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4月25日,一則“重百新世紀與多點攜手數字化轉型百日戰報”刷爆朋友圈。
在100天之際,重百新世紀智能購業務上線門店132家,O2O到家業務上線門店32家,累計銷售額1.14億,整體單量196萬單,首批門店單日訂單量可比上線日增長70%。截止目前,重百新世紀覆蓋會員數122萬人,9000件商品實現數字化重構,妥投及時率98.06%,累計下單用戶82.89萬。
對重百新世紀來說,這無疑是一份非常漂亮的轉型成績單。四年來,被譽為“地球派”的多點以切實幫助線下零售完成數字化轉型而被高度認可。
今天,僅中國零售連鎖百強中就有52家與多點建立深度合作,多點總用戶數已達6000萬,同時擁有1000萬的月活躍用戶,2018年GMV高達180億元。在易觀、QM、極光大數據等權威機構排名中,多點APP已連續兩年蟬聯零售O2O領域的第一名,遠超京東到家、每日優鮮和盒馬,體量是第二名京東到家的2.5倍之多。
在剛剛閉幕的“2019中國國際零售創新大會”上,多點斬獲“2019中國零售技術創新大獎”。毋庸置疑,今天的多點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數字零售服務商,并且不斷夯實中國電商第三極的地位。
近期,多點總裁張峰接受了《聯商網》獨家專訪,就多點與中國零售數字化革命發表了自己看法。
零售新共識:無線上線下之分
從時間軸來看,2016年到今天的中國零售行業是這番景象:
2016年10月,“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后,行業同期還伴隨著“無界零售”、“智慧零售”、“第四次零售革命”等不同的新提法,一時間令行業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同時讓整個行業伴隨著迷茫與忐忑。
以盒馬為代表的新零售物種,背靠阿里這座大山,以財大氣粗之勢,進行“舍命狂奔”式瘋狂開店,同時喊出了“三公里內寸草不生”這種極具威脅性的言辭,著實讓實體零售焦慮不安。
盒馬的行事方式和征伐言辭的確有“飛船派”做法。以永輝為代表的傳統零售企業也在實施商業升級,打造出超級物種。但投資過大,投資與回報周期過長也多被業內詬病。
成立于2015年的多點,早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前,就敏銳的意識到這場零售變革的到來。基于全面商業數字化的移動零售解決方案,以助力B服務C為宗旨,為傳統線下零售企業提供零售電商系統,以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歷經四年的深耕,取得的成績令行業有目共睹,被行業冠以“地球派”贊譽。
對于低頭前行的人而言,抬起頭來看清遠方是必要的。當時間進入到2019年,“舍命狂奔”的盒馬變成了“保命狂奔”,一字之差,可謂別有洞天。行進不到三年,今天這場概念繁多的零售變革讓業內有了一個共識:實施全方位的數字化革命。
當然,這一時期,線下實體零售也在積極轉型。2018年CCFA公布的連鎖百強數據顯示,部分企業全渠道銷售占比20%以上,最高達到50%。中國零售連鎖百強企業2017年平均全渠道銷售額占比僅為0.8%,但是增長速度超過80%。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在2018年10月15日的商業全面數字化高峰論壇上曾表示:“全渠道正成為零售業發展的主要模式,作為實體零售商家的重要合作伙伴,多點對推動零售業全渠道經營起到重要作用。”
張峰告訴《聯商網》:“數字化對于零售企業而言是聞所未聞的新變局,僅從表面現象梳理還遠遠不夠,需要洞察新技術背景下商業規律,抓住商業市場里零售商不變的角色和價值。”
在張峰看來,這場數字化革命的本質,說到底并不是對零售的徹底顛覆和完全推倒,而是基于零售的已有商業基礎,借助數字技術的加持,最大限度的提高人、貨、場相互鏈接的速度和深度,從而提高傳統零售的效率。
令張峰欣慰的是,今天業內對數字化的認知更進一步:零售以后不再區分線上企業和線下企業,用戶也不在區分線上和線下,消費一定是多場景的,未來零售企業是否具備競爭力的核心在于自身數字化程度。
更為巧合的是,同樣出席2019中國國際零售創新大會的福建冠超市董事長林永強,在《中小零售企業的創新與突破》的對話環節中表示:“零售商如果到了一定階段,最好的標簽是沒有線上也沒有線下。”
是的,今天的零售是不在區分線上線下的多場景時代,如果違背這個趨勢,企業發展愈發艱難,甚至被淘汰出局絕非危言聳聽。實現多場景消費,線下零售更具先天優勢,當前的關鍵是如何把這種優勢發揮出來。
選擇符合企業實際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尤為關鍵
零售行業存在不合邏輯的現象。從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中國連鎖百強在客單價和人效等方面的數據并沒有本質變化。實體零售的坪效一直在2萬與2.1萬之間徘徊,2018年公布的中國連鎖百強的坪效2.1萬元,依然沒有實現突破,這正是暴露出線下零售的窘境。試圖線上線下融合,但在效率方面提升并不明顯。
事實上,除多點外,中國有很多助力線下零售數字化轉型的科技公司。正是它們的推動,零售數字化轉型迅速推進,企業從認知到接收,再到落地實施,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但結果卻告訴我們,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效果卻不明顯。
難道我們搞了多年的數字化轉型沒有效果?深入企業調研發現,很多企業盡管線上線下在融合,但線上與自身實體店以及各業務之間并沒有產生過強關聯,業務和信息技術的融合不高,只在線上下單收貨或者支付環節有關聯。缺少對整個運營體系的數字化運維,導致經營改善效果不佳。
“過去幾年,零售企業為數字化轉型做了很多工作與探索,當然也有企業脫離實際走了彎路。這個階段盡管很熱鬧,但是數字化的改造處于淺顯層面,核心的效率問題并沒有解決。” 張峰告訴《聯商網》。
在張峰看來,一些企業數字化變革效果不佳,原因歸結于兩類:一是效果延遲,第二個脫離企業實際。后者更甚。
就像用熱水器防水,先放出的一定是水管里留存的冷水,這種現象叫做效果延遲。在張峰看來,對于零售商數字化改造而言,認知也會效果延遲,這種延遲嚴重干擾我們的認知系統作出準確判斷。
找到適合企業自身實際的數字化轉型途徑更為重要。武漢中百倉儲在2018年上半年啟動了100家門店與多點O2O合作落地到家業務。之所以與多點合作,武漢中百倉儲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何飛告訴《聯商網》:“多點的業務更接地氣,一方面在系統上更深入一些。我們目前接觸到的一些到家業務沒有多點這樣接地氣,負責多點實際運營的團隊做得更深入一點。”
何飛向我們舉了一個小例子,整個多點對履約環節控制更細一點,有7個詳細的考核和跟蹤機制,包括客戶服務,多點有相應的客戶的機制,不同層級有相應的權限,能確保客戶最大滿意度。
與武漢中百倉儲情況一樣,黑龍江慶客隆停止與原O2O到家業務服務商的合作,于2018年6月與多點Dmall達成戰略合作,將門店升級生活社區中心。之所以選擇多點,慶客隆董事長王狀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透露:“最終選擇與多點合作,關鍵還是多點更利于我們這類傳統企業數字化落地,通過多點帶來增量從而實現企業轉型。”
無獨有偶,這兩家企業僅是代表,連鎖百強中半數以上的企業選擇與多點合作,本身就是多點更符合傳統零售數字化最好的佐證,否則怎么會有“地球派”的贊譽。
“地球派”多點肩上的責任還很重
“當半數以上的連鎖百強把數字化轉型的重任交給多點,這份信任就是沉甸甸的責任,我們的會員數量已經達到6000萬。我們的合作伙伴和會員數量還在裂變式增加,一端是企業的信任,另一端則是日益增長的會員。”張峰說道。
但多點助力傳統零售數字化轉型并非順風順水。實體零售的慣性思維改變需要時間和過程。
CCFA與埃森哲在2018年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零售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存在三個問題:1、有心無力,資金投入力度有限。參與調查的62%企業投入不到5%;2、陷入誤區,中后臺技術重視不足。72%的企業重視會員體系和顧客服務,但在營銷溝通、渠道建設、商品選品、供應鏈、支付體系、基礎架構和組織變革、物流組織的重視和投入程度不夠。企業在打造“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零售模式時缺乏通盤考量;3、人才瓶頸,缺乏數字轉型人才。參與調研的65%的企業選擇缺乏人才。
“現在企業面臨的這三個問題在多點面前迎刃而解,投入更少的資金,不受人才的限制,就能獲得多點全鏈條的數字化轉型技術。這么多的零售企業與多點合作,并且業內與多點合作還出現虹吸效應,這本身就是最好的說服力。”張峰告訴《聯商網》。
“多點可以倒逼傳統企業參與數字化變革和落地。因為大家想做這件事情,但是可能傳統企業對于技術、人才以及在數字化的理解上、資源上,相對來說需要像多點這樣的外部力量給予支持。”何飛作為合作方中百倉儲的代表,也曾在一場論壇上表達過與張峰一樣的觀點。
與多點合作后的零售企業,實現了圍繞生活場景的全渠道數字化,能精準傳達,實現個體體驗。進而構建生態體系對市場和行業形成顛覆,形成創新商業模式和持續創新動力。零售企業的數字技術與商業融合發展成為常態,從而進入自我良性優化的循環階段。
如果說重百新世紀是合作個案的成功,那么多點生態體系也已發揮巨大威力。在今年的多點401大促中,多點到店和到家業務齊頭并進,全渠道訂單量相比去年401猛增超200%。其中,合作商超到家訂單較平日猛增3-10倍,50%的合作商超到店訂單增長10%以上,最高達25%。今年與多點合作的品牌商也成為401的一大贏家:伊利全渠道訂單量可比上漲239%,寶潔上漲150%,聯合利華上漲287%,雀巢可比上漲253%。多點所展示出來成果,充分說明其與傳統零售商在數字化方面努力后所取得的成績,展露出多點商業模式在數字化零售領域的無限想象空間。
多點幫助零售企業通過數字化升級提高了效率,與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員工技能等產生的“物理反應”不同,它的全鏈條的效率提升更像一種“化學反應”,其呈現的是指數級的效果。
“轉型必然海闊天空,守舊絕非風平浪靜。”多點為中國零售企業實現成功轉型,今天看功不可沒,未來看責任更重。
(來源:聯商網 程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