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刷牙的習慣嗎?”在國外最大的問答平臺上,有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結果很多在中國的國際網友,紛紛貼出了自己在中國逛超市的牙膏柜臺,上面是一列又一列琳瑯滿目的牙膏,網友們感慨:問這個問題的人,是不是對中國有什么誤解?
中國已經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類似的誤解至今依然存在,更不用說在二三十年前。如今已經是國際第一流企業掌門的李彥宏,在美國念書時就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你在中國有接觸過電腦嗎?”這是20多年前,當李彥宏在美國申請研究生時,導師在面試中拋出的問題,他的問題不是問李廠長自己有沒有電腦,而是在中國,有沒有個人電腦這個新鮮事物。
這個問題深深地刺到了李彥宏,他內心默默地發愿,一定要在未來,讓世人對中國的計算機發展刮目相看。20多年后,李彥宏依然記得這一幕,并在一次電視訪談中主動聊起這個話題,他說,在通過了面試的8年后,他就做到了這個愿望,與馬云、馬化騰、丁磊等互聯網創業者一樣,李彥宏敏銳地感到,互聯網終有一天要在社會中掀起巨浪,在這個浪潮中,中國人將大有作為——他們也的確作出了一番作為。
一切變化要從1999年開始說起。新世紀還沒到來的前夜,大部分人都在討論”千年蟲“會造成什么影響,少部分有前瞻視野的人,開始把眼光投向未來。馬云與后來被稱為”十八羅漢“的創始團隊,在杭州西湖畔的一間小民宅里,東拼西湊出50萬,每個人都只留下一點飯錢,開始了”由中國人打造的世界性公司“的路途。這一年的馬化騰,已經創業一年,賬上還剩1萬塊,拿著已經是第66版、打印出來有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在高交會場館跑斷腿,回到電腦前還要假裝是”美眉“跟”葛格“們聊天,就是為了讓QQ(當年還叫OICQ)活下去。這一年,東哥在中關村的海龍大廈盤下不到4平米的柜臺,一邊賣正版光盤,一邊替客戶燒錄VCD。還是同一年,高材生李彥宏受邀回國觀禮建國50周年慶典,僅僅不到2個月,他已經在北大的一家賓館租下兩個客房,百度也在這一年誕生。
20年后,BATJ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的巨頭,甚至將商業的觸角延伸到了不同的經濟領域。但創業者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總有一個個關卡,要“打怪”,要避免頭頂上掉下的“轉頭“。BATJ中,唯一一個成功將品牌變成通用名詞的“百度”,在人們順嘴說出“上網‘百度’一下“之前,曾想會差點誤入歧途,提早夭折?
百度最早時,是一家2B的企業,為其他公司提供搜索服務,并向客戶收取技術使用費。創業不久,百度就遇到了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的經濟形勢,2001年,李彥宏頂住了股東們的一致反對,決定推出2C業務——獨立的搜索引擎,為了說服客戶,至今在人們心中都是“儒商”、翩翩公子范兒的李彥宏,幾乎要在董事會上發火,以撂挑子作為“要挾”,才讓董事會勉強通過了這個提議。
誰又曾想到,從2B到2C的路上,又有新的“打怪”任務——這就是直面國際巨頭谷歌的競爭。當時百度只有不到30人的團隊,這還是加上了前臺、財務、兼職等人員之后的數字,技術人員不足怎么辦?李彥宏親自下沉,當起了項目經理,百度內部發起了“閃電計劃”,要在9個月內追趕甚至超越對手。
“閃電計劃”之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然而,“打怪”的過程,并沒有停下來。到了移動互聯網,百度已經成了巨頭而不是創業小團隊,百度將何去何從?是保守地坐在金山上當巨龍,還是拔劍當騎士?
李彥宏再次力排眾議,選擇了后者——并將戰略轉向數字技術的下一個風口,AI人工智能。這一次,李彥宏將百度的AI人工智能提升到了全平臺的高度,作為底層技術,全力支持百度各項產品的落地開花,無論是“傳統”的搜索、新興的“小度音箱”、前沿的“Apollo”無人車,背后無不享受到了AI人工智能帶來的賦能。
從2B到2C再到2-all,回首19年的創立之路,李彥宏所帶領的百度,總是在某個重要的時間、做對了某個選擇,調整的是戰略布局,不變的是背后的思維,讓中國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中展現聰明才智,屹立于民族之林。
未來,李彥宏的希望是,“人工智能要幫助人、服務人,而不是替代人、傷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