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4個“世界讀書日”,關于閱讀的話題再次引起廣泛關注。然而據媒體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僅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閱讀量少得可憐。近些年來,網絡上也一直流傳著“讀書無用”的言論,以比爾蓋茨的輟學創業經歷為參照,認為讀書和事業上的成就沒有必然聯系。
那么,讀書真的沒用了嗎?
其實早在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將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廣閱讀、出版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經常在節目中“名篇雅句出口成章、詩詞吟詠信手拈來”,而生活中,她也一直都將閱讀作為必不可少的精神養料。無論平時工作多忙多累,她都堅持每天進行1個小時的閱讀。在她看來,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就是讓自己受益終生的習慣。
喜歡閱讀的董卿不但將讀書作為興趣,更是將讀書作為事業的一部分。她主導制作的有關閱讀與朗讀的欄目《朗讀者》好評如潮,也讓更多人更深度地了解閱讀,愛上朗讀。
董卿的《朗讀者》曾經邀請過很多同樣熱愛讀書的嘉賓,其中一位比較特殊,他不是學者、不是作家,他所從事的工作似乎也與閱讀關聯不大,但他卻一直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著閱讀的習慣,他就是互聯網巨頭之一、百度的創始人李彥宏。
李彥宏曾在節目中回憶說,上小學時父親就曾教育他要努力地讀書,用讀書塑造人格、也用讀書改變命運。
父親的話一直激勵著李彥宏不斷奮進。1987年,他以陽泉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了北京大學。大學期間,李彥宏不但認真學習本專業的課程,也通過閱讀積極涉獵其他專業的知識。在美國留學畢業后,李彥宏繼續深耕計算機技術的創新,其所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是奠定整個現代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至今仍被世界各大搜索引擎沿用。
李彥宏曾在很多公開場合和大家分享最近讀過的好書,例如《Blink: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羅馬人的故事》、《鞋狗》等等,書籍種類包含文化、商業、自我修養等各個方面。除此之外,李彥宏本人還著有《硅谷商戰》和《智能革命》兩部書。前者是其在美國工作期間的真實經歷和體驗,書中詳實地記錄了美國硅谷高科技企業間驚心動魄、風云變幻的現代商戰;而后者更是涵蓋了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領域,刻畫了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場景和商業模式,對我國各行各業應對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和借鑒。
或許我們無法武斷地判斷,良好的閱讀習慣或對讀書的渴求,是董卿成為優秀主持人、或是李彥宏成為優秀企業家的直接因素;但我們至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豐富的閱讀為他們成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生活中的陽光和鳥兒的翅膀。"高爾基說:"每本書是一級小階梯。"凱勒則說:"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
古語云“士不可三日不讀書”,所以即使紛繁的世界使你我步履匆匆,也別忘經常停下腳步、走進閱讀,給思想一餐必要的滋補;給靈魂一片棲息的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