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處罰了一波第三方支付公司之后,央行的“閘刀”終于揮向了第三方支付中最大的兩個巨頭——支付寶錢包和財付通(微信支付)。5月10日,央行上??偛抗剂藢χЦ秾毜奶幜P決定,因違反相關支付規定,被處罰3萬元。同日,央行深圳支行也對第二大移動支付巨頭財付通處罰同等金額。市場普遍認為,這是央行發出的一個信號,都“乖乖的,誰都不能凌駕于處罰之外”。
央行上??偛堪l布了央行上海分行第134期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處罰信息顯示,支付寶(中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央行上海分行要求限期改正,處以罰款3萬元。同一日,央行深圳支行也公布了對財付通的處罰信息,處罰信息顯示,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未嚴格落實《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被罰款3萬元。有專家認為,央行此次處罰傳遞的信號是,“支付機構的巨頭,要帶頭落實好相關規定,為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做好表率。在加強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的大背景下,央行由此傳遞出進一步整頓和規范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信心和決心。”
眾所周知,規避金融風險是近期的大事,也是央行不斷治理整頓的一個焦點。對于被處罰,支付寶表示,“為貫徹落實《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支付寶在去年初就啟動了相關的系統升級和改造工作,并通過各種方式讓廣大用戶理解、認可賬戶實名制給大家帶來的幫助和價值,完成相關的認證工作”。財付通表示,“自《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發布后,財付通第一時間全面啟動了落實支付賬戶實名制的相關工作。我們一直通過產品引導、用戶教育等多種形式,爭取妥善、到位地推進實名制的落地工作”。
很顯然,“認錯態度”都是不錯的。不過,雙方都未明確回復被處罰的原因,但均提到賬戶實名制的問題。據此判斷,或許雙方被罰可能涉及賬戶實名制。眾所周知,央行于2015年底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該辦法已于去年7月1日正式實施,按照規定,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機構應該對客戶進行實名制管理、對賬戶實行分類管理。據統計,截至目前,共有近50家支付公司被處罰。僅2017年初到現在,央行已經對超過10家支付機構開出罰單。
去年7月25日,央行官網發布公告,宣布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聯支付和銀聯商務存在嚴重違規現象,兩者分別被罰款1110萬元和2653.7萬元,創下了當時罰款金額新紀錄。因此,對于支付寶和微信的區區3萬元處罰顯然是隔靴騷擾,也可以認為雙方收到的“違規”尚不嚴重,否則也不會出現這么小金額的處罰,一定的警示作用或許才是關鍵。
我們觀察,央行處罰信息中的處罰原因多出現違反反洗錢規定、違反銀行卡收單規定以及違規使用客戶備付金等。自今年4月17日起,央行要求支付機構應將客戶備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為20%左右,最終將實現全部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這是監管的重點,而對于兩大第三方支付巨頭來說,因為承載著市場巨大的份額,因此在這方面的“轄制”也是重點之一,畢竟可能存在的風險還是非常關鍵的,對于二者來說這種集中存管的備付金也應該不是問題,但是對于實名制的事實估計尚有一段時間來不斷完善。
業內人士表示,反洗錢、用戶實名制認定、用戶信息保護、數據使用等方面,都是潛在的風險高發區。應該也是監管的重點。防范金融風險是央行一直在監管的重點。事實上,監管層已經出臺了多項政策,包括實施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監管制度、建立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機制、確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機制等。央行之前的處罰是針對比較混亂的預付卡和收單業務,但是針對移動支付和互聯網支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有些放寬,央行的態度是認為這個業務總體上沒有問題,但是要有“監管紅線”。市場也認為,第三方支付未嚴格保護客戶信息和個人隱私,信息泄露事件時有發生也應該是監管的一個重點。
眾所周知,國內移動支付市場,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是雙寡頭格局。對于市場的培育以及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的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數據顯示,阿里支付寶和騰訊財付通一直占據移動支付的絕對地位。截至去年四季度,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巨頭的市場份額已超九成,達91.12%,剩下的企業只能爭搶不到10%的份額。包括一些手機支付企業都難以在中國市場形成規模和潮流,比如Apple Pay等等皆是如此,這也說明中國市場確實不太一樣。這一次央行的處罰也是“敲山震虎”,未來的監管或許也會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