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政府要服務社會公共產業,適合建“綜合醫院”;企業要服務自身專項需求,適合建“專科醫院”。
隨著數字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算力已成為核心資源之一。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各類算力中心總量超過46萬個,總面積逾1000萬平米,且未來將保持一定概率的增長。
然而,盡管算力這個詞在近年來很“火”,但其背后的含義,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算力”受到關注,但背后的技術領域依然小眾、認知門檻高,“如果連算力概念都不了解,那么企業、政府在規劃算力中心時難免吃大虧,甚至出大事。”
基于這個問題,AI科技評論與某超算中心主任進行了訪談,在本文中討論了算力中心建設的要點,并分析該如何正確理解算力,以及厘清該領域經常被誤會的地方。
1、對立統一
算力中心有多種,大致可分為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算中心等,而它們都可以用云的形式來提供服務。
其中數據中心在互聯網企業中常用到,用于處理數據密集、通訊密集的事務性任務,比如手機app應用的后臺數據數理。超算中心更偏重于科學計算等計算密集型的任務。最后,智算中心則應用于特定的大規模AI任務。
超算和智算之間更容易被混淆,但要區分它們其實也很簡單,“我們可以把超算看成綜合醫院,把智算看成專科醫院。”綜合醫院、專科醫院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并在動態意義上可以互相轉化,由此也暗示超算和智算的對立統一關系。
對立
“很多媒體對算力中心存在許多誤解,甚至都算不上是誤解,很多時候連基本概念都沒有搞清楚。”
近期,某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宣布建成投運,不少媒體報道指出該智算中心的算力規模達到1000P,“AI算力峰值性能相當于5萬臺高性能計算機。”
專家表示,媒體這種說法并不專業,就像說飛機飛的比100座山還高。“一座山的高度可能是100米,可能是8848米。一臺高性能計算機,可能有10個節點,也可能有10000個節點。”
另外,人們可能會認為,該智能計算中心的算力已經超越了曾獲得超算TOP500榜單第一的富岳(537PFLOPS)。
但實際上,超算采用“FLOPS”即每秒浮點運算數為算力單位,而智能計算的算力單位一般會采用“OPS”即每秒操作次數為算力單位,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度量單位。
此外,智能計算的性能結果(單位OPS)通常是基于半精度及整型運算測試(AI基準)得到的,超算的性能結果(單位FLOPS)則是基于雙精度、單精度浮點運算測試(Linpack)得到的。
對于超算和智算之間性能的比較,專家持比較嚴苛的觀點,其表示1000POPS性能可能相當于0 PFLOPS,“這里面涉及到能與不能的問題。具體還要看運算精度,而運算精度最終是影響到可執行的任務類型的。就好比,我們不能說十個牙科診所相當于一個綜合醫院。”
計算機的精度類型包括雙精度、單精度、半精度以及整數類型等,隨著精度減小,其表示的數值范圍依次大幅度降低,同時對應硬件能勝任的任務也越來越聚焦到特定領域。
注釋:【100P雙精度性能超算】和【1000P半精度浮點性能智算】執行任務對比
注釋:不同精度可執行任務對比
“在AI推理、AI訓練、模擬這個維度上,芯片的應用上限由其底層構造所決定,即使采用軟件優化也無法再往上提升。”
此外,有些廠商還會模糊智能計算機的推理性能和訓練性能,或者在同為FLOPS單位的情況下,掩蓋運算精度細節。“比如近期被媒體廣泛宣傳的聲稱達到超算TOP500第五的國外超級計算機,其實更接近于智能計算機,它的性能數值其實也是基于低精度運算得到的。”
統一
由于精度上的限制,使得智能計算機受限為專用算力,一般僅支持單個場景,而無法提供平臺性的服務。比如安防領域擁有海量視頻,智算中心可以只做一個任務即視頻處理,并且做10年乃至20年,它都能表現的很好。“但是,讓智算中心去跑需要運行數萬不同類型軟件的任務,那就是勉為其難了。”
因此,智算中心并不適用于公共服務型的算力中心,而更適用于企業。
超級計算機則是一種通用算力,更加擅長高精度計算,可勝任行星模擬、新材料開發、分子藥物設計、基因分析等科學計算任務,以及能源、氣象、工程仿真、生物基因、智慧城市等。
當然,超算的勝任任務還包括人工智能,我們可以深入到芯片層面來比較。如果底層芯片采用的是CPU+GPU,那么其既能打造成超算,也可以打造成智算。因為GPU既能做雙精度運算,從而通用性很好,可用于科學計算,也可用于AI的模擬、訓練、推理。
而如果底層芯片采用的是CPU+專用芯片比如AI芯片,那么其只能打造成智算。因為AI芯片無法做雙精度浮點運算,雙精度浮點運算大量涉及線性代數方程求解,“自然界的很多問題,包括科學問題、社會問題等,最后都可轉化為線性代數方程求解問題。”
盡管總存在某一方向主導的局面,但專家認為,我們仍然應該兩者兼顧,不能厚此薄彼。
超算和智算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存在,而是對立而統一的關系。也就是說,超算和智算應該作為兩條路線分別發展,并在整體上協同,基于不同應用、服務對象建立不同的算力中心。超算相對更適合用于公共算力服務,智算更適合服務定向企業。
2降本增效
明確了算力中心多樣性的整體布局理念之后,接下來要考慮的,自然是在每一條路線上發揮最大效用,即降本增效——提升算力中心的有效性。從方法論上,可以簡單總結為“花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
降本
造價越高的算力中心,不代表性能同等地提高。以粵港澳大灣區的兩家算力約等的計算中心項目為例,項目A的整體算力為1170POPS,造價約為5億元;而使用同等精度芯片的項目B整體算力為2000POPS,性能略超前者,造價卻達到了驚人的近30億元。換算下來,兩者每億元算力分別為234POPS、66.7POPS,相差350%。
也就是說,不同的算力中心在性價比上可能差別特別大。算力中心由于市場化不足,政府獲得的信息不對稱,使得造價不透明,一定程度造成了公共財政資源的浪費。
此外,將性能和任務相匹配,即“因地制宜”,仍然是最省錢的方式。除了上述提到了智算更專用,超算更通用以外,反過來看,不同行業適合的算力中心類型也是不同的,主要基于兩個維度,即通用和性能。
比如618、雙11等購物節涉及的任務類型非常多,更適合用數據中心來處理;而像氣候模擬、藥物篩選等定義相對單一的任務則涉及大量的高精度計算,則必須用超級計算機來處理;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下,超級計算機和智能計算機均能勝任。
智能計算機確實在向前發展,但專家再次強調,智能計算機所謂速度和能耗上的優勢只是理論上的,而在實際應用中,智能計算機的表現不一定比超級計算機好。這背后的原因,即是“生態”——如何做更多的事。
增效
“由于專用芯片的市場占有率低,生態支持上不如通用芯片那么完善,因此其在實際運行中往往在性能、速度、功耗上不一定能超越通用芯片。智算當前面臨的一大困難是生態建設,普及程度還很差。”
專家主要強調的是理論和實踐的差距,而媒體宣傳中可能瞄準的是另一些層面。生態一般更注重通用性和平臺性層面,但最好不要籠統地對任何一種計算類型談論生態,因為所謂通用性和平臺性也是相對的。
“如今很多媒體經常說出諸如‘智算中心生態不行’的話語,這種表述既對,也不對。首先智能計算確實支持的應用很少,因此說它‘生態不行’是可以的。雖然智能計算只能用于特定AI應用,但如果在個別應用上達到一定的通用性,也能構成一種小生態。”
3求同存異
回顧歷史,計算機的發展主要遵循兩條路線,即專用和通用,并且這兩個趨勢經常交替出現。“在某一個時刻,我們可能更追求計算機的多任務即通用性能,直到碰到瓶頸,然后我們就會開始轉向另一個方向,即犧牲一定的多樣性,而追求某一專項任務的高性能。性能強、效率高、應用廣泛(通用)一直是超級計算機的追求,而專用芯片也在不斷地嘗試拓寬自己的能力邊界。”
因此,盡管智算的發展目前尚屬幼稚,但正如超算就像綜合醫院、智算就像專科醫院,“超算、智算兩者各有其適用的領域,應該求同存異。”
近年來算力這個詞不斷地被大眾所提及,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這體現了社會對算力的真實需求。
“但是,對于從業人員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把基礎性工作做好,讓算力真正成為競爭力和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