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個社交大年。年初,王欣的馬桶 MT、字節跳動的多閃、羅永浩的子彈短信在同一天召開新聞發布會;接著,是校園社交重新獲得關注,利用AI技術的刷臉、換臉社交成為新概念;到年底,騰訊又集中發布了多款社交軟件。
用戶代際更迭、AI技術逐步成熟落地等等,都成為社交賽道的機會點。年輕群體需要怎樣的社交軟件,如何利用新技術以更為恰當的方式匹配用戶需求?近期,極客公園與數家媒體專訪了Soul的創始人張璐。這也是張璐首次接受采訪,介紹關于Soul產品的布局與邏輯。
Soul上線于2016年,因為新穎的功能設計和產品玩法,Soul在年輕用戶群體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據悉,Soul在收入上已經達成了盈虧平衡。張璐提及,外界對Soul的定位存在不少誤解,比如匿名社交、陌生人社交等等,這些標簽都不準確。
那么,Soul對自身的定位是怎樣的?關于產品開發,Soul又有怎樣的邏輯?
Soul App相關數據 | 數據來源:Soul
拆解Soul的產品定位
關系鏈、信息、互動,是社交產品的三要素。根據這些要素來描述一款APP,可以延展出四個問題:什么人群?以怎樣的方式?溝通哪些信息?產品能夠提供的服務是什么?通過這些維度建立的坐標系,可以對Soul進行更細致的定位拆解。
首先,一個社交平臺具有持續價值的核心,在于用戶之間通過該平臺能夠持續產生互動。互動需要內在的心理動機,比如成就感、安全感、虛榮感等等。Soul創始人張璐告訴極客公園,對Soul用戶而言,驅動力是孤獨感。
AppAnnie發布的《決勝95后》報告曾指出,95后用戶使用社交產品的主要訴求是擴大交際圈,排除現實生活中的孤獨感。所以,根據這個基本需求,張璐說,Soul要抓取的目標用戶便是「全部的90后,以及一部分80后。」
如何通過一種精準的方式分類用戶,以便用戶之間能夠更高效地產生連接。這是社交軟件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Soul的做法是利用AI大數據,依照性格、興趣等因素,劃分用戶。
首次注冊Soul,需要通過一系列答題測試,生成性格報告,基于這些數據采集,用戶被劃分到不同的圈子,也就是Soul App里所謂的「星球」。張璐說:「AI這塊機器學習,可能是Soul目前唯一遇到的紅利。」
將相似的用戶通過機器學習分配到一起后,接下來,Soul則希望用戶通過表達真實的想法,通過高效的社交匹配、有趣的社交體驗,獲得共鳴和回應,以此消解自身的孤獨感。Soul的核心功也都是圍繞用戶能否真實表達自我展開,在內容基礎上,讓用戶建立與其他人的共情關系。
現實生活中,表達真實想法具有很大的社交壓力,比如你在微信朋友圈、ins上發布的內容,實際上都是自我希望呈現的部分,它可能經過了美化、裝飾和挑選。
張璐說,有段時間,微信上不能發的想法,她就發到qq空間,并且設置僅自己可見,就是這一刻,讓她覺得市面上沒有一款合適的產品,能夠真實地表達自我。
于是,Soul做了很多樹洞功能的設計。比如,用戶只能在卡通頭像中做選擇,發布到信息廣場的內容不會顯示昵稱,而是展示你來自哪個星球等等。正是因為這些設計,Soul也被當作是匿名社交產品。
「Soul不是匿名社交產品」,張璐解釋,因為這類社交軟件通過沒有獨立的ID,你無法溯源到用戶的主頁,一個用戶發布任何內容都可以變換ID,這是匿名社交產品的根基。「Soul只是創造了一個匿名化的可供用戶真實表達想法的環境。」
Soul App產品功能圖 | 圖片來源:Soul
圍繞場景搭建功能
總結下來,Soul的大部分用戶是90后年輕群體,通過相對匿名化的方式,讓這群用戶能夠擺脫現實中熟人社交關系的束縛,在沒有固化身份和人設的虛擬空間中,真實地記錄自我的心情、想法,實現無壓力的共情社交。
然而,微信的月活用戶已經超過11億,如今做社交產品的創業項目無法避開的問題是,如何保證用戶在平臺上認識之后,就將聯系方式替換成「加個微信」。
「如果是以獲得現實關系為目標,去使用一款社交產品,那么Soul可能不是首選」,張璐說,如今,Soul的產品體系已經能夠保證用戶能夠更好地完成親密關系的互動,如果不是以獲得現實關系為目的,用戶并不需要添加其他IM工具。
自2016年上線以來,Soul的產品迭代頻繁,前期主要完善用戶匹配、交流體驗的功能,比如上線聊天愛心、社區友善機制等等,以增強用戶粘性,提高社區留存。之后,Soul的功能更多是圍繞如何生產高質量的社交內容延展。
從原創音樂、短視頻,到添加測試、拍照玩法,音頻共創,戀愛鈴等等,Soul都在不斷添加新的模式保證用戶UGC內容的產出,形成一種內容社交。
這種模式在內容形態上更接近微博,然而在運營形態上,Soul與微博有明顯差異。張璐解釋,Soul不會對任何用戶,或者說是內容創作者進行扶持,不會有Kol的存在。張璐更希望Soul形成一種去中心化的用戶狀態,通過AI算法,將不同內容分配給感興趣的用戶。
從樹洞式的聊天模式到音頻、短視頻、直播等豐富的聊天內容,Soul正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社交閉環,張璐說,Soul更新產品的邏輯是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社交需求。
「比如,用戶就是想吐槽下,那就在廣場上發狀態。回家路上有些無聊,就可以通過語音匹配,打個電話。」張璐解釋。這種針對場景需求疊加功能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用戶的被騷擾感。
張璐強調:「并不是靠功能讓用戶聊天,而是用戶可以自主選擇消費內容,還是和人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產品氛圍優化得更好。」這也是Soul實現用戶留存的關鍵點,因為主動權在用戶手上。而在商業化的策略上,Soul也是克制的。
目前,Soul主要的變現思路是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比如推出付費會員特權,讓他們能夠看到誰訪問了自己的主頁等等,Soul已經達成了盈虧平衡。
社交產品的作用就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將人們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更加便捷化。張璐說,人們底層的社交需求可能并沒有變化,但是代際的更迭可能給產品帶來新的機遇。如何創造出更加適合年輕一代的社交產品,這是Soul的機會點,也是它未來會面臨的挑戰。(文/極客公園 萬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