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出席深圳IT峰會并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未來30年不是互聯網公司的時代,而是用好互聯網公司的時代。對此,他認為企業應該承擔社會責任,投入到核心基礎技術研發中,并將成果普惠化,讓科技為人所用,“如果BAT不能把技術普惠化,BAT會越來越小。”
馬云認為,是否能夠普惠社會,是一項技術是否有意義的判斷標準。“如果你的技術不能讓這個世界更加普惠、更加公平,如果你的公司的技術不能讓你的這個社會的經濟能夠更加持久,如果你的技術不能讓人類更加快樂、更加健康,我認為你的技術沒有多大意義。”
面向未來投入科技研發也成為馬云演講的關鍵詞。“在云計算、移動操作系統、智能芯片、人工智能等領域上,中國是有機會換道超車的。”馬云表示,在核心基礎技術領域,中國為PC時代落后,但有機會在移動時代成為領頭羊。
在不久前,阿里巴巴在內部召開的首屆技術大會上啟動一項代號“NASA”的計劃,面向未來20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該項計劃提及機器學習、芯片、IoT、操作系統、生物識別等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以應對未來10年、20年后的困難。
在現場,馬云再次談及“五新”,他表示,未來互聯網將成為基礎設施,“互聯網以后不是高科技,這是所有的基礎設施,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完全脫離互聯網。未來的三十年,不是互聯網公司的時代,而是用好互聯網公司的時代。”
馬云提及,阿里巴巴在五年前啟動一項名為ET的項目,研發機器智能技術,希望讓機器成為人的伙伴,“三十年以后,時代雜志封面本年度最佳CEO可能是一個機器人。”同時,馬云談到廣東制造業,他認為,“未來的制造行業已經不是標準化、規模化,而是定制化和智能化。”
這也是不久前ET項目進入制造領域想要解決的問題。據了解,3月29日阿里云在深圳發布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旨在讓人工智能科學能夠更加通用,在醫療和制造領域成為“萬物智能”的基礎設施和智能引擎。在制造領域,ET技術已經使用到中國的工廠里,并為位于江蘇的光伏生產企業協鑫光伏提高了1%的良品率,由此1年內節省了上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