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也許幾年后,你家附近的雜貨店們可能會陷入更加激烈的競爭,因為美國食品營銷協會和尼爾森的一份聯合報告顯示,未來五年內大部分美國買家會將目光轉向線上購物,這一轉變速度比原本預測的要快得多。
一直以來,業內人士都認為讓消費者轉向線上去購買雜貨至少需要十年時間來預熱。不過這份聯合報告卻指出,未來5-7年內會有70%的買家將自己的一部分需求分給網店。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會在網購平臺花掉至少1000億美元。這樣的轉變肯定會影響實體雜貨店的未來,畢竟現在消費者還是把日常購買雜貨80%的預算投在這里。
“未來零售行業會發生一場根本性的轉變,我們將見證這一加速過程。”托姆-布里斯霍克說道,他是尼爾森公司的全球零售戰略咨詢師。“你可能已經感覺到了,現在光靠網店也能活得很滋潤。”
從傳統角度來看,食品雜貨業與電商沒什么競爭關系,真正被電商革了命的是書籍和服裝行業。對普通用戶來說,買食品雜貨就圖個方便,而且這個行業的供應鏈相當復雜。
不過,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端的是鐵飯碗,越來越成熟的送餐服務開始改變用戶的預期。去年,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未來它們可能會以全食超市的渠道優勢為基礎,融合大數據、物流和自動化技術,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本月早些時候,亞馬遜旗下首家無人超市也正式開業。
用戶逐漸轉向網購平臺已是個不爭的事實。數據顯示,過去三個月里美國有49%的人在網上買過東西,其中千禧一代占比61%,而早已進入中年的嬰兒潮一代,也占了網購人數的44%。同時,無論是富裕還是低收入家庭,都成了網購大軍中的一員,前者占比達54%,后者也有40%。
此外,互聯網的發展讓商品價格變得透明,因此實體雜貨店的利潤空間肯定會進一步遭到壓縮。類似沃爾瑪這樣的傳統零售巨頭,未來恐怕也得祭出大量廉價商品吸引消費者,以保住自己打拼多年獲得的市場占有率。而為了降低成本并提升用戶購物體驗,沃爾瑪必須在自動化和“隨拿隨走”技術上加大投資。
在網店的壓力下,無論雜貨店是大是小,肯定都會進一步強調生鮮和現成食品等品類,因為此類商品還是網店的短板。
當然,這還只是我們能看見的轉變,還有更多的轉變在悄悄進行。比如說,一些品牌和零售商會用上大數據,隨時對價格、用戶選擇和營銷進行相應調整。