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
10月18日上海,錘子科技舉行了2016年的首場發布會,在長達3小時的會上,錘子科技推出了新產品Smartisan M1和M1L。與以往不同,錘子科技首次在硬件參數上實現了頂配,另外在多個軟件交互方面,也引起了現場“爆發式”的驚呼。
可以來說,如果以往錘子科技的發布會“脫口秀”被關注的意義要大于“商業”的話,那這次來說,錘子科技有了一個不錯的新開始。在發布會結束后,據錘子科技投資方消息,多個主要渠道共計50萬臺的產品被一掃而空,而且要知道,錘子科技此次的新品價位在2500元以上。
新加盟的合伙人、產品研發和供應鏈負責人吳德周稱,現在錘子科技的產品研發生產有了進一步的改善,硬件團隊從50人擴展到了120人,供應產能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只是還需要一點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羅永浩也首次在發布會后接受了采訪,他圍繞產品、公司、資本和這一年來的變化談到了錘子科技的情況。
就外界最為關注的資金和資本層面的問題,羅永浩稱投資并購等問題因為保密協議的關系,都不方便說,“我個性是覺得沒有什么不能談的,但這些方面的問題,剛一開始談,大家就要開始簽保密協議,所以抱歉都不方便說。”
不過這位錘子科技CEO也透露,實際上接觸錘子科技來投資和收購的,比外界傳聞的要多得多,但如果在資本層面有新的動態可以公布,會第一時間對外公布。
另外,羅永浩也談到了種種并購傳聞帶來的困擾:“我們的同事時常會轉給我這個傳聞那個傳聞,但我覺得只要沒有造成實質性傷害就不去管它。不過困擾也是有的,因為每次傳聞我們倒閉之類的,供應商就會擔心,于是只好請人吃飯見面去聊。”
錘子科技產品和供應鏈副總裁吳德周
當然,一同出席發布會的吳德周是錘子科技今年以來的最大變動。這位華為手機15年的研發高管、華為榮耀北京研發團隊負責人,在今年5月正式加盟錘子科技,并依靠自身的影響力,為錘子帶來了30人規模的團隊,以及建立起了錘子科技產品研發的機制,保證可以有兩條并行產品線同時在進行。
談及吳德周加盟,羅永浩稱用了將近7個月的時間去軟磨硬泡,并在吳德周家住上海的情況下,還是把吳德周邀請到了北京。同時,羅永浩也談到了產品供應鏈方面高管變更的細節,他表示CTO錢晨的離開在內部處理得非常完滿,無論在期權股權問題,還是其他事宜上,但后來傳出“不和”以及“尿褲子”的傳聞就顯得莫名其妙。
“對于’尿褲子’我們內部是有典故的,通常有一些牛X的設計或想法時,總是會說能被這些產品嚇得尿褲子,但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在Jeff(錢晨)的這個事情上被講得神乎其神。”羅永浩說。
吳德周則表示,自5月份加盟以來,更加堅信錘子科技有可期的未來。“錘子的差異化一直做得很成功。現在硬件的差異會越來越小,軟件和品牌調性將是錘子與生俱來的。另外在ID和UI上,羅老師真的是一個天才的產品經理,所以在整個機制上,我們是比較互補的。”這位前華為榮耀的研發負責人還稱,如果繼續再選擇一次,依然會選擇加盟錘子科技。
同時,在會后的采訪上,羅永浩和吳德周還透露,新的產品已經在研發狀態中,明年春天還將有新品發布。
“我們雖然經歷了研發高管團隊的交接,但整體還是非常穩定。研發團隊在非常短的時間擴了一倍的規模,所以現在可以說在生產研發上,我們走在很好很好的一個狀態上。”羅永浩告訴新浪科技。
以下為羅永浩采訪實錄節選:
新浪科技:這次發布會最后選在上海的原因是什么?
羅永浩: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大型場館基本都是供給不足的,我們訂在國家會議中心基本都要提前半年,訂在上海也要提前3個月、6個月。但是我們研發上有時候會延遲、有時候會改期,會出現各種變故,所以有的時候提前半年訂的又沒法兒改,改的話又碰不上合適的檔期。
去年是我們首次離開北京開發布會,但發現效果很好。比如以堅果為例,江浙地區在我們的銷售里是戲劇性地上升的。原因是我們一直在北京開,覆蓋不到江浙地區的媒體,但在上海開就可以。所以我們以后可能會北京、上海和深圳三處跑著開。總體來講,這里面有一部分是我們想這樣做,另一部分是場館供給的原因。
新浪科技:現在供應產能的情況如何?
羅永浩:這個請我們研發和供應的合伙人吳德周來談談吧。
吳德周:一般新發布的時候供應鏈的產能都會比較緊張。但是我們這一次準備還是相對比較充分,比如一開完發布會立馬就可以銷售,而且發布之后幾個主要銷售渠道都賣完了。這一塊的話一定加大產能,盡快滿足大家的需求。
新浪科技:這次從T系列變成了M系列,背后是如何考慮的?
羅永浩:T系列是以比較激進的設計導向的系列,但原來我們不是一定要新開一個系列的。按照T系列繼續走也沒有什么問題,因為這個跟我們品牌的調性都是相吻合的。
但是作為這款旗艦機,我們內部在做調研的時候,覺得一定要把指紋識別放前面,然而這樣做之后發現傳統T系列的設計語言和方式就沒法兒再繼續使用了。所以坦率來講,你們看到實體鍵的初期還是三個實體鍵,是經歷了非常復雜的一個時期,比如有做了一個非常漂亮的“三個圓”的設計,但是真正嘗試去開磨具的時候,做成圓潤的三個,設計感就會被破壞,做成平的三個玻璃片,又很難保證光澤色都一樣,你拿著看的話就會顯得低端。
在這種情況下,一輪輪產品改下來,后來被迫改成“烏紗帽”式的,中間一個“圓”,兩邊兩個“棍”。做了這個之后,開始覺得不舒服,但是某一代工程機天天拿著用,適應了之后覺得還不錯,這個時候吳德周剛加盟錘子,覺得“這個太丑了”。于是我們出去給自己一圈朋友看,最后大家普遍覺得很丑,于是內部又繼續做了嘗試。
那最后,吳德周就說現在選擇之后兩個:一個是做成“烏紗帽”式的,但是因為丑被罵,最后賣不動。另一個就是去掉兩個“棍”,正面做個圓,但也會被罵,因為你原來是設計驅動型的,但至少還能賣。
所以你現在是走到中途的時候,只有這么兩個選擇。后來我們只剩一個“圓”的時候給公司里200多個人看,大家都說非常好看。那又問像不像iPhone?回答說“像”。那怎么辦?繼續看有沒有大廠做過,發現也有做過圓的。
但是作為一家設計驅動的公司,最后弄出來像iPhone還是挺尷尬的,不過最后討論來討論去,就覺得要么就廢掉心血投入很多的項目。要么就繼續做,但做好因為像iPhone而挨罵的心理準備。
然而這件事滑稽的一面是:如果你做成橢圓的就像三星,就像現在國內主流都是橢圓,大家做多了就覺得相安無事,至少沒有像iPhone。這是一個很怪的邏輯。
新浪科技:那吳德周加入后自己感覺如何?
吳德周:現在最大的感受是很興奮,我這是第一次現場參加發布會,之前都是被內部安排學習在線觀看的。所以這次發布會的心情很興奮。另外,現在我們已經在做明年的項目,羅老師之前拿出個幾個ID設計讓我眼前一亮,確實很不一樣。所以現在產品做出來,big bang也好,one step也好,確實是革命性的交互。從我產品經理的角度,一般是兩個屏幕切換,所以最大的感受是每天都會有新的驚喜。
新浪科技:加入錘子科技后有什么變化?
吳德周:錘子以前是項目驅動型,但是現在我們有了產品線,有了產品經營的概念,所以整個產品團隊在為產品負責。另一個是現在硬件團隊已經從50人擴展到了120人,所以現在平行開發兩款產品是完全沒有問題。
第三是供應鏈的問題,在供應商的選擇上,都會有很大的變化,所以在M1的供應產能上,也會越來越好,但也需要一點點時間。
新浪科技:挖了吳德周多長時間?怎么打動的吳德周?
羅永浩:差不多挖了7個月吧。德周因為家在上海,又剛生了第二個孩子,所以他基本是不考慮的,但是我老來找他磨嘰、找他談心,有時候也假裝路過上海,害怕他有壓力不敢見。
所以聊了比較多時候共識還是比較多,因為德周經歷了華為15年,也就是華為手機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所以經歷也是獨一無二的,更何況現在是華為手機現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所以他本來是不考慮動的,但是我們聊多了之后呢,德周對于產品也很有追求,在硬件工程上也會挑戰一些更具挑戰的東西,這種東西在求穩的企業里不是總有機會去做,所以我發現了以后就拿著我們的一些工業設計的東西去誘惑他,后來陸陸續續談了6、7個月的“戀愛”,就把他騙回了北京。而且他非常辛苦,因為華為現在什么都不缺,他已經很久沒在工作中遭遇缺錢、缺人和缺資源的情況了。到這兒來要經歷很痛苦的適應吧,比如賬期,現在就是先給錢也要求著別人,這在華為是不可能出現的。
德周的另一個特點是心態特別好,永遠笑著,有感染力,所以大家特別疲憊的時候,只要他在,就有感染力。
所以我們雖然經歷了研發高管團隊的交接,但整體還是非常穩定吧。非常短的時間擴了一倍的規模,現在可以說在生產研發上,我們走在很好很好的一個狀態上。以前我們偏弱的也是這方面。
以前的團隊多半來自MOTO,是一個高度成熟分工非常細致的大企業,所以知識上有些地方不可避免地有盲區。但華為團隊經歷了手機從無到有的過程,知識上基本也沒有什么盲區,所以控制得比較好。
新浪科技:那吳德周您本人怎么看加入錘子這件事?
吳德周:我是5月份加入的,如果現在讓我再做一次選擇,我還是會一樣選擇錘子,因為錘子的差異化一直做得很成功。硬件的差異會越來越小,軟件和品牌調性將是錘子與生俱來的。另外在ID和UI上,羅老師真的是一個天才的產品經理,所以在整個機制上,我們是比較互補的。
羅永浩:德周加盟也是讓手機圈里很多人很吃驚,不太理解為什么加入這么一個各種困難的公司,但是我們確實共識比較多,這也是一個基礎吧。他來了以后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大批老部下,而且都是之前已經離職華為的,他把他們挨個召集起來,所以當他還沒入職的時候,已經為我們召集了30多個人的團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