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共享單車“彩虹大戰”的結束,ofo與摩拜已進入“楚漢爭霸”階段。而關于ofo與摩拜合并的消息也已經流傳了半年多,尤其是到了9月份,一些投資方呼吁兩者合并的聲音愈演愈烈。
12月18日,在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新青年商業領袖論壇上,ofo創始人戴威獨家回應合并傳言:“希望資本理解創業者的理想與決心。”
利用資本力量為社會公眾利益服務,才是更重要的
一直以來,ofo和摩拜的每次融資動向都是行業關注的焦點。自天使輪融資以來,ofo與摩拜雙方已在融資層面展開多番的角逐,并分別在今年7月前后完成超過7億和6億美元的E輪融資。5個月過去了,摩拜方在融資方面遲遲沒有新動向,卻有消息稱ofo的新一輪融資已經基本敲定。外部資金的進場似乎也在預示著ofo與摩拜并不會輕易的考慮合并。
站在創業者的角度,戴威明確表示,"我們非常感謝資本,因為資本助力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但同時,資本也要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創業者跟投資人需要良性互動,共同發展,解決問題、服務社會的這么一個過程。"
體量相當的對手在合并后出現更大的挑戰
其實,這種焦灼的狀態與2014年滴滴和快滴的合并非常相似,當時網約車的燒錢大戰每個月數以億計,但最終在資本的脅迫下走到一起相愛,為后來決戰Uber奠定了基礎。
但這一次是有區別的是,阿里并不愿意重復當年的覆轍。在馬云看來,滴滴快滴合并是次失敗的案例。因此他也曾表態,“我們做任何的兼并、合作都要思考對行業的貢獻,不能為了壟斷、為了早點收錢就做。”
體量相當的對手在合并之后往往會帶來數量更多、難度更大的整合挑戰,包括:核心團隊的選擇、人員安排、組織調整或分拆、產品差異化及定位等等。
縱觀中國互聯網兼并收購案例,在人情方面,也會出現不少黯然離場、相擁灑淚祝福或者扶上馬踏新征程的場景。
2017年ofo已經成為真正服務全球的共享經濟平臺代表,始終堅持讓世界沒有陌生的角落的企業愿景。在戴威眼中,在未來的出行市場還有著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ofo將要為全球20億人的提供出行服務。
資本對于共享單車行業快速發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對于創業者來說,思考如何運用資本的力量為企業的目標和愿景服務,為社會公的眾利益服務,才是更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