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是“北影-青騰未來文創學堂”集中授課的第二天,世界杯開幕狂歡的余溫還沒有退去,無論老師還是學員,個個都精神抖擻的來到教室。今天,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博導侯光明教授與“北影-青騰未來文創學堂”的學員們分享了他所認識的電影行業。
圖: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
侯光明教授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和見識。年輕時期,他曾當過插隊知青,后又轉至外交戰線,擔任中國駐日本國大使館一秘。再后來,他回到校園工作,到2011年10月,他成為了中國電影藝術類最高學府——北京電影學院的黨委書記。
今年4月份,侯光明在“北影-青騰未來文創學堂”發布會上表示,“‘北影-青騰未來文創學堂’的成立,讓北影專業師資的文化藝術積淀、北影校友的文化藝術實踐與騰訊的內容布局、近20年的創業經驗有機結合在一起,助力文化藝術獲得更新的發展和繁榮。”這是北影選擇與騰訊青騰大學合作的初衷。
而在15日這堂主題為《關于未來,關于想象》的課上,侯光明則以“電影是什么”為切入點,深入淺出的講述了互聯網時代的電影創制、中國電影投融資和電影金融發展、國際電影節展的運營分析、中國電影教育及人才培養等諸多行業干貨,讓學員們對于電影本身及電影產業有了全面又清晰地了解。
“我們的產業效益最低,我們的銀幕數最多,發展最快”
恰逢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關于中國電影的產業現狀,自然也是“北影-青騰未來文創學堂”所繞不開的話題。課上,侯光明通過詳細的數據和圖表分析,全面系統的闡述了當前中國電影的發展情況。
在產業規模方面,中國增長速度最快,2016年已位居世界第二,是全球電影新興市場的代表;中國熒幕增長率也很快,復合增長率約為5.6%,5月底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熒幕數已超過了55000塊;本土電影競爭力方面,2016年中國位居第二,中國國產電影守住了本土市場;產業環境指數方面,盡管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但中國電影產業環境正在持續優化。
同時,觀影人次上,韓國、日本、美國的人均年觀影次數超過4次,而中國的人均年觀影次數才超過1次。對此,侯光明看到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巨大潛力,他說,“從這個方面來看,中國票房還有很大的空間,我們的觀影人數還很低。”
不過,樂觀之余,亦有隱憂。在電影產業效益方面,中國跟發達國家以及印度、俄羅斯等國相比,排名卻不盡如人意。在侯光明看來,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是依靠數量帶動而非質量牽引。
此外,中國院線數量高達48條,如此高數量也導致了同質化等問題。“由于院線太多,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我們就沒有分成藝術院線、兒童院線,各種電影不分級、不分層次,你放這個片子,我也放這個片子,不同需求的人看不到自己喜歡的電影,”對此,侯光明認為,院線合并重組將是發展趨勢,“我們還處于萬物生長的過程之中,一定要走兼并重組的道路、規模發展的道路。”
“互聯網發展催生了電影諸多新型 的 產業鏈環節”
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現狀中,電影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也是當前的重要趨勢之一。基于此背景,侯光明詳細闡述了互聯網時代的電影創制。
“互聯網的出現給社會帶來了新的變革,互聯網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改變和發展機遇,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也改變了電影產業鏈的諸多環節。傳播方式和媒介形態的改變,全面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提升了電影的視聽質量和觀音體驗,拓寬了藝術表現的空間。”侯光明認為常規的電影產業鏈就是制作、發行和放映,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還增加了網絡發行、互聯網眾籌、網絡IP、網絡視頻等新型的產業鏈環節。
在侯光明看來,互聯網為中國電影產業升級提供了“彎道超車”的道路:一個是可以緩解兩極分化,一個是激發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活力。他認為,互聯網一方面使得那些沒有知名度的好制作,能夠通過更加廣闊的渠道推薦給觀眾;另一方面,產業獲利使得互聯網逐漸走進電影產業,讓電影有強大的資金和充足的資金規模,“我來的時候聽說我們學生拍的兩個電影,愛奇藝和優酷都搶著要了,潛力還是非常好的。”
不過,互聯網時代下的電影產業也出現了IP跟風、版權、低俗化等問題,這也是目前電影行業比較令人擔憂的問題。對此,侯光明持樂觀態度。他認為,在2016年的時候,隨著IP和數字化時代的結合,出現了諸如為了做IP而做IP、買IP、買流量等不良行為。而在2017年,“那是理性回歸本然的一年,這一年很多方面得到了健康的發展”。此外,他表示,隨著《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和《電影產業促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很多行業亂象也得到了遏制。
對于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去做好電影產業,侯光明也談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大數據層面,他認為,大數據的運用可以預判市場,可以了解觀眾,可以為放映提供指導;在網絡IP層面,網絡IP可以擴大創作的素材庫,增加創作來源,以及新增如《盜墓筆記》這樣的多種題材的電影;在電影宣發環節,可以增加微博微信小視頻等宣傳渠道,并從網絡熱點話題營銷、多渠道混合營銷、目標觀眾精準營銷等方面延展、拓寬電影的宣傳手段。
“講好中國故事,開創中國電影學派”
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關于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電影業界也是討論甚多。對此,在15日的“北影-青騰未來文創學堂”課堂上,侯光明也談了很多自己的洞察和思考。
“國際競爭方面要有大謀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創中國電影學派。我們的弱點是在國外的影響力低,這就需要建立屬于我們自己的電影學派。傳統文化如何在新的時代發聲?中國電影需要有自己的特質,以東方美學為基準,同時又有所創造。”侯光明在課堂上表示。
為此,侯光明提出,“不要急功近利、短期內掙快錢,要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特別缺少能走向世界的既叫好又賣座的作品”。他提到,盡管《戰狼2》和《紅海行動》在國際上沒有得到很高的評價,但最近有兩個中國演出卻讓世界人豎起大拇指,一個是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表演,一個是前兩天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的光焰晚會,這兩場表演也讓電影業深受啟發。侯光明說:“傳統文化不能直接照搬到現在,那叫博物館,中國電影學派應該把最新的創意、充滿活力的中國展現給世人。”
關于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和承擔的使命,侯光明還提出要“借助金融紐帶,開拓大電影產業鏈,提升國際競爭力”。具體而言,國內影視企業要通過組建戰略聯盟、以資本為紐帶促進企業集中合并、采取強強聯合等戰略措施,從而建立中國電影的航空母艦和聯合艦隊。他說:“借助金融紐帶,電影企業還要加強與其他行業之間的融合,積極鼓勵金融資本、專業投資機構、大型集團參與電影產業,以長遠的投資理念,開拓電影產業鏈,做大做強電影產業。”
此外,侯光明認為,要通過電影投資消融“產業邊際、國界”,實現“共創共享共贏”。一方面,通過投資去學習國外先進的運作經驗,打造國際主流電影;另一方面,投資管理者也應堅守文化使命與責任,有效整合內外資源,從而使得中國電影國際化發展更加持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