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要“+互聯網”,掌握自主核心技術;政府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主動創新制度供給、政策供給,不越位不缺位;整個社會需要增加科技供給、金融供給,共同構建創新體系。
宜華集團董事長劉紹喜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查“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時,提出:民企要“+互聯網”掌握核心科技。
宜華集團董事長劉紹喜認為,這些企業要自覺緊隨國家戰略,確立發展新理念新思路,主動“+互聯網”,以創新驅動發展,讓產業煥發生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是核心,新興產業是落腳點,實業是主體。”劉紹喜說,企業應該主動把積極性、創造性釋放出來,充分利用政府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加大模式創新、技術更新與改造力度,在提升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上出硬招、見實效,關鍵是要掌握自主核心科技。
劉紹喜說,國家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倡導一脈相承。對于從事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來說,應以“實業+互聯網”,把互聯網平臺和傳統產業改造相結合,即“生產資料、生產技術、生產規模、產品市場化+互聯網”,促進企業改造升級。
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做好金融資源的整合和創新,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橫向聯合,互相參股,或共同參與政府牽頭成立的產業發展基金,通過投貸聯動模式,使金融資源的配置方向與經濟轉型方向保持一致,并吸引更豐富的金融資源支持實體經濟。不斷創新企業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結構,引導企業到銀行間市場發行債券,到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和股權交易所掛牌,到境外上市融資,從根本上有效緩解當前融資期限錯配和成本高企的問題。
“創新驅動的關鍵在于經濟體制改革,核心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兩者如何配合則需要具體研究。政府如何實現更好管理,十分關鍵。”
劉紹喜認為,國家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倡導一脈相承。對于許多中小企業、實體經濟來講,更應倡導“實業+互聯網”,把互聯網平臺和傳統產業改造相結合,即生產資料、生產技術、生產規模、“產品市場化+互聯網”,促進企業改造升級。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中國,都證明實業經濟及制造業才是經濟根本。而在當今信息技術國際化、工業地球村的大格局下,互聯網會幫助企業做強做大,廣泛集聚各方資源,通過個性化設計、柔性化制造、網絡化營銷以模式創新促進傳統產業煥發生機。”他說。
劉紹喜建議,政府加強預期引導,為民營實體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他說,只有進行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才可能有效推動供給側重大的結構性改革。希望政府密切跟蹤分析形勢,推動各項工作早啟動、早見效,著力建立公平的市場規則和秩序,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特別是要注意回應社會關切,穩定市場預期,增進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