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騰訊控股發布2022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騰訊一季度營收1354億元,同比持平,不及市場預期的1410.6億元;凈利潤234億元,同比下跌51%,不及市場預期的293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凈利潤為255億元,同比下降23%,連續三個季度下滑。
本季度,騰訊收入結構持續“由虛轉實”。游戲、廣告等業務不斷承壓,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表現相對較好,繼續承擔著騰訊業績“增長引擎”的角色。
自上季度以來,騰訊將“健康可持續”作為企業服務的增長目標,從單純追求收入增長,轉向以為客戶創造價值及實現高質量的增長為目標。服務實體經濟,是騰訊當前的重要業務聚焦點。
兩天前,騰訊發布《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2021》,馬化騰在報告中強調,騰訊正面臨收入和利潤增長放緩的挑戰,同時也認為可借此換擋,去創造更高質量的發展。換擋的方向正是“可持續社會價值”。
凈利下滑明顯 騰訊賺錢腳步放緩
從業務層面來看,騰訊營收主要來自增值服務(游戲、社交)、網絡廣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其他四大塊。其中,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主要是以服務B端為主的數實經濟業務,投入大、周期長。傳統的游戲、廣告業務承壓時,會直接影響到騰訊整體凈利潤表現。
今年一季度,騰訊游戲發展失速。游戲總收入436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本土市場游戲收入下降1%至330億元,這是由于未成年人保護措施對活躍用戶及付費用戶數量造成了直接及間接的影響。而《英雄聯盟手游》及《金鏟鏟之戰》等最近推出的游戲產生的收入增長大部分被《天涯明月刀手游》及《使命召喚手游》等游戲的收入下滑抵銷。
國際市場游戲收入增長4%至106億元,以固定匯率計算則增長8%,反映《VALORANT》及《部落衝突》等游戲的收入增長,但由于用戶消費在新冠疫情后有所回落,該增長部分被《PUBG Mobile》的收入減少所抵銷。
社交網絡收入增長1%至291億元,反映視頻號直播服務的收入增加,但大部分被音樂直播及游戲直播的收入減少所抵銷。
網絡廣告業務表現同樣不理想。由于教育、互聯網服務及電商商務等行業的廣告需求疲軟,以及網絡廣告自身的監管變化等影響,騰訊網絡廣告業務一季度營收下降18%至180億元。
反映到財報上,騰訊一季度凈利潤234億元,同比下跌51%;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凈利潤為255億元,同比下降23%,連續三個季度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賺錢能力放緩。2022年一季度騰訊凈利潤率為19%,上個季度一度下降到17%,而近年來騰訊的季度平均凈利潤率大多保持在23%-24%的水平。
西部證券分析指出,加大長期投入以及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占比提升,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騰訊利潤率承壓。但這些是騰訊主動做出的戰略轉向。2018年“930”變革后,騰訊積極擁抱產業互聯網,大力投入數字新基建,不斷由虛向實轉型。
加大長期投入 業務持續“向實”轉型
騰訊對產業互聯網的深耕正顯現成效。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板塊的營收占比從 2019年一季度的25.5%升至2022年一季度的32%,不僅整體收入健康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也為騰訊貢獻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2021年Q4,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首次超過游戲,成為騰訊新的增長引擎。2022年Q1,To B業務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同比增長10%至428億元,穩固了“增長引擎”的標簽。
根據財報,金融科技方面,商業支付交易活動自2022年3月中以來持續疲弱,因為中國部分城市再次出現疫情,對交通出行、餐飲服務及服裝等類別的支付交易金額增長產生了負面影響。
云及其他服務方面,重新聚焦于企業服務的健康增長,主動縮減虧損業務,并將資源集中于視頻云及網絡安全等領域的PaaS解決方案。財報顯示,越來越多的基礎CDN客戶使用騰訊視頻點播、直播及實時通信解決方案。
在整體業績不盡如人意的陣痛期,騰訊加速數實融合,加碼研發投入,從追求規模性增長升級到追求高質量增長。
一方面,通過積極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騰訊收入結構持續由虛轉實。據悉,騰訊依托于微信生態傾斜資源和資金扶持中小微企業,2021年,微信就對符合標準的小微商戶實行支付手續費優惠,綜合降低小微商戶的經營成本,今年3月,騰訊宣布將針對小微商戶實行的支付手續費優惠延續至2024年9月。
另一方面,騰訊主動調整,持續優化公司成本架構,持續投入企業軟件、微信視頻號及國際市場游戲三大戰略增長領域,同時加強自研創新,保持研發領域高投入。
財報顯示,一季度騰訊研發支出達153.8億元,同比增長36%。過去四年,騰訊的研發開支一路走高,2021年這一投入達到518.8億元,較2018年實現翻番。騰訊已經建立起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芯片、SaaS等在內的完整自研體系,為服務實體經濟提供堅實的技術底座。
截至2022年4月,騰訊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專利申請公開總數超過5.6萬件,專利授權數量超過2.6萬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過90%。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面對行業挑戰,公司實施了成本控制措施,并調整了部分非核心業務,有助于在未來實現更優化的成本結構。展望未來,公司將在各種挑戰及周期變化下聚焦重點業務并堅持創新,持續為用戶、合作伙伴及整個社會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