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與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朱恒源合著的《產業互聯網的中國路徑》已在京東、當當、微信讀書等渠道同步上市。據京東9月28日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產業互聯網的中國路徑》已經進入京東經管榜新書榜經濟讀物類第1名。
《產業互聯網的中國路徑》上榜京東經管新書榜經濟類讀物第一名
此外,從京東經管榜暢銷書總榜來看,《產業互聯網的中國路徑》也成功沖進總榜前10,僅列在德魯克《卓越成效的管理者》,華為內訓書系《以客戶為中心》、《價值為綱》,高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首部力作《價值:我對投資的思考》等暢銷書之后。
《產業互聯網的中國路徑》上榜京東經管暢銷榜前十名
據了解,《產業互聯網的中國路徑》是騰訊第一本產業互聯網相關的專業書籍,把過去兩年轉型的實踐經驗、案例進行系統梳理與總結,由騰訊和清華大學聯袂出品,湯道生與朱恒源共同擔任主編,以“清華大學+騰訊”的產學組合,從“產業互聯網”的視角探討中國產業的智能化躍遷路徑。該書也獲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原黨組書記、副主任陳清泰,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院長鄔賀銓、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貝殼找房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聯袂推薦,并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上市。
書中指出,產業互聯網是中國產業的新機遇,隨著技術的突破,實現數據打通多產業環節,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數字化變革。湯道生也在序言《產業互聯網數字化進程:連接、度量與效能》中提到,產業互聯網的核心價值在于用數據打通多個產業環節,通過數字化技術優化產業鏈從生產到消費終端的每個環節,優化供需匹配效率,最終達到價值提升、降本增效的核心目的。這一趨勢之下,未來所有公司都將成為數字化公司。
湯道生還特別提到,C2B是產業互聯網的關鍵路徑,也是騰訊產業互聯網的重要優勢,它以用戶端與行業端連接為起點,以產業增量為動力,將數字化服務于數字化場景有機結合。
最近,針對此書的內容,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也發表了一篇題為《跨越產業數字化的“無人區”》的書評。評論中指出,當前,國內數字化轉型已經踏入“無人區”,我國互聯網頭部企業提出了發展“產業互聯網”的思路,并進行了有益的實踐,該書對過去數年產業互聯網實踐進行了系統梳理與總結,具有很強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書評全文如下:
恩格斯曾指出:“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這句名言放在科技領域,同樣具有解釋力。2003年SARS帶動了第一輪PC互聯網的加速,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速產業經濟向數字化的轉型。
當然,產業自身的發展規律也會產生作用。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原黨組書記、副主任陳清泰最近在《產業互聯網的中國路徑》一書中提到,中國在消費互聯網領域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此基礎上,我國互聯網頭部企業提出了發展“產業互聯網”的思路,并進行了有益的實踐。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認為,轉變最終帶來的,將是以數據打通產業鏈多環節,實現在采購上的庫存優化、在生產上的質量管控、在分銷上的追蹤溯源、在零售上的精準營銷,以及在服務上的體驗升級,最終達到價值提升、增效降本的核心目的。
事實上,依賴于人口紅利實現規模擴張、資源驅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頭,近幾年明顯進入了投資報酬遞減的發展階段,這種增長的不可持續日益凸顯,向可持續經濟增長轉型已勢在必然。在互聯網行業,消費互聯網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之后,人口紅利與流量紅利釋放殆盡,我國互聯網頭部企業適時提出了發展“產業互聯網”的思路,向技術要效率、以數據打通產業鏈多環節。但不可否認,這是一條漫長且艱辛的路程,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國內的數字化轉型已經踏入“無人區”。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基于過去數年產業互聯網實踐的梳理與總結,由湯道生與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朱恒源合著的《產業互聯網的中國路徑》,最近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全書由五大部分組成,包括序言、理論篇、產業技術篇、產業組織篇及產業實踐篇,并從“產業互聯網”的角度,探討了中國產業的智能化躍遷路徑,以及新產業秩序形成可能遇到原有產業格局的阻滯和挑戰。
對于產業互聯網的未來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院長鄔賀銓認為,這將是未來一個長期趨勢:“產業互聯網可以從不同環節切入,它的全面實現是一個長期過程,目前僅僅是開始。發展產業互聯網要以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并重來探索新的發展之路。”
這與本書主編之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朱恒源的觀點類似。他認為,過去二十年中國發展了全球最為先進的消費互聯網,積累了面向未來智能化產業范式的大量實踐探索,其中的一些經驗,遷移到各個產業的上游,受到的阻滯相對較小,是中國產業范式變遷的自然路徑,容易形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從騰訊自身的實踐來看,湯道生認為,實現產業互聯網的關鍵路徑是C2B模式——它以用戶端(消費端)與行業端連接為起點,以產業增量為動力,將數字化的服務與數字化的場景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