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標志,是要完成消費者的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可服務。每個企業都要走向數據公司,才有可能走向新零售。”12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領先電商媒體《天下網商》主辦的“2016新網商峰會”上解讀新零售的未來。
阿里巴巴在今年雙11首次提出新零售后,引發了零售業、消費品品牌的劇烈反響。“大家都在討論新零售是什么?該怎么做?”張勇說,走向新零售的核心是,基于從以商品為核心的到以內容為核心的消費洞察重構起點,觸發要完成在企業內部的組織之間的重構、職能之間的重構,充分互聯網爆發新零售力量。
張勇認為,在走向新零售的過程中,包括阿里在內的所有生態中的所有合作伙伴必須發生新的反應,包括品牌商和零售商的關系,品牌商和渠道商的關系,品牌商和物流商的關系,都需要重構協作。“傳統的商業關系是樹狀的,在pc互聯網時代也依舊是樹狀的,從品牌端到渠道端單向填鴨式供給。一旦填鴨式不慎,就容易“腸梗阻”。一旦渠道體系崩潰了,品牌也好不到哪里去。”
隨著互聯網人口和消費人口的充分普及和充分重疊,商品生產者和服務者,消費者的關系會發生很多變化。張勇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也隨之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企業扎堆觸網,商品力和品牌力共振的紅利期。從2008年淘品牌集中涌現,在線上開始創業,然后飛速發展成為“當紅小生”。進入2012年前后,大批當時稱為“傳統品牌”的企業開始在網上發力。當它們把線下商品、把線下公司一部分運營能力放到網上以后,在過去的幾年爆發出驚人的能量。“這個里面品牌力在發生作用,商業在經過一段時間運行以后,最終互聯網和線下在商品力、在品牌力這個共同點上回到了共振點,這些是商業亙古不變的一些真理,當一個企業覺醒過來開始進行觸網以后就爆發出這個活力。”
第二個階段仍然稱為可能是在一個企業內部內部開始發生的一些重構。過去幾年發展比較好的商家,大多是在企業內部解決了組織保障問題、解決了整個供應鏈電商線下門店在企業組織關系問題。但今天整個走向新零售的核心,它不僅是要完成在企業內部的組織之間的重構、職能之間的重構,利用互聯網爆發商業新的力量。更重要一點是,能夠完成企業組織之間的重構,來完成商業進一步革新和演變。
第三個階段,不僅這樣的重構發生在線上的瀏覽行為、線上的商品元素、發生在線下的商業關系,更重要的是發生在線上和線下最終和用戶整個人、貨、場最后讓用戶感受到的價值?今天走向新零售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它的成功與否其實核心就是我們圍繞這些人、貨、場商業元素的重構能不能有效,能不能真正帶來效率。
“整個新零售下一個階段展非常重要的一點,已經不僅把互聯網看成一個跟消費者去銷售的通路,越來越多商家正在走向把線上和線下一體化的去考慮、一體化的去經營。”張勇認為這是一個重要標志,可以去判斷企業是不是真正走到了一個真的新零售的時代,或者這個企業能不能走到這個階段。
事實上,過去幾年,阿里巴巴一直致力于打造這樣一種新零售的基礎設置,并為此建設了信息平臺、支付平臺、物流平臺和云計算平臺,從戰術層面對“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能源和新技術)進行了部署。
“不能狹義地將新零售理解為就是線上線下的互動和融合,全渠道只是新零售的一個組成部分,網紅經濟,個性化推薦基礎上的用戶交互行為,用戶購買動線的改變等等,都應該被納入到新零售的考慮當中。在營銷上,要探索品效合一的全域營銷、娛樂化營銷;在物流上,不僅要追求送得快,更要考慮用大數據讓貨物的運轉更有效率。”張勇說。
附:阿里CEO張勇在2016年新網商峰會演講實錄
張勇:各位來賓,各位商家朋友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我們在這個年底的時候一起來回顧一下2016年,特別是一起來展望一下未來,在今年雙十一前后提出新零售之后,引起了所有零售圈子的劇烈反響,也引起了所有消費品品牌的劇烈反響。其實大家都在討論新零售到底是什么,新零售怎么做。正好在年底的時候,特別是今天那么多商家朋友、那么多媒體朋友在一起,我們可以一起共同探討一下新零售整個的未來。
我想跟很多新生事物一樣,所有的新概念、新的戰略思想它最終整個提出來方向以后,其實是靠我們不斷地實踐出來、試出來、做出來。今天我也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分享一下阿里巴巴集團在這方面的思考和我們正在經歷的實踐,到底我們怎么走向新零售。
其實回顧整個電子商務發展的歷程,特別是在過去十幾年,差不多十二三年的時間整個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特別是當所有品牌開始觸網以后,在2007、2008年為標志,當時天貓產生以后一直發展到今天,整個商業的發展我覺得分成了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最早的2008年左右,大家都熟悉的,耳熟能詳的淘品牌,出現了一批淘品牌,這些企業飛速地發展,在網上絕大多數當紅小生都是線下并沒有完整的一個生意,都是從線上開始,在線上創業、在線上發展,然后飛速地發展,當時應該是非常紅,有一批淘品牌的商家。進入到2012年前后,隨著2012年的雙十一,我們第一次超過100億,當時是191億。其實可以看到一大批的我們當時稱為的傳統品牌,我認為現在已經不應該這樣去稱呼了,應該說是在線下已經有一定成果的一些品牌、一些商家開始在互聯網上發力。當它們把線下商品、把線下公司一部分運營能力放到網上以后,在過去的幾年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其實今天我們如果放眼望去看到我們的一些商家,如果第二階段的這些商家開始全力觸網以后走到今天,很多商家在整個生意比重當中可能20%以上甚至30%以上都已經是在互聯網上。反過來在最早第一個階段走紅的這批淘品牌們,這幾年可以說很多人都有各自的艱辛,作為一個創業要走成功,我記得前幾天我碰到以前的一個相熟的主持人,八年以前他采訪過我,當時我說了一句話,我說:2008年、2009年,正好這個場景了產生了108個淘品牌,如果大家回去查歷史的話能夠看到。我說五年、八年以后能夠有8個活的很好已經很不錯了。這句話挺有爭議的,當時沒有敢公開講,但今天反過來看,確實當時第一階段的淘品牌們這批創業者往下走了以后,經歷了所有品牌成長共同的道路和共同的艱辛、共同的曲折。今天仍然有有一部分活的很好,它們已經鳳凰涅盤,但中間生生死死幾多回,甘苦自知。有一批活的很好,有一批中途不幸落馬了,有一批在當中掙扎。到了第二階段之后,為什么這些線下商家觸網以后爆發了它的能量,可能現在看起來,特別是在這兩年雙十一我們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情況,是一些消費者非常熟悉的品牌、喜歡的品牌在網上同樣爆發出驚人能量,這個里面品牌力在發生作用,商業在經過一段時間運行以后,最終互聯網和線下在商品力、在品牌力這個共同點上回到了共振點,這些是商業亙古不變的一些真理,當一個企業覺醒過來開始進行觸網以后就爆發出這個活力。
但是我把第二個階段仍然稱為可能是在一個企業內部內部開始發生的一些重構。過去幾年發展比較好的商家,大多是在企業內部解決了組織保障問題、解決了整個供應鏈電商線下門店在企業組織關系問題,做到了這樣一部分能力的商家它的整個運行效率開始爆發出來,整個品牌力、商品力在電商這個渠道當中能夠爆發出來。
但是我想今天整個走向新零售的核心,它不僅是要完成在企業內部的組織之間的重構、職能之間的重構,利用互聯網爆發商業新的力量。更重要一點是能夠完成企業組織之間的重構,來完成商業進一步革新和演變,這個是未來一個階段我們共同要去經歷的東西。
而在企業之間的重構,我想在整個商業生態當中的重構,在不同的場景都會發生,其實我們再一次回到了商業的本原,當我們談消費品的時候、談零售的時候,我想最終還是回到三個字:人、貨、場(景),我在不同場合還是喜歡講老話。今天互聯網帶來了很多變化,但是人、貨、場(景)沒有帶來改變,我們的商業最終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思想去重新構架人、貨、場的關系,重新在這中間尋找新的機會和產生新的效率。而在今天整個商業的發展走向新零售,在第三階段圍繞著人、貨、場的重構,特別是人、貨、場當中所有商業元素的重構,我想是今天走向新零售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它的成功與否其實核心就是我們圍繞這些人、貨、場商業元素的重構能不能有效,能不能真正帶來效率。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想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怎么樣來看未來這個發展的趨勢?我們怎么樣來看今天整個新零售帶來很多的變化?其實它帶來的變化,圍繞人、貨、場的重構可以有很多的方面。
先從線上講起,在過去一年當中,特別是無線化移動電商充分普及以后,換句話說80、90%消費者通過無線這個入口,通過手機這個入口進行消費、進行消費瀏覽的時候,這時候整個商品跟消費者接觸的人和貨接觸方式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或者說,不是微妙,是一個微妙而重大的變化。在無線的時代,傳統的貨架式商品陳列,貨架式在PC時代,我們一直在公司內開玩笑說跟線下有什么不一樣?線下是放物理的貨架,線上是放虛擬貨架,一個一個商品并排,一個一個類目分類、屬性,一層一層束裝結構瀏覽,而這個結構正在因為無線化的到來正在被打破,或者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今天無線時代,用戶跟互聯網最親密的接觸方式發生了改變,發生了什么改變?他從點擊這個動作變成了滑屏,不要小看這一滑屏動作變化,帶來的本質是巨大的變化,使得消費者接觸消費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如何能夠讓消費訊息,包括商品,商品是一種消費信息,能夠更好的被消費者去接觸,這是今天整個阿里,特別是以手機淘寶為代表的無線化矩陣,討論天貓無線化、淘寶無線化著重解決的問題,整個內容鋪陳方式也在發生改變。
第二點,因為這種方式的改變,使得商品作為單一的一個消費訊息、消費方式在擴展,我們在今天提出了不僅要推動商品供應鏈的發展,更要推動內容供應鏈的發展。在差不多2016年年初,我們提出了整個電商的內容化發展方向,我們這一年也是這么走的。我們認為未來的內容化是整個新零售當中跟消費者觸達整個消費資訊內容化和多媒體化是整個過程必不可少的階段。而這中間對所有商家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所有的商家之所以這個品牌能夠成功,核心是做品牌強、做產品強,零售公司強是因為做零售強。但當我們今天要產生內容的時候,這個時候未必是好的商品生產者就是好的內容的生產者,這兩者是有微妙區別的。所以在這中間其實出現了大量的社會化的內容生產力量正在蓬勃發展,而這些力量已經構成了整個電商生態未來新零售生態一個非常重要的新興力量,這些力量我認為是不可以被忽視的一群新的力量,而且未來會發生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然這樣的力量可以是第二方的,可以是第三方的,可以是企業內部培養的,也可以是外面培育獨立變成一個新的商業機會。這是我們看到在整個互聯網上發生的第一個改變,是整個訊息鋪陳方式被改變了,信息消費內容被改變了,最終商品變成了一個結果,商品成為整個內容的一個元素,最后消費者因為喜歡內容進而喜歡商品,最后被消費,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變化過程。而在這個背后利用大數據完成的個性化,實現在用戶端的千人千面今天在阿里已經變化一個現實,當然在變成現實以后,今天對阿里來講,在整個互聯網我們在著重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解決的問題我今天特別說一句,目前我們著重解決的問題,就是在商品對消費者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和對商家庫存的準備、貨品準備跟相關流量確定性之間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沒有找到,所有商家的經營都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抓手,因為當所有問題都說是個性化的時候,整個生意的基點你怎么去備貨呢?怎么做銷售計劃呢?所有個性化背后一定有共性化的東西。這是今天在整個電子商務尤其移動互聯網發展到這個階段,我們看到的在互聯網世界上發生的重構,就是整個互聯網上本來這些元素也在發生重構。
第二個,我想在走向新零售過程當中,我們今天非常清楚地看到整個商業生態中各個合作伙伴必須發生新的反應,這中間包括了品牌商和渠道商的關系,品牌商和零售商的關系,零售商和商業地產商的關系,品牌商和物流商的關系和服務商的關系,都必須發生某種意義上的重構。我一直在很多場合說:我們傳統的商業關系是一種豎狀的關系,就像剛才講的第一點,傳統的互聯網世界消費訊息鋪陳方式在PC時代是一個豎狀關系,跟原來商業關系一脈相承,上面有品牌商,有一群渠道商,一年開一次兩次訂貨會,把產品亮一亮,,大家上來訂貨,把貨訂走了,到點把貨送走,或打個電話,把貨壓過去。過去五六年當中,我們看到這個豎狀過程當中、這個填鴨式當中的種種不合適,有些貨抵押到渠道里面去,然而只要貨沒有到消費者手里,不管銷售報表上是不是這個品牌公司的貨,他對要對此負責,最終品牌崩潰了,銷售商也好不到哪里去。
今天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隨著互聯網人口跟消費人口充分普及和重疊,今天我們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一個標志,其實整個渠道關系,剛才說的商品生產者和服務者的關系、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系會發生很多的變化,今天完全可以跟運用互聯網形成一個扁平網狀的渠道關系,形成最直接的消費者洞察,而這些信息能夠更好的去服務真正的商品設計者、商品生產者、品牌創造者,能夠打造更好的品牌,生產更滿足消費者現在需求的商品。其實在這中間我認為又回到了很多時候說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對消費者的洞察性和與此產生的快速反應能力是今天在市場致勝的關鍵。在今天,特別是在過去的一年,在整個阿里電商平臺上可以看到一些商家,其實過去幾年耳熟能詳的一些商家,都在通過各種聲音跟我說這樣一件事情:逍遙子,現在生意越來越難做,流量好象比以前少了點,流量下滑,我這生意怎么做?這是今天我們共同面對的現狀,無論從平臺來講還是從每個商家來講,互聯網時代、電商依靠流量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天我們整個進入整個商業變革的深水區,進入到真正商業元素重構才能更好發揮效率的深水區,拉一批線下好賣的貨放到網賣一賣,利用網上流量紅利輕易能夠觸達終端消費者,更高效的排除掉中間環節把貨賣掉,這樣一個時代正在過去。我們怎么樣利用互聯網的力量,不僅能夠把網上做成一個好的銷售渠道,同時把它做成一個真正的消費者洞察渠道,一個獲得新的客戶的渠道,最終站在全網的角度去思考我們對整個生意的升級,消費者需要什么產品?今天消費升級是大家都在說的一個話題,其實消費者是越來越難伺候了,為什么?因為消費者口味越來越多樣化,消費者的信息收集渠道現在不是信息封閉,是信息爆炸。全球各地只要這個星球上發生過好玩的事情,新的潮流、趨勢,瞬間點爆。這個時候我們的商家怎么樣抓住這些流行趨勢?抓住這個消費者口味的變化,能夠在這中間捕捉到消費者的洞察?同時不但能夠獲得這些有價值的資訊和情報,最終能夠化成企業供應鏈的能力,能夠以一個柔性供應鏈快速去反應,真正能夠及時生產出消費者試銷對路的產品、他們喜歡的產品。我想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在2008年的時候說的C2C、B2C最終走向C2B,這件事情我想正在潛移默化的發生,我們正在走向C2B的路上,我們正在走向新零售的路上。所有這個戰略的思想,我們對未來的判斷和趨勢其實都是在不斷演進當中發生的,都不是一夜之間突然一只老母雞變成了一只鴨,一定是在不知不覺演變當中發生,最終量變發生了質變。這是整個新零售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空間,所有信息結構變成了網狀結構,互聯網的瀏覽方式不僅變成了網狀結構,整個渠道的方式、渠道的建設方式也有可能變成網狀結構。而在這中間最重要的事情即將到來,其實有些企業已經經歷了,有一些企業即將經歷,就是在重組企業和合作伙伴商業關系的時候,比如怎么樣處理現在的品牌商和現在加盟商的關系,怎么來重新定位加盟商的作用,怎么來重新定位線下所需要的服務和誰來承擔?這里面最重要的一點,就像這幾年很多做的好的企業在內部理順了電商部門到電商公司、到電商總經理、到電商團隊的激勵機制整個利益機制理順一樣,我想在未來一個階段,在企業組織階段,剛才我說的這些角色之間怎么樣構架利益機制,我認為是所有利益的核心,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講的新零售、我們講的O2O、我們講的全渠道,所有問題的發生都依賴于這些商業合作伙伴之間,在打破原來商業關系的同時去構架一個新的關系。我想大家都能夠知道整個社會分工仍然會越來越細,互聯網不代表直銷,直銷只是互聯網帶來銷售方式的一種,其實我們仍然需要多種角色共同一起合作,來服務共同的消費者。而這樣一個關系,我想是未來我們走向新零售過程當中在整個商業組織之間我認為會發生非常劇烈的一些變革。而這些變革當中,阿里巴巴集團也是義不容辭,我們也主動跳下水去引領和創造這些變革。這個是整個商業、整個形態當中的變革。
第三個我想說的是,不僅這樣的重構發生在線上的瀏覽行為、線上的商品元素、發生在線下的商業關系,更重要的是發生在線上和線下最終和用戶整個人、貨、場最后讓用戶感受到的價值?我后面講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今天中國的商業設施、大賣場都長的差不多,今天真正懂貨的百貨公司有幾個?沒幾個。購物中心,那就離貨更遠,百貨公司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地產商。今天所有的百貨走進去,一樓是化妝品柜臺,二樓是女裝,三樓是男裝,每個品牌要有一個面積,裝修的美美的,同時百貨公司也裝修的美美的,消費者到底是消費商品還是消費裝修?消費者的瀏覽效率到底是以格子鋪去瀏覽、以柜臺去瀏覽?還是能夠形成一種真正高效的商品接觸方式和瀏覽方式?一種場景瀏覽的方式?我想這是今天在線下零售業態當中正在發生很多微妙的變化,而這個變化特別需要我們今天零售的商家和品牌商家、平臺共同來努力,來完成這樣的重構,而在這中間是缺一不可的。
舉一個例子非常鮮活的說明缺一不可的原因。過去一年很多商家都知道阿里在大力推行“三通”,其中有一點是貨品通,第二是會員通,第三是服務通。這中間我們做了一件事情,比如對服裝商家我們做了一件事情,是線上購買如果不滿意線下可以改尺寸、退換貨或者修改,可以到就近的門店,我們把一些合作商家線下信息做好。我聽到一個哭笑不得的故事,最后有品牌跟我講,說這個事做不下去了,為什么?因為商場發現這個事了,原來商家在這么干的,原來在網上賣的東西可以在線下發貨,網上的東西跑到線下來退貨這可能愿意,但是網上買的東西線下發貨,那商場的25%的扣點拿不到了。然后開始讓保安分門把手,嚴禁快遞員進店里取貨,因為要進商場的大門才能到這個柜臺。大家可以想象這個場景,因為這中間整個商業關系,在平臺品牌發生關系以后,還有一環,很多門店是長在今天的購物中心、長在百貨當中,它們怎么發生變化?在整個業態當中它們應該扮演什么角色?今天我們需要這樣一種全新的設計,只有這樣這條路才能跑通。我想說的是,這樣的發生正是因為整個商業重構還沒有完成,我們必須要在這中間考慮不同角色在里面能夠提供的服務和獲取的利潤。毫無疑問,這樣的重構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不可能讓現有既得利益者都滿意,如果這一切不變化,最終一定是我們來考慮消費者是不是更滿意,商業的效率是不是更提升?我想我們要一起完成這樣一個重構衡量的標準,只有這樣這個事情才做的下去。而這中間一定要進行一些建設式的創新,能夠使原來的利益分配機制走向一個新的利益分配機制。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商業組織之間發生變化的非常重要的一點。
整個新零售下一個階段展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今天越來越多的商家,其實我們已經看到這樣萌芽的態勢,已經不僅把互聯網看成一個跟消費者去銷售的通路,越來越多商家正在走向把線上和線下一體化的去考慮、一體化的去經營。我想在這中間非常重要的可以去判斷我們是不是真正走到了一個真的新零售的時代,或者這個企業能不能走到這個階段,我想非常重要的一個標志,是我們能不能在全渠道范圍內,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不管是哪個銷售通道,都是可以被識別的、我的客戶(消費者)都是可以被識別的、我的客戶都是可以被觸達的、我的客戶都是可以被洞察的、我的客戶都是可以被服務的。我想這幾點是所有企業來衡量我們完成這樣一種商業和互聯網化學反應以后必須達到的東西。
今天為什么那么多企業愿意做電子商務?愿意做互聯網?其實愿意到天貓來、到阿里平臺上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什么?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今天在網上這是品牌的經營陣地,品牌經營以后不僅賣出了商品,消費者的信息、買家的信息大家都獲得了,大家根據這樣的商品和信息的結合,其實根據這樣的數字化的訂單、數字化的交易、客戶信息的數字化,這中間能夠獲得很多的洞察。其實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要完成剛才的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可服務,最終每個企業都要變成一個大數據支撐的公司,每個企業都要變成一個數據公司。不管你是一個零售企業還是一個品牌企業,每個企業都必須走向數據公司,我們才有可能做到這四點,才有可能走向新零售。而在這中間,今天我們經歷的階段是,越來越多的商家已經開始不僅把網上看成是一個銷售通路,同時開始把網上和網下銷售通路一體化考慮,把網上和網下銷售產品一體化考慮。前幾年我們講過很多次,今天我依然再次講,在第二階段非常流行的,我開場說的我認為過去八年、十年發生的三個階段,在第二階段非常流行的網絡專供款時代已經過去了,這個時代正是一個階段性的產物,這是一個企業內部還沒有理順生產以及供需關系的產物,這是一個利益機制還沒有平衡好的產物。今天當線上和線下完全打通以后,其實網絡專供款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了。
而今天我們看到的情況是,當我們的商家在完成線上線下銷售通路重構以后,價格完全趨同以后,其實后面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做一件事情,其實大家明白隨著每個消費者、每個用戶都是互聯網用戶,我們其實可以對整個品牌塑造、品牌推廣、營銷都可以通過電子化的方式來完成。而互聯網給這個商業帶來的價值,正在從銷售大范圍走向營銷,這兩年所有的品牌公司,大家整個市場的預算都在大幅度從傳統媒體走向數字媒體。而這樣一個轉換,我認為到目前為止在絕大多數企業發生的還是一個物理反應,我經常開玩笑說一句話,也對著我們自己的團隊說,對優酷的團隊,我說你拿了一個客戶,原來它在某某電視臺放一個15秒的廣告、30的秒廣告,今天你說我把這個客戶爭取過來了,我在這里投放了15秒、30秒的廣告,無非就是換到一個網絡電視臺,內涵有什么變化?我認為今天對絕大多數所謂媒介投放數字化渠道所有的商家來講、所有的品牌來講,這件事情沒有發生本質變化,只是放的地方發生了變化,發生了物理變化,但是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是什么?化學變化是通過這樣的數字化媒體不僅能夠讓消費者接受到訊息,同時能夠發生雙向互動,同時能夠發生進一步的行為,同時能夠獲得消費者的數據。我想這是我們今天在銷售端走向營銷端,走向數字化媒體跟整個零售商業結合,我們正在經歷的一個過程。所以現在我看到一個越來越清楚的趨勢,就是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把媒介這條線和電商這條線同步考慮,因為原來電商花一點銷售費用做做效果類廣告,更多的錢在做品牌人的手里,他們做的廣告叫品牌廣告,但是品牌廣告到底用什么來衡量效果呢?我想所有最后的推廣、廣告,最后應該用真實消費者的行為來衡量效果。而這個行為應該是可感知的,是雙向互動的行為,所以這是我們看到的整個商業發展走向新零售的路上,正在從銷售端大幅度走向營銷端。而在這個基礎上,今天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從市場側進一步走向供給側的變化,這是在未來一個階段走向新零售的關鍵,和真正企業能夠用好對消費者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可服務,做完這些之后最終才能走向真正對供給側的改革。
今天因為互聯網的滲透里,使得我們有一種可能,就是無論消費者在哪里進行消費,在一個物理世界里還是在一個虛擬世界里,他的經濟行為其實都是真實的,只要是真實的經濟行為,我們完全有機會把他變成一個真實的數字交易,而真正能夠沉淀出每一筆交易、每一個客戶的數據。而這些東西最終不僅用在了銷售側,不僅用在了營銷側,我們需要大踏步讓他發生在我們生產供給側。而這樣一個聯動,就要剛才說的在C2B過程當中,越來越從B2C慢慢走向C2B,我們對消費者洞察能力在加強,通過線上線下的連通,使得可識別用戶可以打幅度增加。原來一個門店里只要不是會員,我走進店里走了,那就是買了一件就走的狀態。但今天如果是一個數字化的生意,我就可以跟線上數據比對,我就能知道他是誰,我可以對他進一步了解,我同時存在二次觸達可能性,也許不是在一個門店里,也許再一個視頻網站,也許在一個電商平臺店鋪里面,也許在一個社交媒體上,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一個巨大變化,其實對用戶數據越累計越多,在全域營銷、全域觸達上能發生巨大的作用。但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終有了這個手段以后真正的改變還是要回到商業的本原,就是我們的商品。我們怎么樣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真正快速地響應,能夠生產出、設計出他們需要的商品?今天阿里巴巴提出了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其實這五新之間都有密切的關系,其中在這一個點上,互聯網的影響正從銷售側走向供給側,其實反映在我們提的五新當中,就是新零售和新制造的關系。今天的制造再也不是一種以閉門設計獲得訂單,然后批量化的生產,大批量的發貨,而真正走向以消費者洞察為前提進行快速的響應,滿足用戶需求的設計,配以柔性化的供應鏈,快速地生產,能夠最終用網狀渠道結構及時觸達消費者,并且能夠獲得真實的消費者消費數據之后再進入一個循環的過程。
我想這個過程是未來幾年整個商業、整個品牌商、所有的商家面對新零售的機會、面對互聯網機會的時候我們共同要去構造的東西,這是未來第三階段在做好線下,或者說整個商業伙伴之間利益重構和整個商業場景人、貨、場之外,我們在供給端必須要滿足這個需求來完成供給端的重構,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服務好用戶,我們獲得的數據采能夠發揮出用處。因為數據獲得的越多,數據不用那就是負擔、是成本,那就是存儲,數據用了才能產生新的價值。但對所有消費品企業來講,數據最佳的使用場景,最近應該是在生產側,應該在設計,在整個供應鏈環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是我所看到的,從過去我們叫電商,面向未來我們叫新零售發展當中我們必須看到的一些變化的趨勢。
今天我們在路上,未來完全在我們每個人自己手里,我們怎么樣去改變,我們怎么樣抓住未來的機會?我想回到原點還是一句話:每個公司都因為互聯網的產生、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因為互聯網的滲透,都正在變成一家數據公司,我們怎么樣利用數據真正給我們插上翅膀?給包括阿里在內的所有同行賦予重構商業的靈感和驅動力,最終去滿足最終客戶的需求,就是消費者的需求,這是我們化繁為簡,一定是要經歷的這個過程。我們正在路上,在2016年年底的時候,也祝愿所有商家朋友們、所有合作伙伴們在這條路上一路前行,和阿里巴巴一起共同去探索未知,共同去探尋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