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賣家一個永恒的話題----新品定價,給不少跨境賣家帶來不小的挑戰。
眾所周知,在跨境電商平臺要想獲取不錯的銷量,除了產品和服務以外,產品價格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個重要因素,而市面上關于新品定價的策略有很多,比如:競爭對手定價策略、產品價值電商定價、低價滲透定價、高價定位、折扣定位等等產品定價方法,看完這么多定價方法估計很多跨境電商賣家更加迷糊了,到底要選擇哪種定價方法?
這些方法都忽視了一個最核心的點,那就是成本的計算。
因跨境電商最終目的是獲得利潤,這就要求運營者制定的價格對顧客有足夠的吸引力的前提下,確保自己能獲得不錯的利潤,將更多的MONEY收進自己的口袋。產品利潤=產品售價-產品成本,產品利潤是跨境賣家自身內心期望的數值,因此掌握科學的產品定價方法至關重要。
跨境賣家對產品定價不當,就會造成產品銷量受阻,連帶導致產品積壓,最終造成利潤率下降等后果,產品定價不是你一拍腦門,隨隨便便就制定出來的,而是需要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市場發展情況制定出來的。
無論你的產品處于什么階段,無論運營過程中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始終離不開成本這個核心的根基,沒人愿意做虧本的買賣,任何策略、方法都要圍繞成本的基礎上進行選擇。
但是由于成本計算并非一個簡單的計算,其中涉及的因素太多,計算繁雜,以往人工定價的策略耗時低效、不精確,造成利潤模糊,因此精細了解產品成本的計算尤為重要。
一般來說在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成本有以下幾點:
1、進貨成本
2、平臺成本
3、售后成本
4、物流成本
5、其它成本
而每一項成本里面囊括的細節成本非常之多,并且各個國家站點幣種不同,各個交易平臺費用扣點、收款手續費、物流費、倉儲費、關稅、增值稅各不相同,數據繁雜,而且像貨幣匯率這種數值每天都在變化,人工計算下來是一個非常復雜、巨大的工作量。
由于各項成本涉及多個部門,通常計算一個產品的成本需要采購、銷售、物流、財務部門多個崗位協作完成,傳統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如下:
(產品成本、材積重計算)
(物流成本計算)
(平臺費用、交易手續費計算)
可以看到光單個產品的成本計算要考慮的因素就很多,計算要考慮的變量也多。產品最終的定價同時也要將利潤納入計算,產品最終定價=產品成本+產品預期利潤,而利潤的計算也比較復雜,如下:
(建議售價、預估利潤)
(海空運利潤、預估利潤)
以上是單個產品定價的簡易模型(物流資費以及CPC推廣費用另算),計算涉及的數據龐雜,且變量多,參與部門多,部門與部門之間協同配合損耗大,效率低,人為帶來的失誤增加,往往一個細小的錯誤給運營帶來的是致命的風險。
而一些跨境賣家運營的SKU成百上千,每個SKU的商品成本、利潤計算下來,工作量繁重,耗費的精力太大,效率太低。因此,大部分跨境賣家會選擇會選擇成熟的ERP工具來確保商品商品售價和利潤預估的精度與效率。
勝途跨境電商ERP「售價預估模型」,就能快速為不同類目的跨境賣家提供“根據期望利潤率推算建議售價”和“按銷售價格預估利潤”的智能協同方案。
自動歸集商品在運營中所有成本(采購、頭程運輸、尾程派送、關稅、VAT/GST、出入庫處理費、平臺傭金、收款手續費、幣種轉換費、預計退款等成本)避免由于人工失誤或是平臺政策以及各國匯率等變量變動造成的風險,批量計算商品在不同平臺、各個站點,在不同運輸方式所對應的目標利潤,并給予最科學的售價建議和最低售價限制。
只有當你對于產品的成本了如指掌的情況下,根據運營的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這里勝途跨境電商ERP給大家提供幾個跨境大賣分享的定價策略:
1、尾數定價法
尾數定價法源于歐美的小費文化Keep the change,把握住消費者低價的消費心理。比如在國外吃飯的時候很多套餐定價都是95、98元,這時客人結賬的時候給100元,很多客人都會提示不用找零,剩余的錢當小費。
現在國內超市商品定價都是這個策略,你可以看到很多商品定價都是9.9元、19.9元,就是為了迎合消費者低價的心理,9.9元與10元雖說只相差1角錢,但是給人感覺是兩個不同的檔位,相比較下會有便宜的感覺,刺激消費。
所以在給商品定價時可以采用尾數定價法來給消費者制造便宜的錯覺。
2、標高價|標低價法
如果你的產品是新奇特產品,擁有超高的價值,或是獨家產品,有價格優勢,可以選擇把價格少許調高,以確保利潤。
如果你的產品為小配件、跟賣產品或是同質化嚴重價值比較低的產品,可以選擇標低價促進銷量。
3、跑量還是跑利
對于貨源穩定、低不良率、MQO大、采購周期長的產品,一般采取跑量策略,價格可以稍微調低點。
對于貨源不穩定、高不良率、MQO小、采購周期短的產品,一般采取跑利策略,作為試銷產品,庫存量很小,價格可以調高點,確保利潤,商品即使沒賣完也無關緊要。
以上是勝途跨境電商ERP給各位跨境賣家關于新品定價的一些建議,祝各位跨境賣家大賣!
如想了解更多跨境新品定價相關解決方案,請訪問勝途跨境電商ERP官網一起交流,共同梳理、碰撞業務邏輯,提高跨境運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