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交通出行領域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每天約有2.5億人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全國公共交通年完成客運量超過900億人次。面對用戶基礎龐大、符合移動支付小額高頻屬性的交通出行的剛需市場,騰訊顯然也不會缺席。
今年6月15日,上海申通地鐵集團與騰訊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移動支付、大數據、人工智能、社交服務等領域展開深入的數字化合作,共同打造從出行到周邊一公里全覆蓋的AI智慧出行生活圈。值得注意的是,早在5月末,騰訊與上海地鐵的合作就已有跡象。上海地鐵官方應用“Metro大都會”APP在5月28日宣布支持微信支付,用戶在上海全境地鐵站內均可通過微信免密支付刷碼進站乘車。
一系列的合作也意味著,騰訊正在以智慧交通為切口,助力構建智慧城市開放平臺,探索交通與生活和諧發展的新模式。或許可以想象,未來用戶獲得的將不僅是出行效率的提速,還可能享受到騰訊生態下的音樂、社交、游戲等多重的數字娛樂服務,進而豐富出行的碎片時間,為出行增加更多趣味性和幸福感。
巨頭卡位智慧交通
交通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脈,伴隨移動支付在各個領域的不斷延伸,萬億規模的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布局已經悄然展開。
盡管近年來政府層面不斷釋放政策紅利,引導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智慧交通新業態發展。但對于企業來說,深入并改造交通場景并非一件易事。一方面,不同的交通工具,背后有著迥然不同的行業特點和使用場景。另一方面,交通行業區域特性明顯,且涉及公交公司、地鐵公司、發卡方等各方利益,很難輸出統一的解決方案一勞永逸。
此外,盯上交通出行這塊蛋糕的不僅微信支付一家。支付寶、小米、蘇寧,甚至是銀聯,都在搶灘這一高頻次、高粘度的重要剛需場景。對此,微信支付選擇了一套能夠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的解決方案——融合微信支付、騰訊云、微信公眾號、小程序、AI、LBS等騰訊生態能力,以“助手”的身份,幫助交通行業智慧化升級。
技術創新普惠城市出行
基于這樣的理念,升級后的微信支付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涵蓋了公共出行和車主出行兩大塊,且成效顯著。乘車碼是微信支付在公共出行領域布下的重要一子,以深圳一城為例,與深圳通合作的“深圳通+”乘車碼小程序累計用戶數超過470萬人,每天使用人數逾60萬人,每天交易筆數超過120萬筆。此外與鐵路客戶服務中心12306的合作,不僅支持微信支付購票、補票,還實現了鐵路線上微信支付訂餐。
車主出行上,目前全國超過4萬個加油站接入微信支付,進場加油到開票離場全流程5分鐘,效率提升100%;接入微信無感支付的智慧高速場景,通行時間從20秒降到1秒;5月21日,首個機場“微信無感支付”停車場在深圳市寶安國際機場上線,車輛進出停車場的時間縮短80%,通行效率提升15倍。掃碼支付、無感支付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僅帶來便捷、高效的出行體驗,也幫助交通運營方實現數字化轉型,進而提升運營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在今年4月的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馬化騰表示希望成為各行各業最有效的連接器,最完整的工具箱,從而推動生態發展。出行領域也是如此,從公交地鐵到停車加油,從乘車碼到高速自動繳費,微信支付在智慧交通領域的布局日趨清晰。隨著乘車碼落地更多城市,公交地鐵、停車加油等出行場景更加便捷,我們期待的智慧交通或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