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嘀嗒的順風車主,15年就注冊了,至今拉了有300多單,算是嘀嗒平臺的老人了。眼看著順風車這幾年跌宕起伏,心里有很多想法。最近嘀嗒在搞順風車行業標準集思會,我個人是非常關注,也很期待順風車行業趕緊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讓順風車這個利國利民的真共享經濟模式走上正軌。
集思會第一期議題討論了“車主與乘客”關系,作為車主我覺得非常暖心,確實在接單過程中遇到過一些把我當成專職司機的不愉快經歷,比如要求送到小區單元門,有時候拐進去再繞出來確實很耽誤事兒,畢竟自己也是要趕路回家的。但遇到的大部分乘客都很友好,也能明白順風車的本質。第一期議題最后有超過85%的用戶都選了車主和乘客是平等互助關系,這讓我很欣慰,雙方都能明白順風車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在合乘過程中就會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希望嘀嗒可以將這樣的討論結果形成定論,反復宣傳,讓剩下那部分用戶也能盡快了解。
8月15日,嘀嗒集思會上線了第二期議題“合理的順風車定價應該秉持什么原則”,這個話題確實也非常值得討論。關于目前的定價我個人覺得合理中還可以有些提升空間,我結合自己接單的例子來分析一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今年3月份某早高峰,我去接一位乘客,約好8點到達乘客上車地點,距我15分鐘的車程,為了不遲到我提前半小時就出發了。到了上車地點,發現不好停車,又跟乘客溝通,兜兜轉轉好半天才在在附近找到地兒停車,8點10分接上乘客,8點45把乘客送達目的地,我再去公司差不多9點了。如果不接順風車訂單,9點上班,我8點15出門就可以了。大家想象中車主接乘客就是多繞點路,其實中間會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曲折麻煩,比如堵車、不好停車等,所以我認為合理的順風車定價一定要包含我額外消耗的時間和精力,激發車主接單的積極性。目前的定價,如果是路線匹配度高的訂單我覺得還是很合理的,但是要繞比較遠,我就沒什么動力了,真心覺得還不夠麻煩的。
另外,議題中還提到了順風車的定價不能讓車主把順風車當成盈利工具,這個是原則性問題,因為順風車本來就有公益性質,如果定價過高,讓大家覺得有盈利空間,那么會有一些社會閑散人士來平臺上專職跑活兒,這不僅違背共享出行的本質,還會帶來安全隱患。像我這樣有自己本職工作的車主,并不是把順風車當成養家活口的工具,本身就有出行需求,稍個順路的乘客,既能幫自己省出不少油費,也能幫乘客節約打車費,還能為緩解道路擁堵做貢獻,三全其美。所以定價一定要讓車主覺得跑一趟不虧,但千萬不能讓車主覺得賺了,這個平衡嘀嗒要好好把握。
其余兩個觀點,分別為低到公交地鐵價,高到專車快車價,我認為都比較極端,可能只代表少部分人的看法。真正了解順風車本質,期待順風車行業健康發展的用戶應該和我的想法類似吧!支持觀點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