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總是抱怨別人不理解你的商業模式,你向公眾解釋你商業模式的代價會非常高,客觀上降低了你企業的競爭力,增加了你企業生存的風險。
自11月6日樂視資金危機全面爆發,至今已經過去40多天。
40天的艱難煎熬,似乎并沒有給樂視換來一個爆發的時間窗口,多數人傾向認為,樂視危機仍在持續中。
當然,這40天樂視收獲并不全是壞消息,也有好消息。比如,賈躍亭從他長江商學院的同學那里借到了6億美元,樂視位于浙江莫干山的超級汽車產業園終于買地成功并宣布年底動工;還有,就在內華達州財長不停地指責樂視“龐氏騙局”的時候,內華達州州長終于挺身而出盛贊賈躍亭;當然還有賈躍亭一如既往的自信,比如在2016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賈躍亭宣稱,“站在未來看未來,樂視是全世界最適合、也是最有能力做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的企業。”
誠如網友所言,“樂視的的確確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不過是以網絡頭條的方式。”
最近幾天,關于樂視的消息依然不少。
比如:12月13日,中國企業界重量級人物柳傳志談到了樂視,他說,“樂視生態圈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樂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將硬件和軟件這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將軟件上市,再將硬件以便宜的價格賣給消費者,條件是消費者必須購買內容”,“這樣做有很多好處,在我們國家,內容的估值、市盈率是遠遠高于硬件的。樂視利用了這種估值的不同,將制造硬件帶動起來。同時,還逼迫消費者改變了原來不肯為內容不付費的壞習慣。”
顯然,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
事實上,在柳傳志之前,樂視也曾大肆傳播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對樂視有類似贊譽,不過旋即遭到創維否認,稱“不要把客套話當真”。
看好樂視的依然不如看空樂視的多。
12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郎咸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互聯網企業做汽車有四大難關:資金投入量之大不可想象,設計之復雜不可想象,技術難關之高不可想象,供應鏈管理之復雜不可想象的。他由此得出結論:“樂視做汽車不可能成功”。
不過,樂視網12月14日發布的一條公告給人們留下不小的想象空間,公告稱:樂視網正在籌劃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引入戰略投資者事項。
稍早的新聞還有,12月12日,樂視大廈再次發生欠款維權事件,70余人聚集在樂視大廈門前討薪。
可以說,過去的40天是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創業以來最煎熬的時期。對于這場幾乎看不到盡頭的危機,賈躍亭堅定地認為,“幕后黑手在百般策劃和推動”。
但是,大多數媒體乃至公眾并不這么認為,“我們沒那么容易被人利用”。百度百家一項調查顯示,72%的人認為“樂視已現多米諾骨牌危局”。
賈躍亭說有背后有黑手在策劃和推動,卻沒有告訴人們黑手到底是誰。事實上,一個企業若真的健康,任你怎么黑都沒用;相反,一個企業若危機重重,怎么掩飾也沒用。
回看過去40天,細心的人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所有關于樂視的利好消息,基本上都來自樂視單方面傳播,而且大多使用的是“未來式”表達方式——“FF內華達工廠將于明年二月進入建設的第二階段”、“法樂第將在2017年CES發布第一款量產車”,“莫干山樂視汽車超級產業園將于年底前開工”、“手機產品供應將恢復正常”、“樂視將最有可能成為超越蘋果的那家公司”……“將”,是這種表達方式最顯眼的關鍵詞。
顯然,樂視以及賈躍亭仍在延續“畫大餅”、“講故事”的套路。
事實證明,這種套路已經失效。最具證明力的事件當屬,10月19日,樂視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有史以來最具聲勢的跨國新聞發布會,僅國內媒體就包機去了400多人。結果令人失望,除了發布汽車不見汽車之外,當天樂視網股價不漲反跌,且隨后幾天持續下跌,顯示出資本市場已經對賈躍亭這種套路徹底絕望。
和公眾及投資者對珠海銀隆多持負面評價唯獨董明珠對珠海銀隆情有獨鐘驚人地相似,當公眾及投資者對樂視模式越來越沒有信心的時候,賈躍亭及其團隊依舊對樂視生態模式信心爆棚。
細究賈躍亭一切自信的根源,仍然在于他獨創的“生態化反”理論。按照賈躍亭的解釋,“生態化反”即樂視七大子生態之間可以產生強烈化學反應,通俗講就是“連鎖反應”。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樂視生態之間正向化反沒有發生,反向化反卻發生了。12月6日,媒體傳出樂視體育整體裁員20%,當天即引發樂視網股價大跳水,并不得不緊急停盤。
樂視覺得投資者誤解了它,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怎么會傳導到上市公司去呢?殊不知,這不正是賈躍亭口中的“生態化反”嗎?
類似“生態化反”早有先例。今年9月中旬,三星發生Note7手機爆炸事件,隨后不久,三星其他型號的手機銷售亦受波及,甚至三星全系列的家電及數碼產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消費者眼里,是“三星產品出了問題”,而非某種特定型號的產品出了問題。
但是,在賈躍亭嘴里,自身危機引發的連鎖反應卻成了“幕后黑手越發肆意延伸,試圖將非上市公司LeEco這場風波傳遞到上市公司樂視網身上”,“越被黑、越堅韌、沙場見”。顯然,這是一種情緒化的宣泄,既不理性也無價值。
賈躍亭彈不出“高山流水”,卻總是抱怨曲高和寡知音難覓,總說理解他生態模式理論的人太少太少,甚至說出了樂視“生態模式太新了,它新到很多人聽不懂樂視在說什么”,“要理解樂視生態模式需要15年”之類的大話。自相矛盾的是,他又說樂視生態模式“無法自證也無法它證”。說得好像全中國人的智商都給了賈躍亭一個人似的。
事實上,真正好的商業模式從來就是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讓人怎么看也看不明白的商業模式很有可能不符合商業邏輯。比如,今年以來流行的專車模式、摩拜單車模式,有幾個人說看不明白?
如果你總是抱怨別人不理解你的商業模式,你向公眾解釋你商業模式的代價會非常高,客觀上降低了你企業的競爭力,增加了你企業生存的風險。
在中國,最不講商業模式和組織變革的企業當屬華為,甚至在很多人眼里華為是一家傳統企業,然而,正是這樣一家傳統企業卻成就了中國企業夢寐以求的榮光——最具全球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型企業。
因此,當賈躍亭罵華為技術“博傻”的時候,許多人都笑了。華為輪值CEO則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什么中國的互聯網大佬們很多都睡不好覺?因為他們大多都是商業模式創新,技術積累少,新技術新業務創新能力弱,戰略上更多靠賭博,新業務更多比拼誰抄歐美抄得更早,誰執行力更強,誰有更多的錢可以燒。”
專注于技術反被嘲諷,這就是中國某些互聯網企業大佬的淺薄。殊不知,在國際管理學界看來,中國企業和國際主流企業的最大差距,恰恰在于專利技術、原創技術、發明技術不足,而非缺乏商業模式創新。
換個角度看,也許更能證明樂視模式到了必須扔進太平洋的時候。據《財經》統計,近年來樂視實現各種融資總額高達700億元人民幣(郎咸平說800億元),如此巨量的資金投入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樂視呢?大家已經看到了,一個危機四伏、備受詬病的企業。還有什么比事實更能證明樂視模式的失敗?
然而,“反省”之后的賈躍亭一再宣稱,“樂視從來沒有說過、也不會改變戰略方向,要改變的只是戰略節奏。”
一個錯了卻不知錯在何處且拒絕反省的企業,是不可能有未來的。
事實上,包括樂視二股東鑫根資本創始合伙人曾強,在樂視危機全面爆發之后亦直言不諱地講,“樂視還需要更深刻地改造……從個人壟斷到集體決策”,“樂視的轉機在賈總一念之間”。然而有趣的是,賈躍亭對此公開表示,“樂視不存在二股東、三股東”。
賈躍亭稱,樂視“要么偉大,要么死亡”,若以此態度對待不同的聲音,對不起,樂視沒有偉大只有死亡。
40天后回頭看,賈躍亭那封5000字長信,除了將樂視資金危機公開化,沒有給樂視帶來任何有價值的改變,我們至今看不到樂視走出危機、走向新生的跡象。樂視目前的處境,不過是以時間換機會的苦苦煎熬而已。樂視目前最大的期待,一是等待在2017年的CES消費電子展上法樂第未來發布量產車,以此刺激公眾及資本市場重拾對樂視的信心;二是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引入戰略投資者,給資本市場投下一個新的想象空間。顯然,這個套路仍然屬于未來式。
有人尖銳地指出,與其說賈躍亭進行了“深刻反省”,不如果說他宣誓了頑固的堅持。
王朔說“無知者無畏”。所以,當賈躍亭說出“當汽車和互聯網將要融為一體時,將會出現超越蘋果的公司,而樂視將最有可能成為那家公司”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笑了。因為,賈躍亭只負責向公眾傳遞信心,卻從來不負責向公眾做出解釋。
這正是我替賈躍亭和董明珠擔心的,誰敢說對汽車的狂熱,不是壓倒賈躍亭及董明珠的最后那棵稻草?在汽車大佬們看來,他們共同的可愛之處,就是太看輕傳統汽車企業了,對汽車產業的理解太過一廂情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