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時租賃、充電樁建設等方面的建議、提案成為了今年“兩會”的熱點。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劉建表示:“在共享經濟的理念下,將車輛接入互聯網平臺,借助網絡平臺的透明性、即時性和智能化進行分時租賃,既能使車輛利用率最大化,降低出行成本,也能緩解多數城市交通擁堵及其環境污染等問題。”
他談到,目前中國十大重點城市的年平均擁堵時間高達85小時,與此同時,租賃車輛和私家車閑置率卻居高不下,造成資源浪費。而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項目采用綠色出行、個人付費的市場化租賃服務方式,借助互聯網,可通過手機、網站等方式對充電過程進行管理,通過PC、手機、電話等方式進行選車和預定,全過程自助完成,實現了一對一服務和綠色出行。
其實分時租賃不是一個新概念,若將Zipcar的成立算作起始,汽車分時租賃已在美國和歐洲經歷了十六七年的發展,但在15、16年才成為國內輿論較為關注的領域。這個概念起源于美國,最早是從傳統的汽車短租業務切分出時間模塊更短的分時租賃業務,隨后部分主機廠和創業公司也通通沖進這個領域,經過十數年的發展,以網點取還、自由取還、C2C模式為主的幾大模式也已發展成熟,而在國內,玩家模式與國外別無二致。
2015年起,汽車分時租賃在國內逐漸火熱,雖然有“共享”概念的興起為其加持,但究其本因,我們認為在政策補貼下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增是最為重要的背景。201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約為7.8萬輛,而2015年陡增至34萬輛,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卻未能跟上產量的增速,轉賣為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此外,新能源汽車的里程有限,用于分時租賃和短租顯然更為合適。
在“共享”以及分享越來越成為主流的消費模式的大背景下,分時租賃的廣闊前景毋庸置疑。各大出行平臺為了盡快搶占市場,分別做了不同程度的市場策略與布局,部分平臺采取與停車場、園區等公共場所合作的方式,主打網點異地取還車的賣點,用戶用車結束后只需把車停在這些停車點即可免費停車;考慮到電動車動力續航問題,部分平臺通過與國內大型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運營商合作,解決續航問題;近期剛在北京頻繁露出的“優開出行”更是使出了“0元取送車”必殺技,可見當前這一領域的競爭程度之激烈,及各大平臺當仁不讓想搶占市場的野心。優開出行于2017年2月在北京成立,提供免費上門送取車服務,讓用戶免去了自己到指定停車場找車、還車的麻煩,真正讓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分時租車服務。
誠然前景一片看好,但是消費者誠信問題、充電標準的缺乏以及城市停車位緊張等問題,也都還有待解決。也正是因為這樣,如共享自行車至今尚未解決的盈利難題,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作為資產投入更重、運營更繁瑣的項目至今也并未得到爆發性發展,可謂機會與挑戰并存。終究會有哪些企業在接下來的幾年被資本看好,并更好的解決了目前面臨的這些問題,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