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旁青頭戔(兼)五一,工戈草頭右框七……”還記得五筆字根口訣嗎?
想必這是很多人在學生時代的記憶吧?不過,背歸背,最終能學會五筆的人卻是寥寥無幾。五筆,這個90年代笑傲打字領域的輸入法,如今卻幾乎被人遺忘。
已經33歲的五筆輸入法,還能否走過下一個33年?
一、拯救了中文輸入法
80年代前后,隨著計算機被引進中國,一個實際的問題出現了——如何輸入漢字?
雖然拼音輸入法也能用26鍵解決漢字輸入法問題,但彼時卻出現了“漢字落后論”的觀點,有部分人主張“漢字拼音化”,“拼音代替漢字”甚至“一語雙文”,讓漢字輸入與字形沒有直接關聯,這是中國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漢字危機。
當時中外研究人員的主流思路都是打造漢字輸入鍵盤,如日本的“主—輔”鍵整字輸入鍵盤、北京大學包括256鍵、1000個部件的漢字拼形組字“中鍵盤”。
(圖片來自:王碼官網)
1978年,在河南南陽科委工作的王永民,因對川光廠花費了9萬元研制出的“幻燈式”鍵盤(用來解決漢字排版機的校對問題)感到不滿意,發誓做出更好的漢字輸入鍵盤的王永民,開始了長達五年的研究工作。
一開始,王永明也免不了走“做鍵盤”的老路,但他一步步將鍵盤由188鍵壓縮至 36鍵。這一切,還是在沒有電腦的情況下完成的。
又經過一系列改進后,1983年,五筆字型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