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央視二套播出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6-2017》欄目當中,小米公司獲評最能代表中國制造的消費品牌行列,董事長兼CEO雷軍被評為百姓心中最具匠心中國企業家之一。
在榜單公布前的演講當中,雷軍解答了困擾許多消費者的一個問題:究竟是買貴的還是買對的?雷軍說,由于信息不對稱,可能許多消費者不明白什么是對的。
另外,回顧30年以來的中國制造,可能在早期國產的質量和價錢與進口品牌對比,給人造成了“便宜沒好貨,貴的就是好的印象”。
雷軍以小米移動電源為例說明,采用互聯網思維的企業是有能力、有機會把好產品賣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價錢的。中國企業有機會像全球偉大的企業一樣,把產品品質做好,也把好產品做得越來越便宜。
以下是雷軍演講實錄:
買貴的還是買對的,我昨天想了一晚上,我終于想明白了一個問題,消費者很難知道什么是對的,信息是不對稱的。我們回顧一下過去30年整個中國制造業的發展,30年前,剛剛改革開放,我們中國制造業生產的很多產品,說實話,質量不咋地,價錢賣的也很便宜。而進口品牌人家質量好,設計好,賣得很貴,所以自然而然在過去的30年里邊給大家形成了一個觀念,便宜沒好貨,貴的就是好的。
但是今天,中國制造業的實力越來越強,加上互聯網的信息打通以后,我覺得是有機會把好產品做便宜的。我們來看看一個產品的價格構成,我把簡化到5個因素,原材料及制造成本、研發分攤成本、市場推廣及廣告成本、銷售及渠道成本、利潤。
傳統企業做一個商品,比如做電視,一上來就做了100個型號,我不知道格力是不是也做100款空調。傳統企業特別喜歡做很多品類,做很多品類就意味著沒有把所有資源集中在一兩個型號上,看起來研發成本很高,實際上分攤到每個產品上面的研發費用是不足的,假如集中到一款上或者幾款上,研發成本其實是大幅度提高了,但是分攤到每個產品的研發費用變小了,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銷售一個型號,分攤的研發成本自然會低,同時由于大規模制造,原材料和生產成本也比原來的型號多,整個數量少,其實成本要低。
第二,有了互聯網以后,信息相對變得透明了,所以所需要的廣告、推廣費用自然而然就下降了,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所以感謝互聯網。互聯網+的企業有機會把傳統企業做出來的好產品賣到一半的價錢,甚至三分之一的價錢。
我舉一個小例子,三四年前在互聯網上買一個充電寶平均均價200塊,這里面還有不少是粗制濫造的,用的是筆記本回收的廢舊電池,所以為什么后來買充電寶一定要買品牌,這個上飛機有要求,是因為它跟質量是高度相關的。我們用互聯網+ 的模式干了一個移動電源,叫充電寶,10000mAh,全金屬工藝,而且頂級的電芯,最后做下來零售價錢69塊,三分之一的價錢。只用一年的時間就成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一。其實我也可以舉個小調查,在座用過小米充電寶的舉個手,我相信在座80%的都用過了,不僅僅是充電寶,我這里就不做廣告了。
我們用實踐證明,今天中國企業有機會把產品品質做好,也有機會把東西做便宜,這樣真正地造福老百姓,讓老百姓有獲得感,有幸福感。可是走到今天的時候很多人勸我說,雷軍你能不能把小米賣得貴一點,居然小米賣得便宜成了我們最大的槽點,所以前段時間我真的覺得很孤獨。其實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話,在大眾消費品行業,全球偉大的企業都是把好產品做得越來越便宜的。所以我希望小米在這個偉大的路上走得更遠,我會堅持把性價比這件事做到極致。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