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手機廠商努比亞,除了脫胎于中興,其最為外界所熟知的是名字被網友調侃成“牛逼呀”。不過,入局手機行業7年來,努比亞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其真實業績和行業地位與“牛逼呀”完全不相符。
爆款手機的一個共同特征是首月銷量起碼達到百萬級,之后銷量節節攀升。不過,努比亞做手機7年來,我印象中其從來沒有一款手機真正賣爆過,不少產品即便到生命周期結束也未突破100萬臺,更別提后續銷量再創新高,壓根就不存在。
據騰訊科技報道,2017年努比亞整體銷量維持在1000萬部左右,其中85%是貼牌中興的低端手機銷往海外市場,努比亞品牌相比2016年下滑約25%。換言之,2017年努比亞國內銷量僅為150萬部,低于2016年的200萬部,由M2、M2青春版、N2、Z17 mini、Z17、Z17S、Z17 miniS 7款產品貢獻,平均每款產品銷量僅為22萬部,實在是微不足道。
賽諾數據則顯示,2017年前11月努比亞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約為175萬部,平均每月銷量為16萬部。盡管賽諾數據與騰訊科技有所出入,但努比亞在國內市場銷量低迷是不爭的事實,彼時其深耕國內市場已超過5年,市場表現用“差勁”來形容并不為過。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別看努比亞手機賣得不怎么樣,但立起Flag來非常大膽,我估計是梁靜茹給了它巨大勇氣,結果可想而知,被殘酷的現實狠狠打臉。2015年6月,努比亞正式單飛,提出野心勃勃的“三步走策略”:
2015年堅持線上拓展,加大線下渠道布局;2016年強化國際布局,規模進入全球價值地區;2017年成為全球知名品牌。話說,以努比亞1000萬臺年出貨量的規模,享譽全球不太現實,這都9102年了,別說成為全球知名品牌,一直局限于小眾市場的努比亞都沒成為全國知名品牌。
在我看來,手機市場競爭格外慘烈,努比亞制定的“三步走策略”過于激進,激進到甚至有些不切實際,嚴重低估了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的難度。要知道,每一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深耕才可能見效,一兩年內出成績想都別想。
其實,不光努比亞應該如此,也同樣適用于比努比亞強很多的華為、小米等玩家,比如小米歷時3年才登頂印度市場。除了欠缺腳踏實地,努比亞還犯過過于高估體育營銷威力的錯誤。
2016年是體育大年,努比亞在體育營銷上動作頻頻,先是1.5億元簽約江蘇蘇寧俱樂部,成為球隊主贊助商,后是簽約足球巨星C羅為品牌代言人,成為彼時手機圈娛樂營銷當道中的一股清流。
努比亞前高級副總裁付國武曾希望促成C羅的中國之行,但直到代言合約結束,他都未現身努比亞國內發布會現場,只通過VCR、TVC的形式與中國球迷見面,代言效果難免會打折扣,至少比不上親自站臺的國內當紅流量明星,后者受眾就是國內觀眾,平時露臉機會也多,更具有帶貨潛質,這是C羅不可比擬的優勢。
明眼人都看得出,努比亞希望借助體育營銷的東風,走出一條差異化營銷之路,與手機圈拼代言人、砸綜藝廣告等娛樂營銷形成明顯區別,但這種畫風迥異的打法并不討巧,與具有廣泛受眾基礎的娛樂營銷相比,體育營銷的覆蓋面非常有限,對于努比亞整體銷量的拉動效果并不明顯。
或許是努比亞高層對C羅代言寄予厚望,亦或是他們沒有認識到C羅代言的局限性,天真地以為有了C羅這張王牌就得意忘形,于是瞎立Flag,喊出要做世界前5的手機品牌。“我們的目標是三、五年時間沖到全球前五的水平。”當時付國武信誓旦旦地表示。
考慮到國產手機在全球手機市場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國內市場排名靠前,往往在全球市場也能排得上名號。換言之,努比亞想要沖進全球前五,必須在體量最大、競爭最激烈的國內市場取得實質性突破。
不過,面對華米OV、榮耀、蘋果六座大山,努比亞突圍難度極大,無論是營銷聲量還是手機銷量,其都顯得力不從心,連國內前5都達不到,還幻想成為世界前5,醒醒吧。更何況努比亞拓展海外市場乏善可陳,即便給其10年甚至更長時間,也未必從“其他”中移除,成為有分量的主流手機廠商。
所以,時至今日,“三步走策略”、志在世界前5已被證明是不切實際的目標,終于認清現實的努比亞選擇只字不提,而如何在馬太效應加劇的大背景下活下來才是其當務之急,也是走向務實的具體體現。
值得注意的是,C羅曾多次到訪中國,但沒有一次與努比亞有關,付國武也在2017年下半年黯然離職,失去這一操盤手后,營銷依然是努比亞的短板,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從小眾邁向大眾仍顯得尤為艱難,不知道其何時能真正達到“牛逼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