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坐在沙發或椅子上佩戴虛擬現實設備舒適的體驗各種類型的VR游戲,游戲中的交互只需要通過手持控制器和紅外馬克球即可實現,而目前幾乎所有類型的VR游戲都可以通過這種交互方式實現。
近日在上海召開的Unity2016亞洲開發者大會上,蟻視CEO覃政首次在國內分享了其最新的桌面位置跟蹤技術,通過蟻視二代頭盔的紅外攝像頭來捕捉拍攝用戶手里拿著的紅外小球或桌面擺設的紅外小球,從而實現用戶手部和頭部的位置跟蹤,覃政把這種VR交互技術稱之為“VR吧臺模式”。
覃政認為,真正好的VR交互模式應該回歸游戲的本性,讓玩家舒適地進行虛擬現實交互體驗,大家現在看到所謂的虛擬現實的交互都已經趨同,需要一個房間十平米左右,然后放一到兩個傳感器在房間的兩角,就可以在里面進行真實的行走,然后用兩個手柄進行虛擬現實交互。這套方案現在已經比較成熟了,HTC包括索尼都是這樣的方案。
然而覃政認為,這并不是用戶真正想要的VR交互方式,在中國不是每個人都有那么大的客廳讓你去進行這樣的虛擬現實追蹤,這樣的技術有可能只在體驗店和網吧里面,不會成為每個玩家都會體驗的虛擬現實,我們希望讓用戶回到沙發上,回到椅子上坐下來,很舒適的去體驗一款虛擬現實的游戲。玩家都是懶惰的,你要讓玩家真正運動起來,十分鐘二十分鐘是OK的,但真正的玩家需要一個很舒服的地方。所以我們提出這種全新的虛擬現實交互方式,希望讓用戶能夠把自己想像成吧臺服務員,不管用戶是站著還是坐著,他的位置應該是固定的,或者在很小范圍之內移動,通過雙手對虛擬現實世界進行交互,利用這種模式有可能所有類型的游戲都有機會找到虛擬現實的玩法。
覃政對“VR吧臺模式”進行了具體介紹,它有三個模式類型游戲:
第一:主視角模式。在之前是通過鍵盤或者是控制器的搖桿進行移動,往前推搖桿就往前移動,這種太容易產生眩暈感,之后大家研究出來位置追蹤技術,希望通過用戶真實移動解決眩暈感,事實上用戶并沒有那么大的距離進行移動,所以限制了用戶的移動范圍,產生出來了所謂的“瞬間移動”技術,這是一環套一環,但是最后發現“瞬間移動”這種方式非常受限,因為它很反人類,人類不具有瞬間移動能力。
蟻視的方案是利用蟻視二代頭盔的紅外攝像頭監測到用戶手上的紅外小球,當用戶手臂往前伸,角色即往前移動,當用戶希望角色停下來時,往回縮手臂即可。繼續把手臂拉回到胸前,即可實現后退。也就是說它有兩個區域,一個是前進一個是后退,中間的區域可以自由移動的,這種方式為什么可以降低眩暈,因為它可以調動大腦足夠多的肌肉,配合你看到畫面的移動,這已足夠讓你產生出一種向前移動的感覺,因此它會比動拇指移動產生的眩暈感要小,這種眩暈感是有可能通過用戶長時間使用形成足夠豐富的條件反射從而適應它。
第二:上帝視角模式(三維鼠標模式)。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上帝,低頭看到桌面,這個桌面就是游戲里面的地面的平面,低頭看桌面上面會有角色移動,通過頭觀察桌面上的角色,甚至可以通過把頭這樣往下湊,近距離的觀察里面的環境和角色,而在這個里面控制方式也非常有意思。
用戶可以把控制器想象成一個魔法棒,一個三維鼠標,用來點擊地面或空中的任何物體,實現控制。當控制器移出畫面邊界時,整合世界開始滾動,就像RTS游戲中把鼠標移動到屏幕邊緣一樣。
第三:自由掌控模式。就是所謂的純粹虛擬現實,沒有任何限制的游戲。用戶拿著兩個手柄在虛擬世界里可以隨意的拼接控制,兩個手柄分別控制磚塊的放置移動以及抓取,這是更加自然的一種方式。
這三種情況幾乎覆蓋了所有游戲所需要的交互方式,用戶都可以很舒適的坐在椅子上或者沙發上進行虛擬現實游戲,這才是C端用戶需要的很舒適的虛擬現實游戲。通過這樣方式玩家才能真正習慣虛擬現實,愛上虛擬現實,而不是說簡單的體驗一次。希望虛擬現實不要再重蹈Kinect的覆轍,變成一個放在家里面供著的東西,所有大作在發布的時候都會優先考慮手柄的方式,我們不希望這種悲劇再在虛擬現實上面上演,我們希望這樣一種更好、更新、更友好的交互方式。
覃政認為,在未來虛擬現實可能有很多種交互方式,但“吧臺模式”可能是最合適用來做游戲的,在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方式放進去,包括我們的手勢控制和語音控制,這些方式現在技術已經很成熟,但是現在還不是特別適合于進行這種虛擬現實的玩法。這需要虛擬現實技術足夠普及時,再利用這些豐富的交互方式讓用戶真正體驗虛擬現實的樂趣,這才是未來虛擬交互的趨勢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