能化轉移到后臺。付英波表示,"如果5G是產業互聯網的高速公路,那么AI就是血液,它將從前端到后端滲透到產業互聯網的每一個價值環節。"未來,AI將成為信息技術變革中的中堅力量,而產業互聯網就是AI和產業從相向而行到攜手共進的過程。
盡管近年來各行業都在信息化浪潮中積極擁抱AI,但產業互聯網的推進仍然相對較慢。付英波認為,這背后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To B決策鏈長,市場需求碎片化、難統一等等諸多問題,這也揭示了人工智能和產業結合的主要矛盾——即場景多樣化、碎片化需求與算法生產力不足的矛盾。
為了解決算法生產力短缺的問題,曠視在今年開源了自研新一代AI生產力平臺Brain++的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降低算法研發門檻,以賦能更多企業快速開發出自己的算法,加速產業融合。據了解,曠視也正是以Brain++為底座,探索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核心賽道,目前已經形成了清晰的1+3戰略格局,推進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落地各行業。
從融合到賦能再到重塑,推進"AI+產業"加速
在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該如何真正實現人工智能產業落地,讓AI為產業物聯網創造價值?付英波也結合曠視的發展經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AI首先要與整個產業做深度融合,通過場景融合、技術融合、產品融合、人才融合,多維度攜手前進,實現產業從物理化到數字孿生、模擬,推進產業從人力密集向人機協作、人機融合發展,為產業帶來變量和價值。
其次,企業要在融合的基礎上做賦能,通過高性能算法讓產業獲得原本沒有的能力,讓不可能成為可能。付英波指出,"比如曠視現在為一些手機廠商做AI處理方案,用AI相機可以幫助拍到人眼無法看到的月亮、夜景,或是讓機器到人無法去到的惡劣環境中探測、識別,這里就是運用視覺算法賦能。"
在融合、賦能之后,人工智能企業還需通過深耕業務和場景,探索本質需求,尋找增量空間,去重塑產業的管理、服務和生態模式。比如一些高端寫字樓中已經沒有保安人員,而是通過無感智能化設備為用戶提供安全高效的體驗;比如人們已經習慣了無人便利店的自動結算"收銀員",這些結果都是技術在逐步"重塑"產業的過程,是技術真正融入生產生活的標志。
對于人工智能與產業互聯網結合的未來發展,付英波認為,人工智能是一項長期事業,在和產業融合的過程中,AI一定是分階段實現與細分行業逐步融合的;其中隨著場景、應用的不斷疊加,一定會有一些AIoT級別"超級應用"問世,這些"超級應用"需要不斷迭代、打磨;此外,我們需要根據產業的經驗、共性,用遞歸方法總結、歸納出最本質的模型和范式,形成基礎設施,沉淀出不同產業的操作系統。"這一過程很長,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要有耐心、恒心。"付英波說道。
中國綠公司年會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于2008年創立,關注商業生態,研究探討商業可持續發展的實務課題,已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商業論壇。本屆年會以"數字時代的商業成長"為主題,圍繞數字化戰略、新基建、風險投資、組織革新、研發管理等諸多議題,著力研討數字時代的企業成長理念和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