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官方近日專門做了一次澄清,事由是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即將推出一款手表產品,但在消息放出后,外界沸沸揚揚的標題幾乎都是“小米將發布首款手表產品”。
即便小米官方鄭重其事地強調,也沒有引起網友明確地區分。他們并不認為華米手表和小米手表有本質不同,更何況推出手表的企業,就是“小米手環”的生產商。
小米手環的出品方叫華米,創立于2014年,在當年接受小米投資加入小米生態鏈后,這家正式取名華米的智能可穿戴廠商開始為小米研發和生產智能手環,并在冠名“小米手環”推向市場后,成為了小米電商平臺里最受追捧的產品:一度月銷上百萬支,成為中國最為暢銷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然而這種成功同時帶來煩惱。在小米手環取得不錯的商業成功后,站在身后的華米同樣站在了巨大的小米光環下,一旦華米不甘于只做ODM廠商,獨立化品牌的問題就會凸顯。
這個問題在劉德和黃汪看來本是自然而然、不足為慮的。前者是小米聯合創始人、副總裁、供應鏈負責人,后者是華米創始人&CEO,在開創生態鏈模式之初,小米官方和生態鏈企業就達成了共識,這是一場組團來打的群架,小米沖鋒在前,生態鏈企業緊隨其后,一同變革中國制造業。
劉德說,外界對于小米和生態鏈企業的關系有些搞不清,有說母子公司關系的,有說大組織與具體部門關系的,“但小米和生態鏈企業關系從一開始就很直接,是兄弟公司的關系。”
這種兄弟公司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互相放大,小米為初創的生態鏈企業提供了品牌放大的可能,而生態鏈則用產品放大了小米打造新國貨的愿景。其次是品牌矩陣,劉德稱小米生態鏈的模式類似竹林——單根竹子容易彎折,放在一起能抵御風雨,但從一開始就不干涉甚至鼓勵生態鏈企業在時機成熟時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影響力。
于是在小米手環取得不錯的銷售成績后,黃汪認為有了富余的研發、時間和資本,可以探索獨立品牌之路,不過這對于華米是個不小的挑戰,甚至對于整個小米生態鏈都是,因為并無歷史經驗和過往案例可以參照,華米不自覺地承擔了探索先鋒的角色。
毫無疑問,華米的獨立品牌之路并不輕松。他們耗費百萬元單獨舉行了一場品牌發布會、邀請了明星聯合設計師高圓圓,買下了屬于自己的huami.com,還推出了完全獨立的品牌AMAZFIT。拿黃汪的話來說,這個獨立品牌的探索之路并無捷徑可走,別人如何從無到有建立,華米也要照章走過一遍。唯獨不同的是,華米已經有產品在商業上獲得了驗證和成功。
然而,小米的光環效應背后的另一面也開始顯現。相比“小米手環”,AMAZFIT品牌在各方面的成績都要遜色很多,這引發外界質疑,首先是離開小米的模式如何才能玩得起色,其次是獨立品牌的時機和條件該如何把握。
在向新浪科技回答這兩個問題時,劉德多次強調了“基本盤”。在這位小米生態鏈負責人看來,在中國的環境和產業結構下獨立打造一個全新的大眾消費品品牌難度極大,但如果小米生態鏈企業在小米品牌下打好基本盤,則能在初期成功后高舉高打,迅速開拓出獨立品牌。
“50億美元的公司規模”,這是劉德給出的量化標準,他認為生態鏈公司達到這個標準,即意味著基本盤不再有問題,能夠有時間、研發精力和資本,在增長、技術、用戶和產品質量的發展同時,快速建立起自有品牌來。
但劉德也強調,小米之于生態鏈企業,永遠都是參謀部。真正的作戰部署一定需要由生態鏈企業作出,指揮權始終在離炮火最近的人手中。
現在,華米黃汪,就是離炮火最近的那個人。在2015年9月,他認為到了該建立獨立品牌的時候。黃汪表示,小米手環之外,華米有剩余的人力和資源去開拓另外一條線,此外從團隊心態來看,如果長期單純只與小米生態鏈協作推小米旗下品牌產品,可能會導致團隊心態有所不同,獨立品牌可以讓團隊保持創業心態,對于整個公司都是鍛煉。
獨立品牌和小米影響力的客觀差距對比,黃汪主觀上認為并不難接受,他向新浪科技表示:“一個新品牌建設,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如果不啟動去做,永遠沒有第一步,就永遠也實現不了。獨立品牌需要持續投入、持續建設,而不是指望一夜成名。”
實際上,華米品牌和AMAZFIT的推出,一定程度上也給華米帶來了更大的空間,如果說小米生態鏈下需要平衡更多統一,那獨立品牌則有更大的自由度,比如華米即將推出的手表,如果放到小米生態鏈下推出“小米手表”,可能需要照顧的因素就會更多。但現在,對于華米而言,對于黃汪而言,擁有全部的“開火權”,而且需要考慮到的是,在華米成立前,黃汪就已經在智能手表領域打磨多年了。
“手環是一個24小時的設備,但手表可能只是8小時需求。對于智能手表如何理解,我們會在月底告訴大家。”黃汪說。
此外,關于華米獨立品牌探索、小米手環背后的思考、華米對于智能手表的看法等,華米創始人黃汪還向新浪科技說了很多,興致所至,他還向新浪科技透露了在智能可穿戴領域出海看法,以及未來3-5年內IPO的計劃。
小米手環2到10月不再難買
新浪科技:小米手環6月份上市,現在仍然很難買,手環的產能為什么這么難解決,供應鏈方面的瓶頸在什么地方?
黃汪:和做手機是一樣的,我們一開始開了五套模具,五套模具的量是30萬左右。這就決定了你初期的量產規模。然后你為什么一開始開五套模具做30萬,而不是一開始開十套或者十五套,一下子做個100萬?這個風險比較大,一旦有一套錯了,所有的都錯了。我們開模具的時候是修正化,修到最后五套就修好了。如果同時修十五套或者二十套模具,就一直往后推,你一個都出不來。你是想開五套先出來,還是三個月、五個月以后同時出十套模具?我們選擇趕緊先出,大多數公司都是這個模式,除了蘋果敢說我一開始全面鋪開,其他公司都不行。這個風險極大,一旦有錯所有的都扔倉庫里。華米還是一個創業公司,這么大風險還是會用創業公司的辦法做,30萬、60萬、100萬這樣翻上去。
新浪科技:一般到產能到哪一個階段能夠實現供需平衡?
黃汪:到8月份或者9月份,我們肯定是月產百萬,這個階段產品的品質、良率都到了一個級別。硬件就是這樣,不像軟件一復制好的就是全好的,硬件有良率這件事情。我的良率原來是60%,有40%是扔掉的,這個成本就很高。如果我一開始月產百萬,有40萬扔掉,那肯定不行。從良率的角度來說,我們慢慢爬到100萬,良率就很高了,超過95%,剩下5%工廠再做二次測試,修正一下也可能出貨。但是從100萬翻到200萬就很簡單了,就是簡單的翻倍。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們可能要做到月產200萬個,就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時間點來看,今年10月就能實現月產200萬個。
新浪科技:小米手環2相比1代,最大挑戰是什么?
黃汪:這個產品最難做的就是顯示,沒有亮之前是一抹黑,如果有一個小黑框會很難看。為這個事我們試了一個季度,這種工藝成本特別高。比如說山寨的產品,就是搞一個框,也不影響使用,功能也一樣,只是不美觀。現在網上很多山寨就是這樣做。我們為了讓用戶感受到產品設計上的不同,其實花了很大的成本,比一代沒有顯示的成本高很多。
另外腕帶材料是有變化的,我們大概試了7、8種材料,最后試出來的材料,差不多需要6個月時間。顏色、硬軟度都需要調,最難的是手環不好戴,包裹的殼子軟硬膠結合,在整個業內我們也是第一個推出,到現在也沒有別的人做這個事。解決了第一代用戶的痛點,顆粒不會輕易掉,這個很重要,這個更貴了。
新浪科技:為什么顯示屏沒有在小米手環1代就做?
黃汪:我們做一代的時候,做了很多減法。當時討論要不要加顯示屏,要不要加震動,要不要加觸摸,最后我們干掉了所有的按鍵,干掉了顯示。第一代產品用戶最大的需求還不是顯示,我得有一個來電震動提醒,這個使用的難度很高的,超過70%的用戶用來電震動提醒。
現在很多消費者反饋,接觸手環這個東西,我戴個手環,還能不能增加一個功能,第一個想到的帶顯示。這個呼聲從去年的上半年開始,就已經比較強烈。我們快速做這個功能,一做就是一年,要做一個指示功能很簡單,我們要做的東西是既有這個東西,還要做得美觀,就是這么一個邏輯。我們覺得這個產品的邏輯,在合適的時間推出合適的東西,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推這么一個帶顯示的東西,用戶會罵這個東西個小或太大了,不夠骨感。當時的形勢都是一千多一個,直到小米手環出來79一個,我們現在換代的就是一代手環的用戶。來電震動又有這個功能,當你養成這個習慣的時候,你再換第二代,你不會覺得大多少。加上顯示之后,我們也不可能做的太大了,電池也不增長,還能搞20天。這些東西我們繼承了一代的思考到了二代,我們是升級兼容這樣一個思路。
新浪科技:所以目前在產品迭代周期方面還不能完全可控制嗎?
黃汪:可能跟兩年半之前開始創辦的時候不一樣,我們公司現在300多人了,我們有更多的人手,儲備了更多的技術。凡是手環相關的技術,其實我們都儲備了,只是在什么時間點推出產品而已。比如說有一部分用戶說怎么沒有IC刷公交,也是看我們什么時候出,這個技術都儲備了。在華米現在階段也不能出很多小眾的產品,小眾產品有一些創業公司也在做,包括有些人測一下血壓,我們甚至不敢做。血壓這個事是醫療指標,醫療指標的東西不能夠公開宣稱的,稍微小一點的創業公司無所謂,我們如果出了一個號稱自己能測血壓的,測的又不準,國家肯定也會查你的。
新浪科技:在華米內部,判斷用戶的需求的時間點,這個怎么判斷的?
黃汪:我們有大概2000多萬的用戶,后臺也有數據,我們對于用戶使用的行為,每個月都有大數據統計分析報告,我們能夠看到用戶的一些需求,包括一些意見反饋等,我們都會梳理有多少用戶反饋,需要什么東西。我們通過看數據,能夠看到下一步的一些需求。包括我們在微信里面的用戶,關注度也很大。
華米手表研發超過18個月
新浪科技:有屏幕之后,為什么不一下子推出手表?手表和手環之間最大的差異在什么地方?
黃汪:手環跟手表還是屏大屏小的差異,屏幕帶來的改變就是信息展示量的改變,屏幕大的佩戴的時候,手表是一個8小時設備,不是一個24小時設備。一般你不會戴著它睡覺,只是早上起床上班戴著出門,晚上回家手表摘下來。手環是一個無感的存在,也不用充電,24小時帶著。當然還有一個價格上的差別,有成本的問題。
新浪科技:那華米做手表會有哪些不同?哪些會是華米特色?
黃汪:我們做手表超過了18個月,做手表是我們這個團隊對自己的一個交代。在華米成立之前,這個創業團隊就出過手表,我們2014年一年都在做手環,對于很多迭代也做了思考,結果這么多用戶的反饋。在2015年年初的時候,我們明白了用戶對于手表需要一些什么。我們從2015年年初重新殺回到手表,一做就做了一年半,這么難,你要真正做一個好產品,真的很難。原來作為一個更小的創業公司,對產品的敬畏度不夠。原來我們在2013年那個時間點看一個產品,對它的理解和我們在這么大量的手環基礎上,再看對一個手表的理解,完全不一樣。
新浪科技:也就是說做完小米手環之后,對產品的認知有了不同?
黃汪:對于用戶的理解,這么多用戶給我們反饋,我們云端有這么多數據支撐我們的判斷和總結。從這個高度來說不一樣,原來我們做調研,頂多做幾百例調研,結合自己的經驗做了。現在我們云端有很多數據支撐我的觀點,用戶需要來電震動,這些就是支撐我們的決策。
新浪科技:現在市面上也有手表廠商,主打手表是人工智能語音入口,華米會有不同嗎?
黃汪:我覺得目前很多的業內產品對于手表這個品類的思考,是非常不足的。他們只是覺得蘋果做了這個東西,我們就照抄蘋果的功能,就覺得是智能手表。他們沒有真正去理解用戶需要什么,不管這是一個語音也好,或者說人工智能概念也好,我們用戶之所以掏錢買你的手表,不是因為你的人工智能,也不是語音,而你解決了什么痛點,什么問題。沒有解決問題,他為什么要掏錢,用戶很現實的。
我們在這個事情上做了大量的思考,我們產品出來的時候花了一年半,這么大一個團隊,差不多三分之一都在做這個事情,我們在月底要說這個事。從這個角度來說,創業團隊做手表,以語音或者人工智能為賣點,其實是沒有思考清楚,只是賣點,會導致一陣熱過后,用戶覺得這個東西沒有價值。如果各個創業公司這么浮躁的做產品,最后把這個市場坑壞,大家一起來坑消費者,一起來忽悠消費者,消費者真的掏錢買了你這個手表,回去以后過了兩個禮拜不用了,消費者心里會罵的。這個就會導致大家對智能手表這個品類越來越不信任,大家覺得這個沒有什么用,這是對產業不太負責的做法,我們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如果不是特別負責任對待這個行業,大家會把這個行業越做越差。你加入了很多虛偽的概念,這是短視的情況。人工智能落地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為什么要把這個東西加到手表里面成長,這個太困難了。
新浪科技:對于智能手表而言,比起傳統的手表,有哪些功能優先排在前面?
黃汪:我可以舉個例子,什么是剛需的東西。在手表這個行業,兒童手表為什么這么多公司做?是因為真正找到一個剛需,大家對于小孩在哪,想找到它的時候可以呼叫一下,可以找到小孩。倒不是小孩丟了以后可以找到,而是小孩現在在哪里,在學校還是小區里面,這是真的需求。所以讓兒童手表這個品類特別好,大家做的很扎實。我們出手表的話,也是基于類似的思考,我們一定是打造一個痛點。
華米獨立品牌背后是希望獨立上市
新浪科技:現在華米在做自有品牌,外界有評論認為是在“去小米化”,你們內部是如何考慮的?
黃汪:對于華米來說,從團隊的自我認知上來說就是一個獨立的創業公司。從跟雷總、德哥的交流上來說,大家是相互認同的,華米是一個獨立的創業公司,作為一個獨立創業公司,我們面臨的一個選擇,我們在什么時間上推出一個自己的品牌是合適的。在這個點上,我們思考幾方面的結合,第一是我們除了做小米手環這個產品之外,我們有剩余人力和資源去做另外一個產品線。如果完全沒有精力,幾個人做不成。去年9月份我們推產品的時候,我們認為我們已經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和精力去做另外一條產品線,做獨立的品牌。
第二個判斷,作為一個獨立創業公司層面來看,我們不想把這個公司變成一個ODM公司,ODM公司這個模式會導致團隊的不認同,團隊做事情的方式方法跟做品牌方式方法不一樣。你要做品牌就要做渠道,要做渠道就要做售后。這一整套邏輯是連通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鍛煉團隊,要完善公司其他方面的能力,在這個點上,我們要完善整個團隊的能力的家度,我們已經能夠有能力以小米品牌做一個小米手環,做的還不錯,我們要完善我們的渠道等等一系列的能力,讓華米這個公司在未來更好的獨立運轉。
在未來這個公司也希望能夠獨立上市,具備獨立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去年9月份做這個事,是公司一個階段性的標志。我們的品牌初創到品牌逐漸能夠讓市場知道,也是這么一個階段。這個團隊內部,是否真的具備了自己定義產品,自己做品牌拓展,自己做售后服務。通過完整的一個鏈條,包括自己做云端的服務,我們內部有指標的。
新浪科技:但和小米手環相比,獨立品牌會有差距,如何看這個差距?
黃汪:一個新品牌的建設,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們認為如果不啟動去做,永遠沒有第一步。你啟動去做,也不會說這個品牌一出來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年投入,這是一個持續建設的過程。我們不指望做一個品牌,一夜間呼聲很高,我們分析起來說,我們既沒有老羅這種能力,自己戲份這么強,我們成不了錘子。我們也沒有雷總這種資源的能力,也沒有辦法像小米那樣一下子做起來。大多數的創業公司和大多數的常態,就是這么來一步一步的。讓這個品牌,每一代新產品推出,都會吸引一部分用戶認同,這部分用戶就持續留下來,等你推出下一代產品,他們可能就知道了。我們再做一個新產品,一代一代的新產品讓用戶認知,每一代都有相應的營銷投入,這個就起來了。
新浪科技:從兩個品牌對比來看,小米手環這邊更大眾化,AMAZFIT更個性化時尚化,定位是這樣嗎?
黃汪:我一開始推出第一步先給大家一個時尚和個性化的標簽。你知道從整個手環的市場上來說,我們的小米手環產品線已經占了國內70-80%的手環市場份額,AMAZFIT出來必須有差異化定位。但是AMAZFIT從品牌角度來說,就像一個小孩,它的第一個特點是個性化和時尚,逐漸你發現功能也挺好,也有黑科技的一面。這個品牌的個性和整體的特點更豐滿。我們的品牌打造也是第一階段,讓大家覺得現在是一個時尚個性的東西,隨著你下一個產品推出,你覺得也很運動,也很黑科技,這個是品牌的塑造,也像一個小孩成長的過程,慢慢賦予它不同的特點和個性,慢慢把它整體的特點塑造起來,這個品牌的形象慢慢塑造出來。
新浪科技:未來AMAZFIT會取代小米手環嗎?
黃汪:目前來看不太可能,這是一個差異化定位,就像米家和小米也是兩個品牌,這個事很常見,不存在相互取代,反而是相互補充和支撐的作用。
年內進軍美國市場
新浪科技:年初的時候寫了內部信,談到華米是全球第三大智能可穿戴企業,那對于海外或者國外的市場怎么想的?
黃汪:我們現在在全球的份額來看,已經是第二了。全球市場整體來看,都是碰到一些困難,裁員或者出售傳了很多。我們來看,這些公司為什么現在會面臨這些問題?他們第一輪一起競爭的失敗者,早就失敗了,只是今天業內才曝出來裁員。這就是2014年那一波,大家都在競爭,華米剛剛成立,在做小米手環。那時候大家拼命沖刺PK,PK的結果Fitbit上市了,我們全國第一家,全世界第二。
我認為整個可穿戴的產業,全球現在到了第二階段,三星、華為這樣的企業開始參與進來,蘋果開始發手表。第一階段創業公司在競爭,第二階段全球巨頭進來,我們也面臨壓力。我們怎么跟這些巨頭競爭,第二階段的競爭這個可能更長,大家都很有耐力,我們還不算特別強,像三星這種手機市場在全球都很強、渠道也很強的團隊。我覺得這個階段可能要干三年,干完三年大家就知道誰能夠勝出。我們現在這一年多時間,經常碰到因為Jawbone已經不行了,各種媒體總是評價這個行業不行。大家沒有看到另外一點,蘋果、三星不斷的推新東西,三星推了無數可穿戴的東西,華為也是從去年開始進這個市場,說明整個可穿戴產業越來越重要,越來越成為除了手機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市場。而不是像一部分媒體評價的,這個產業不行了,這些失敗的早就失敗了,這一輪是巨頭進來。我們感覺到壓力,我們怎么進美國市場,什么時候進,對于第一代的競爭者只剩下Fitbit,Fitbit進中國難度很大。相對來說我們進美國難度相對小一些,因為我們有非常優質的產品,我們在美國可能品牌和渠道不如Fitbit那么強。Fitbit很有可能會成為這個階段第一個失敗的公司,盡管上市了,但是我的東西又好,又便宜,本質上我們的供應鏈和成本非常有有力。Fitbit沒有辦法抵擋這個事,我認為在未來的兩年,我們首先超越Fitbit,再面臨像蘋果、三星這些競爭。
新浪科技:華米的全球化不在于亞非拉跟我們稍微類似的國家,而在于歐美這些國家?
黃汪:本質上就在美國。中美兩個市場拿住了,基本上拿住了。大家會問印度怎么樣?印度智能手機還不夠普及,沒有手機就沒有手環,你沒有辦法連接。就是中美兩個市場,第一批競爭者小米手環、Fitbit、Jawbone等等,現在只剩下華米跟Fitbit在全球范圍內爭運動手環的品類。目前來看我們勝面更大一些。
新浪科技:進美國市場難度大嗎?
黃汪:肯定有難度,比如說品牌的知名度,渠道通暢性,這兩個方面是任何一個公司進美國市場的難點。但是這兩點畢竟不是最核心的,你的產品只要夠好,其實渠道還是愿意賣你的東西。你又夠好又便宜,你把利潤都讓給了渠道,渠道為什么不幫你賣?而且還好賣。比如說你給了亞馬遜30%的毛利率,亞馬遜一算這東西60多美金,比Fitbit100多美金顯然好賣,他們就會幫你推,本質上還是一個商業的邏輯。
新浪科技:會不會像手機一樣面臨專利問題?
黃汪:可穿戴設備的專利在各種創業公司手里,沒有哪個像當年在手機行業里面高通、諾基亞、摩托摩拉那種老一代的這些公司手里。因為可穿戴行業才發展幾年,都是創業公司,我們也有一批專利,Fitbit手里有一批專利,很多公司手里都有專利。誰也告不了誰,我們進入美國,Fitbit告不到我們,這就是公司之間相互競爭的一個辦法。
新浪科技:目前對于出海有時間表嗎?
黃汪:我們相信今年年底之前會進去。
華米已有IPO計劃
新浪科技:對于華米來說,這家公司邊界是如何去定義的?
黃汪:這個問題我們上周也跟德哥交流過。華米這家公司從第一年做小米手環,我們就在思考我們是一家什么公司,2014年年底的時候,我們找到一個很好的定位,華米這家公司是一個人體數據公司,我們的戰略就圍繞人體數據的獲取和對人的服務這個點展開。什么叫人體數據公司?只要獲取人體數據,這個服務我們都有可能去做。比如說秤,秤不是可穿戴,剛開始出來的時候,大家說華米是什么,會不會以后再做廚房的秤。不會的,做秤就是為了有一個體重的數據,未來也許會有身體的其他數據,我還會做別的設備,我們就是為了做這些事,豐富我們對于整個人身體數據的認知,比如說我們知道這個人體重超重,身高是可以填,成人也不會變,體重會變,所以我們做了秤。整體的活動量也有了,睡眠質量也有了。再深度的就是醫療數據,血壓、血脂、血糖這些東西,這是我們的范圍之內,我們會去做一些這類的數據獲取。有了這些數據之后,我們要幫助用戶運動、減肥、降血脂、降血糖,我們就會跟第三方合作,怎么去提供這些服務。圍繞身體數據和人的服務,我們只做這些事。
新浪科技:具體產品功能上有方向嗎?
黃汪:我們先把獲取人體數據這個事做好了,還有很多數據我們獲取不到,甚至睡眠的這個事我們做的不夠深,運動還有很多可以做的。運動有很多種,除了跑步之外,還有滑雪、游泳甚至跳繩。
新浪科技:對于整個公司發展節奏上,有什么考慮嗎?有沒有融資計劃?
黃汪:因為華米的資金壓力不是太大,我們2014年年底宣布融資,錢到賬是在15年3-4月份。我們從來沒有用過那些錢,是因為我們賺錢,每年都幾千萬的現金進來,這個事我們沒有太大的壓力,并不代表我們不會做下一輪融資。我們不但會做下一輪融資,還會有一些IPO的準備這類計劃。
新浪科技:IPO目前有時間表了?
黃汪:3-5年之內我們有一些IPO的計劃,融資這些事,我們也是沒有給自己規定必須什么時候融資,融資多少。我們也會根據上市的步調,會去做一些融資,這個跟華米的產品步調一致。我們現在馬上發新品,我們還會進入醫療健康的領域,這些事可能比我們在運動手環這個領域的投入要大。我們進一步也會準備一些資金,去為這些業務去配備,這是初步的一些考慮。在年底之前,我們會有一個通告,我們到底融了多少錢,這個錢拿去干什么了。
新浪科技:IPO的目標有嗎?比如國內國外?
黃汪:我們其實都不拒絕,我認為一個好公司,在哪都可以接受。整體判斷來說,我們認為這個產業,跑在前面的人反而不好,我只是擔心巨頭來的太快,跟我們搶了太多的東西,不認為這個產業沒有東西做。這個跟很多業內的判斷和認知非常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