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消息,今日,在烏鎮舉辦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做了主題為“智能制造引領數字經濟的發展”的演講,他認為數字經濟是和傳統一般制造最大的不同在于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從傳統制造變成智能制造,也就是我們利用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數字,加上互聯網應用,所以我們叫智能制造加互聯網。
以下為網易科技根據郭臺銘演講主要內容整理:
因為我們來自于制造,數字經濟是中國制造2025的根基,我們認為數字經濟是和傳統一般制造最大的不同在于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從傳統制造變成智能制造,也就是我們利用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數字,加上互聯網應用,所以我們叫智能制造加互聯網。平臺是數字經濟的基礎。我們有關智能工廠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流程,有一個全記錄。有幾個工廠已經可以做到關燈生產,因為我們已經積累了很多數據。
機器和機器之間產生了大量數據,數據建立后我們要建立模型,就是采集有用的小數據。制造過程中產生有用的小數據,經過自動處理,有影像變視,有訊號處理,海量的數據實際上是生產過程的全記錄。一般一個工石可以產生幾百億比的影像單元。通過影像辨別,我們會曉得每一個制造的流程是不是和上一個制造流程在影像上是不是完全相同,只有做到這個,我們才能做到“關燈生產”。
幾千部機器之間彼此溝通,傳遞信息。過去都是和人之間、人和機器之間做控制界面,現在都是物和物之間聯網的界面,做到無人自主生產。我們每一個步驟都要自動化檢則,最后把所有的數據經過回饋,讓我們曉得生產出來的數據和產品是符合質量,進行安全檢控,并把數據保留下來,作為下一代產品的參考。
富士康想要強調的是,互聯網大數據方面,我們用的是上線云端聯網互通與反饋,在我們內部叫云端、移動、知網傳送,我們用很多海量甚至天量的數據讓我們每一個流程缺一不可,缺每一個環節的數據都可能讓后面的數據都亂掉,用量之大超乎想象。經過多年積累,我們知道什么樣的參數是有用,什么樣的參數沒有用。
比如我們抓取的數據,不僅僅告訴我們怎樣標尺寸,還可以告訴我們怎樣定工差,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當我們累積很多經驗后,用數字和影像告訴我們下一次工差定在什么樣的水準,我們越來越縮小。過去定工差的過程都是人的經驗,現在我們要的是會應用數據的判斷者。
我們任何一個工程師、生產者隨時都可以用手機、平板控制生產的流量,關燈生產。雖然機器人有眼睛,但不需要光線,所以我們用“云移物大智網”來處理新一代的關燈無人生產工廠,對環境、污染、排放的控制,幾乎可以做到零排放的境界。
我們在此向各位介紹我們在推動的一個c2c模式,比如我們參加雙11活動,先把零組件和供應商準備好了,我們相信明年我們不會事先備料也不會事先生產,我們會根據數據告訴供應商和生產線備多少料、生產多少產品。把中間沒有效率的環節,我們都要消除。
未來我們認為數字浪潮對制造業、產業的創新,產生軟硬結合般的整合。像馬云講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術。未來實體經濟與產業創新,未來的發展,是一個硬軟整合的實際結合。從互聯網看是互聯網+,從我們工業的角度看是+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