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商以及互聯網企業來說,大數據到底意味著什么?是一種技術、一批數據,還是一堆算法?”這是在日前召開的移動開發者大會(MDCC 2016)主論壇上,京東集團技術副總裁趙一鴻拋出的一個問題。在如今這種言必談大數據,每個企業都以數據驅動自居的時代,這個問題正隱隱出現在一些大數據從業者的腦中。
那么,數據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在趙一鴻看來,大數據的價值是提供一種能力,它可以把握人的變化、預知趨勢的走向、提高決策的質量。而這種能力恰恰是凌駕在數據、技術、算法之上的。“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技術的普遍性給用戶帶來不一樣的變化,也讓我們對大數據的動態性、準確性、完整性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也是京東大數據的優勢所在。”趙一鴻如是說。
專注用戶行為
易觀發布的《中國移動網購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6年第2季度》數據顯示,從2015年第二季度開始,是中國網絡購物的分水嶺,移動網購開始追趕PC端,并在第三季度完成了對PC端購物占比的超越。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網購市場交易規模達8771.4億元,同比增長104.5%,移動網購已經占整個網購規模的72.3%;預計2017年有望突破80%。
“這個數字背后是對所有電商企業的挑戰:隨著移動端使用率的增加,用戶在屏幕上的關注點會減少,代表著我們能提供給用戶的信息越來越少,希望在這些內容中命中用戶的需求難度不斷提升。”趙一鴻認為,隨著移動時代流量的引入越來越寶貴,迫切要求從技術角度實現精準和個性化體驗。
京東一直通過大數據在追蹤并研究著用戶。數據顯示,相比PC端,移動電商用戶的碎片化利用率高,下單間隔更短。”在碎片化的場景下,用戶購物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在一天中,無論是訂單量還是購買產品的客單價都高于PC端。“趙一鴻解釋道,因此,只有更精準地呈現內容,才會讓商家和用戶實現雙贏,前者提升轉化率和用戶體驗,后者縮短購物時間、買到更合適的商品。
圖注:京東用戶在PC端和移動端訂單量分時段占比分布(藍色為移動端)
此外,移動技術的普適性,也給很多西部地區的用戶帶來變化,這些電商新用戶跨越了PC時代直接進入移動電商。京東大數據顯示,西藏、寧夏、新疆、陜西、貴州、山西等省份的移動端滲透率超過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未來移動電商也將在西部釋放更多潛力。
大數據的四種能力
那么,面對消費者的升級,京東如何理解這樣的變化,并利用大數據來使這些變化產生價值?趙一鴻認為,大數據為京東帶來了4種能力。第一種能力是洞察,數據中包容著豐富的趨勢和變化,我們需要具備發現規律的能力;第二種能力是挖掘,通過算法和機器學習來深入分析和學習趨勢、洞察、變化的原因;第三種能力是決策,將數據智能賦值給客戶和供應商,為其創造價值;第四種能力是開放,分享洞察、商機給第三方,包括社會和政府。
從京東大數據平臺建設的第一天起,對用戶在網上行為和數據的收集就是整個京東大數據團隊工作的重點。在趙一鴻看來,京東大數據有三大特點:非常完整、非常精準、價值鏈非常長。因為這些數據覆蓋了用戶從瀏覽、下單、配送到客服的完整過程,是用戶在用真金白銀購物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因此非常準確,具有極高的質量,從而能產生巨大的價值。
為了更好地研究用戶,京東的用戶畫像按照地域、行為、設備、偏好、用戶等屬性,將虛化的目標用戶數據化和具象化。“與目前業內很多公司‘靜態’的用戶畫像不同,京東的用戶畫像是‘動態’的,每個用戶身上不會固定一個或幾個標簽,而是隨著用戶生活的變化而變化,陪伴用戶,預知用戶需求,來進行推薦和個性化服務。“趙一鴻表示,基于用戶畫像,結合京東的智能賣場、移動商店等項目,精準觸達用戶。例如,在iPhone 7首發中,京東根據購買量預測,將商品提前放在配送站,讓眾多用戶在1小時內拿到了iPhone 7/Plus手機,其中一位北京用戶從下單到收貨僅用了3分57秒。
京東大數據的重點是解決實際的業務問題,為用戶和商家創造價值,因此,開放的意義顯得更為重大。趙一鴻表示,移動電商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未來京東將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場景化和去中心化趨勢,將京東各個業務模塊及能力進行整合與開放,為合作伙伴創造價值。同時,京東會將高質量數據通過各種形式開放出來,定期發布各個維度的京東指數,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各界和協助政府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