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不知多少股民又陷入祥林嫂模式:為什么50元就賣了新浪;為什么在150元時就覺得騰訊股價太高了?!中國股民被科技泡沫論折磨了十多年,而中國的科技公司從來只用財報回應外界質疑。
騰訊、新浪微博用2017年一季度財報,再一次證實了社交網絡的長盛不衰。
微博的數據尤為引人注目,營收和用戶均有大幅增長。看樣子,似乎真的可以給Twitter上一課了。
微博在2017年第一季度,實現凈營收1.99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7%,超過公司此前預期,凈利潤更同比增長了近三倍。
截至2017年3月31日,新浪微博月活躍用戶達3.4億,按年增長30%,創造上市以來單季度增幅新高,并歷史性地超過Twitter。
微信則繼續夯實了全民APP的地位。
從騰訊披露的財報看,微信合并WeChat的用戶數,在今年第一季度達到9.38億,同比增長23%,這一增速雖略低于2016年第四季度的28%,但也堪稱高速。騰訊社交網絡的變現能力正在逐步展現。財報期內,社交網絡收入122.97億元,同比增長56%。
從微博到微信,營收和用戶全面增長,宣告了一個社交全盛時代的到來。而就在一兩年前,快手、探探的快速崛起,人們還不禁為“兩微”的老派捏把汗。微博和微信緣何煥發第二春?
首先,從大勢上看,中國互聯網仍在高速成長。
據CNNIC統計,中國仍然有6億多人尚未接入互聯網,這幾乎相當于一個歐洲、兩個北美的市場規模,潛力巨大。
在既有龐大存量用戶基礎上,微博和微信仍然在加速渠道下沉,在這一過程中,大批低線城市和農村居民被發展成新用戶。
早在2014年,微博就把渠道向三四線城市下沉作為運營的首要任務。為了能夠最廣泛地抵達用戶,微博選擇了和電視媒體合作,在爆款綜藝節目中植入互動環節。僅在2014年,微博與20多家衛視、超過100檔電視節目進行合作,包括《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了》等熱門節目。微博數據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到2016年,「二、三線占據微博整體用戶的半壁江山。」
不過,「珠三角、長三角、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以及人口大省的微博用戶占比較大。」相比之下,微信對低線城市的滲透更為徹底、更接地氣,從北上廣的寫字樓到貴州的小縣城,微信也許是當前除QQ以外,人口滲透率最高的互聯網應用,甚至在一些地方,上微信幾乎等同于上網。
其次,社交網絡仍然是最易獲得的精神避難所。
經濟高速增長,其副產品就是階層巨變所引發的社會思想動蕩以及全民不平和:移民熱再起反應了富裕階層對財富的不安全感;對限購、學區房的風聲鶴唳折射了中產的焦慮;一呼百應的逃離北上不過反復消費了底層對未來的無望。
微信、微博已是許多人離不開的電子嗎啡。
承擔歐盟研究基金出資的「全球社交媒體影響研究」項目的英國科學院院士、人類學家丹尼爾·米勒帶領研究團隊在中國、英國、巴西、印度等9個國家的田野調查發現:「社交網站修正了其他新媒體所帶來的孤立化與個體化的影響,將人們重新帶回了那個曾幾何時人類擔心早已失落的、緊密交織的社會關系之中。」
許多人在現實生活中過得并不如意,但在社交網絡中尋找了理想生活所帶來的快感。丹尼爾·米勒團隊在中國的調查發現:中國社會已完成兩種遷徙潮——從鄉村到城市,從線下到線上,而后者讓人更為接近和融入現代生活。倫敦大學學院人類學博士生王心遠在浙江一個小鎮十多個月的調查發現,對于那些流水線上的90后來說,「手機以外的生活是無法忍受的。」
最后,微博和微信仍在不時調整策略應對市場變化。
微博不必說,通過投資一直播切入了火熱的直播市場,另外早期對PGC視頻內容的扶持,也換取了短視頻江湖了搶占了一席之地。新浪微博CEO王高飛近期也透露了短視頻戰略方向的大調整:「從今年開始,我們將產品的中心放在UGC(用戶原創內容)的視頻領域。」
微信雖然并未上線直播功能,但是其即時通訊工具的自然屬性,賦予了其對于任何潮流慢半拍的底氣。當然,并不是所有潮流都需要去追趕。作為國民APP,微信每一步功能拓展都顯得極為克制,以避免傷及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