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因拼多多上市引發的打假大戰在近期成為大家熱論的焦點。小米新品”、“ 創維先鋒”、“王牌佳品”、“康佳4K”……看似與正規品牌相關的產品其實都是山寨品牌。
據天風證券通過爬蟲對某電商數據抓取發現,30天內交易的100種商品中,疑似假冒品牌嫌疑的商品就有39個,銷售額合計占100種商品中的57.82%,銷量占比63.37。從中不難發現,山寨家電泛濫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
誰在生產山寨家電?
新京報日前進行暗訪發現,在廣州番禺大石街隱藏著上百家電視生產作坊。每天來自全國的廢舊、殘次液晶顯示器匯集于此,并形成了電視拆卸、回收、修復、組裝等環節得到流水線。一位大石村居民說,“中國的假電視,一半出自大石。”
在130公里以外的深圳華強北,也分布從電子元器件到手機整機最齊全的產業鏈,一臺成品手機組裝時間僅需數周,多家電商平臺上銷售的“VIVL”“VIKI”“VIVI”等手機都是出自深圳,目前這些手機已經開始遠銷海外。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人口基數大,家電市場廣闊,也成為山寨家電廠商追逐利益最佳選擇。目前國內“山寨”家電廠商眾多,集中于珠三角、江浙、山東等制造業發達地區。
山寨家電廠商主要都是采取一種“傍名牌”的方式進行生產和銷售,有些產品并沒有注冊任何商標就直接仿冒,也有些產品是注冊了和品牌家電近似的商標,打法律的“擦邊球”。
日前就有消費者向媒體投訴,新購買了一臺兩千元的“松下”空調,到貨后發現品牌并非“Panasonic”而是“pamosautc”。而小夭鵝”洗衣機、“美白勺”電風扇、“Joyong”豆漿機、“Hoier”電壓力鍋這樣的山寨家電品牌,普通消費者來說不仔細甄別很容易誤認為正規品牌。
誰來監管?如何監管?
對于山寨家電廠商來說,由于不涉及技術、標準、專利、品牌等成本,盡管盈利能力遠不及品牌家電,但是成本低增大了盈利空間。目前,這些山寨家電品牌主要在電商平臺、電子賣場和建材市場中等渠道銷售。有業內人士透露,按目前中國家電市場的萬億級規模保守估計,山寨家電的市值或許遠不止百億元。
有些山寨還鉆法律空子,以為注冊商標就“萬事大吉”來了。對此法律人士表示,有很多部分山寨家電商標可能是審查不嚴格或者原有商標權人未提出異議等原因注冊成功的,但是這并不代表山寨廠商便可以有恃無恐。如果涉嫌侵權,之前商標權人同樣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無效它的商標。
對于“仿名牌”問題,市場監管總局日前也發布通知,表示要實施全鏈條打擊,將包括“傍名牌”在內的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標侵權、相關虛假宣傳和違法廣告等違法行為,列為重點打擊目標。
除了鉆法律的漏洞之外,電商平臺監管不嚴格也是其中之一。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表示,這些年來,很多假冒偽劣家電商品會在批發之后,于三四線城市,以及縣鎮鄉村出售。“很多地方沒有蘇寧或國美,有的只是一些小型零售店,這成了這些商品重要的生存土壤。”
日前,創維就對某電商平臺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電視產品的問題發布聲明,要求即日起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及銷售活動,并保留追究及相關侵權方的全部法律責任的權利。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相關法律不健全,家電品牌想要成功維權并不容易。
對此,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電子商務法》(下稱電商法)正式獲得通過,2019年1月起實施。其中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侵犯知識產權的,應當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終止交易和服務等必要措施,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
此外,對于消費者教育也是重點之一。山寨家電引發安全問題的媒體曝光很多,但是很多消費者只看到低價格,卻忽略了安全方面的問題。家電廠商的科普也非常重要,引導消費者選擇正規品牌家電商品。只有切斷山寨家電企業的利益鏈條,才有可能遏制住山寨泛濫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