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說,過去5年菜鳥主要是在解決電子商務的問題,解決自己行業的問題,而今天菜鳥必須為未來、必須為客戶、為行業解決大問題。
這是馬云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面向全球物流合作伙伴的發聲。菜鳥網絡到今年正好成立五周年,對于菜鳥未來的使命,馬云定義為:全力以赴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并提出了兩個目標:目前中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15左右,國際發達國家一般是8%左右,馬云以往通過菜鳥智慧物流網絡,能把中國的物流成本降到5%以下。
馬云的另一個目標是,能夠通過物流效率的提升,最大限度幫助中國制造業去庫存。“快遞行業的發展,真正想消滅的是所有的庫存,因為害死很多全世界中小企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庫存量。”
戰略目標決定戰術路徑,這是阿里一貫的行事風格;而戰略目標的出現,既是基于對過去的總結,也是基于對未來的預判。2013年,菜鳥網絡成立的時候,中國的快遞包裹是92億個,現在每天是1.3億個,今年有望超過500億個。“不幸的是我們剛剛適應了每天1億個包裹,很快就要面對每天有10億個包裹的挑戰。”馬云說。
每天10億個包裹,并不簡單是數字意義上的暴增。“包裹的產生、流轉、人和物的交互,最后到達用戶的全程體驗,會發生本質變化。”阿里巴巴集團CEO、菜鳥網絡董事長張勇說。
新物流時代,是阿里戰略層到菜鳥執行層的一致判斷。而新物流的進化,則是源于新零售的進化。
零售的關鍵詞是人、貨、場,物流實際上一直在協調三者的匹配效率。但由于傳統零售一直注重“場”和“貨”的角色,比如對地段的選擇、對商品產能、價格的控制,忽略“人”的因素,所以傳統物流的聚焦點也是“場”和“貨”,也就是商家或廠家。而這正是中小企業產生大量庫存的原因所在:沒有考慮人的因素,不關心用戶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時候需要、需要多少。
所以,傳統零售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資源配置方式,在此之上的傳統物流也就是一種中心化的資源配送方式:僅僅考慮商家的需求,而沒有考慮終端用戶的需求。
以盒馬生鮮為代表的新零售物種的出現,正在重構“人、貨、場”三者與物流之間的關系。
首先,對“場”的重構。零售渠道不再是一種純線下的售賣場所,還是線上購物的倉儲渠道,即前置倉。所以,物流不再僅僅是把貨從廠家送到店面,還要把貨從店面送到用戶手中,后者的頻度要遠遠多于前者。
其次,對“貨”的重構。以前零售渠道賣多少貨物、商品,是根據廠家生產多少來決定的,即以產定銷;現在新零售是以銷定產,所以貨物的流轉,不再以上游廠商為中心,而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物流的服務重心也隨即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再次,對“人”的解放。電商的出現,拉近了人與商品的信息半徑,但相對于傳統線下渠道,其實是拉長了購買半徑,畢竟從下單到收貨需要一定的時間期限。而新零售的出現,則是把信息半徑和購買半徑都縮短了,這主要得益于物流配送體系的日益成熟。所以,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和購買能力都被釋放出來了,“所見即所得”成了新零售的最大特征。
人、貨、場重構之后,人成了新零售的核心,物流體系的運行機制也隨之改變:不再僅僅為線上電商平臺送貨,還要為場景更為豐富的線下零售渠道送貨。物流開始由樹狀結構向網狀結構進化,中心化的平臺不再是唯一,去中心化的枝干體系日益發達。
傳統物流講究的是上、下游關系,在最上游的商家通過銷售產生訂單,銷售訂單又變成物流訂單,通過履約和送達,最終產生包裹的流轉。
而未來,基于新零售的新物流需要改變產業鏈上、下游的串聯方式。用什么來串?是數字化的信息流。現在物流行業被數字化的環節還只是一小部分,以后每個包裹、每輛送貨車、每個快遞小哥都會納入新物流的網狀信息結構之中,從訂單的產生到貨物的送達,完全是數字驅動,每家快遞公司的運輸量、每個快遞員的接單量,完全建立在充分而高效的數字信息分配機制之上,而不是傳統的中心化平臺驅動。
而要實現全平臺的數字化驅動,就需要新技術的創新利用。“我認為最重要的新技術是IoT(萬物互聯),因為物流不同于交易和支付,它是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交互和鏈接,這個鏈接的發生只有通過IoT才能實現。”菜鳥網絡總裁萬霖說。
目前菜鳥對IoT技術的一個應用,是與合作伙伴推出“未來園區”:對進入園區的每一輛卡車都能進行實時的數據分析、追蹤,保證車、云和終端之間的數據無縫對接。
目前菜鳥網絡的合作伙伴已經超過3000家,在這個協同網絡中,倉庫、轉運中心,配送站點,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全國已經覆蓋到2700多個區縣,其中1500多個區縣實現了當日達或次日達。
張勇說,新物流要做的就是“打破合作邊界,進行網狀重構”。從新物流的角度看,將來不會再分“我是做倉儲的、你是做配送的,他是做零售的”,大家必須通過數字化的協同效應,才能最大限度節約成本、最大可能創造價值。
新物流其實是新制造和新零售之間的一座橋梁。“我們能夠讓新制造省掉一層層的中間環節,讓它與零售環節、用戶環節做一個最直接、最高效的匹配。在流轉過程中,不斷去庫存。”萬霖說
目前菜鳥已經與屈臣氏、樂友、周黑鴨等零售品牌進行合作,把它們變成了消費者身邊的零售倉,以前物流時效是天為單位,現在是分鐘和小時為單位。“正是因為這樣的新物流解決方案,消費者潛在的需求一下就被引導和激發出來了。”萬霖說。
換句話說,新零售成否成功落地開花,新物流是關鍵,但新物流影響的決不僅僅是新零售,還有新制造。馬云說“物流業是制造業中的服務業,又是服務業中的制造業”,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我們用數據解決運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的問題,我們將會為整個制造業創造巨大的利潤空間。所以我們國家在向新制造的轉型的過程中,物流骨干網的無縫鏈接變得極其之重要。我認為沒有未來的物流,沒有現代物流,就不可能有新零售、不可能有新制造。”馬云說。
這就是菜鳥要建的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在中國國內打造一個24小時的貨運必達的網絡,實現5%以下的物流成本。另外一張網絡,是沿一帶一路按EWTP在全球范圍內實現72小時到達。
“為此,我們會投入上千億元人民幣來打造這件事情,如果1千億不夠,我們會投資幾千億。因為我們相信,只有物流的基礎設施好,只有物流的骨干網好,整個制造業才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實體才真正變成社會的支撐,國家的支撐,世界的支撐。”
馬云的這次預言能夠繼續成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